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yteek (反腐先锋@我有问你意见吗.COM), 信区: Movie
标 题: 残酷的青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2月14日20:19:36 星期五), 站内信件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
(台湾)杨德昌电影制作1991年出品
导演:杨德昌
摄影:张惠恭 李龙禹
唱诗班里的歌声响起来的时候,男孩蓝衣蓝领,女孩白衣红领。青春的悲歌之
后,
竟是这样恬静纯洁的圣歌;天国和尘世的巨大反差,落实在每一个人的肩上。是啊
,时
代的确有它的前定,人在其中的命运,错综复杂,不可理喻,发散出无奈而残酷的
光芒
。
台湾导演杨德昌1991年的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就是这么一曲青春的
悲歌
,又夹杂了少年初始的懵懂之美。故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长达235分钟。情节很
简单:
十六岁的中学生小四杀死了女朋友小明,其间贯穿着1959-1961年成人世界和少年
世界的
风云波澜。
影片的诉求点在秩序/反秩序的二元解析。少年帮派的反秩序镶嵌在成人世界
——学
校训导处、医院、电影制片车间、家庭、街邻、警备总部、警局——的秩序之中;
但是
很奇异地,成人世界却仿佛变成了一个背景,拼贴在少年动荡的世界之中,仿佛提
供一
个讽刺性的参照,反衬出时代变迁中成人世界的价值紊乱和虚伪,以此映射出少年
世界
相对成人世界而言的反秩序,反抗“时代压迫症”的颠覆性和悲剧性。而个人的命
运就
在其间铸就。
小四父亲是成人世界中的不驯顺者,性格梗直,不谙官场规矩,看不惯社会阴
暗面
,郁郁不得志。但当他被警备总部讯问之后,终于屈辱地被权力所改造,心理防线
彻底
摧毁,变成了一个戒烟、哭泣、认命的男人。秩序的可怕的整合力量,在成人世界
中无
往而不胜。
与此相反,同样是不驯顺者的小四,他的命运才是最惊心动魄的。
在反秩序的表象之下,少年世界的内部也有其既定的秩序。一个个帮派的组合
,少
年与少年之间的友谊,都遵循着微妙的逻辑。每个人为了自保,必要依附于某一个
派别
,只有小四,始终是一个旁观者。出于少年的天性,他也想融入这个既定的秩序之
中,
他也想获得某种安全感;但是,小四天性中的一种懵懂,一种后发的成熟,一种多
子家
庭中培育出来的特有的古怪心态(因自足而自以为不受重视,因自足而天生热爱自
由)
,使他无法完全进入这个秩序。因此,当他努力想进入的时候,他就像一颗不驯顺
的坚
硬的钉子,笨拙地楔进去,打破了秩序的平衡。因此,所有人都觉得他不合时宜,
包括
他最好的朋友。于是他就只能旁观,旁观他所身在其中的少年世界的血腥,旁观男
孩女
孩的爱情离合,好像与他都没有关系;偶尔也和他发生碰撞,都只是小小的波澜。
小四
是夹缝中的少年,其实并不是他所情愿的;他想随波逐流,所有的河道却并不真心
接纳
。因此,小四有时候做出一些极端激烈的事。
惟一的、也是最激烈的碰撞,是小四和小明的爱情。小四生命中注定的热情被
激发
,这热情和这爱情一燃起便不可收,也夺去了他的未来。
在进入秩序的强求之中,在校园生活时而平静的细节之中,小四认识了小明。
小明
是“大哥”honey的女朋友,身处铁定的帮派秩序之中,也许是因为honey杀人逃亡
后的
孤单,也许是看中了游离于帮派秩序之外的小四的特别,也许是因为小四的青涩懵
懂吸
引了小明,与小四相恋。但是,小明原有的生活轨迹如何能够改变?小明只愿把小
四当
成一种慰藉,当成一种虚幻的未来的信托,从她对小四的严厉表白“要改变我?我
就跟
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因而痛斥小四“自私”的态度看得出来。
由于
家庭的不幸(和母亲寄人篱下,不断被驱逐),由于处身帮派秩序的熏染,十六岁
的小
明早熟得令人吃惊,对爱情有着深刻的怀疑(“你们对我好,只是要跟我交换我对
你们
的感情”)。而“后熟”的小四,由于对成人/少年世界秩序的本能洞察,想把他
爱上的
女孩“拯救”出来,其间的雄心壮志,其间的一意孤行,其间的自作多情,其间的
笨拙
倔强,是多么的似曾相识啊。
悲剧发生了。小四的尖刀刺死了小明。没有所谓高潮,在安静的夜晚街景之中
,在
橘黄的店铺灯火之处,在茂密的树荫覆盖之下,倒下的小明是那么的孤苦无告,站
着的
小四也同样是那么的孤苦无告。不可究诘的、残酷的青春悲歌,只在即将被判死刑
(因
未成年,后改判15年)的小四手中留下一帧小明的照片,而这帧照片也随即被没收
。
看到这里我常常想,所谓历史的正义到底是什么?一个人的死亡使我们触目惊
心,
但种种价值索求的努力真的值得吗?也许青春就是残酷的,也许这就是青春的宿命
;魅
力和危险,美丽与歧途,忠诚与背叛,所有不可索解的秘密,都销蚀在青春里面,
都销
蚀在成长的过程中间。
小四以极端的行动,以所爱的人和自己的生命,最终反抗了双重的秩序的压迫
;秩
序的可怕的整合力量,于焉彻底失效。但代价却是个人的命运泯灭其中。
面对着这样的青春悲歌,什么“因爱不遂的悲剧”,什么“阳光灿烂的日子”
,都
显得是那样的浅薄;精美绝伦的影像所传递出来的,时代的隐喻和预言,使我们失
语,
使我们战栗。
影片结尾,电台播音员念着大学录取新生名单的刻板声音里,小四母亲在院子
里晾
衣服。她拿起一件衣服,抖了抖,突然发现是小四的。在阳光灿烂的院子里,母亲
把衣
服紧紧地抱在了胸前。
--
父亲留给了我一块面包,我要好好的活着!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3.2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04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