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scream (stich), 信区: Movie
标  题: 关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和德彪西的音乐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2月04日17:06:45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关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和德彪西的音乐 
天堂电影院  
来源:后窗
    什么是印象主义?有一天我突然问自己这么一个问题。 
      绘画,雕塑,或者,德彪西的音乐。 
       但是我想不出一个可以转变成文字的具体概念。于是去查书,书上也没有概念可
给,只是笼统地说,色彩、光线、音响、音色,追求在疾驰的瞬间印象中刺激感觉,满足
感觉并使之陶醉。 
      最近看到有一张DVD,叫《关于莉莉周的一切》(ALL ABOUT LILY CHOU),是日
本导演岩井俊二的作品。去年大概这个时候他曾经带着这部电影参加了上海国际电影节;
而当时我在太原,在一个封闭的地方生活,随身带着几本书和一盘包的CD,其中有一个双
张的钢琴CD,就是米开朗切利演奏的德彪西的两部前奏曲、幻想曲和儿童园地,唱片说明
书的封面是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本人和她的女儿埃玛.德彪西。这张唱片当中的“儿童园
地”就是德彪西为她的女儿而作的。德彪西说他的这个作品——“this was not music a
bout children, or music for children, but children’s music”。艺术家可能都有自
信说自己可以优游于各种各样的精神世界,甚至是最纯真混沌的童年世界或者最为朦胧变
幻不定的少年世界。 
     “2000年,十四岁,灰色年代”,四个少年,如同四种旋律,四个色块,在100分钟
内平行,交错。在光晕中,岩井俊二所偏爱的,精致的麦田中的少年,带着象征封闭的耳
机,心灵在所谓的“苍穹”中游荡,“我想飞,我想飞”,十四岁少年的轻盈的躯体和灵
魂像风筝一样,最后,“下堕!下堕!下堕!”少女的血浸红泥土,幻化成袅袅残烟中的
晚霞。扎在青苹果上的刀则是最后希望的破灭。“对我来说只有莉莉是真实,只有苍穹是
自由”。少年眼中的真实与自由不过是遮蔽残酷现实的幻镜被打破之后的困顿与逃亡,暴
戾、软弱、自残、死亡,不同的选择,相同的困惑。仿佛与成年人的世界隔绝,又与那里
息息相关,没有《大逃杀》般的戏谑与露骨,成年人只是些充满了莫名其妙的客气的口吻
的人,不是漠不关心,只是不得要领,只能任由他们自生自灭。那么,岩井俊二拍摄的这
部电影是youngster’s movie吗? 
     “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作为一种人性,一种不是总是沉溺于情绪的波浪中的声音,而是
消失在它诞生的那一刻”。“他的音乐是半封闭的,关于内心的作品”。我刚开始听德彪
西的时候,感觉那钢琴声都是色块,一个个的音。别的钢琴都是旋律的流水,可德彪西却
像下的雨,滴到这里一些,那里一些。在空旷的原野中细雨的冥想。印象主义的音乐本身
是轻视轮廓、消解结构的,但是音符最终还是需要连接。 
      电影中的连接是通过莉莉周,一个虚拟的人物,是她把四个少年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就像一个固定的旋律变幻在四种节奏中,这样才能在现在、过去、现实、网络中充分展
开故事。莉莉周本身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电影提供了一个“谜”。结构对电影来说
是不可或缺的,不能完全没有顺序和重点。《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简单说是三段式的结构
,现在—过去—现在。若论结构,《情书》比《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更加复杂,不同空间
同不同时间的并行发展。但是《情书》比《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容易理解地多。这和这个
故事本身具有更多的多义性和模糊性有关。和情书清晰的发展不同,在这部电影里面,导
演似乎有意识地在将人物的轮廓模糊化。电影很多时候是在描述这个人物瞬间的状态,描
述反复出现的麦田,闪动的电子屏幕,群鸟,风筝。在节奏变化上,空寂与嘈杂相交互,
静止与运动相更迭,缓慢的第一部分发展,表现出主人公灰色时代的痛苦。而中间回忆部
分的发展,明显快于前后两块的“灰色时代”部分,体现“桃红色”时代的欢快与轻松。
而重要的中间冲绳一段当中,是全DV拍摄,用粗糙的手法抓取细节,用突兀昭示人物性格
的重大变化,古老的日本民歌,诡异的曲调象征了不可抗拒的命运的力量。后来仓库施暴
一段的DV运用把整个情绪激发到顶点。在后来少女津田自杀的一段,多景别富于流动性的
切换,把死进展到只余凄美而无愤怒的境地。 
     电影的开始提到德彪西的《芭蕾舞姿》,他的音乐的标题通常在它们完成之后被加
上去的,对于对它们的鉴赏并不总是必要的,你只需要关注颜色和有韵律的时间。在少女
津田忍受屈辱之后,向莲见发泄的时候,德彪西第一部前奏曲的第八首的钢琴曲响起,“
古老的音响像水晶般的诗”,少女冲入河中,音乐仿佛在一旁默然地旁观,无奈而略带惆
怅的心绪,悲天悯人。童声合唱有两段,第一段表现追忆中的美丽,第二段则是于美丽当
中的残酷。而在仓库施暴一场中,绵密晶莹的钢琴声更同暴戾的噪音当中得到更大的张力
,如同唤醒每个人体内埋藏的少年时代的愤怒和绝望。 
      钢琴是岩井俊二最常用的配乐手段,在他重要的作品从《PICNIC》,《情书》,《
四月物语》,钢琴音乐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最近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钢琴和德彪
西更成为电影的一部分。在影片的最后,少女久野带着帽子和伤痕坐在钢琴前,忘我地弹
奏德彪西的时候,仿佛也在绝望地昭示:惟有音乐真实。我不能说岩井俊二的电影是印象
派的电影,但是我相信岩井俊二一定认为他的作品同德彪西的音乐存在着某种联系,也许
就在于他们共同的一种冥想式的创造吧,都同时向梦幻般的世界寻求题材,德彪西向着《
午后牧神》这样的诗,岩井俊二向着诗一般的少年世界。德彪西用音符来表现出光线、色
彩、流动,岩井俊二则用光线、色彩、运动、音响当然还有音乐来试图达到同与德彪西同
样的境界。 
     “克劳德.德彪西是一代深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而后又破坏颠覆它的作曲家,诗、视
觉艺术、音乐被他融入到一种新的综合体中。”德彪西的音乐“崇尚和声进行和色彩效果
,消灭了旋律”。如辛丰年所说,德彪西是新鲜的,一百年之后仍然是新鲜的,因为从他
的音乐当中得到的诗意和无穷的思绪。岩井俊二的电影有美丽的光,他在抒情的空镜头与
轻灵的运动镜头之间自在地优游。他的叙事镜头充满与众不同的跳跃、摇晃、同景别切换
,但是却让人感觉非常的流畅、洗练,他有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那种自信与感觉;他的电影
在群体戏处理的时候非常有特点,同期音响的运用、镜头的运动和场面的调度将气氛烘托
地恰倒好处。 
     那天我又看了一遍《情书》,以前看的都是VCD,这次看的是DVD,感觉缺少从前于粗
糙画质中的一种享受,多了从优良画质当中的一种冷静,是的,光线、节奏精确,一个桥
段的机位变换相当地多,相同旋律的钢琴和小提琴频繁运用,甚至感到演员们在表演上有
些浅显甚或夸张。但是当我看到普鲁斯特的那本《追忆似水年华》被少女放回到书架上的
时候,我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感动。《情书》我看过不下十遍,但是对我来说它仍然是新鲜
的。 
     一年多以前,我住在太原,住的地方对面就是一面丘陵。那天下午我坐在窗前听德彪
西的《儿童园地》,在窗外看到一幅油画,云、霞、光,染成黄色的房屋,摇曳的树,迅
即光线从橙黄变成了橙红,一面丘陵都变得火红,音乐是美的,眼前这幅油画是美的,自
然即艺术。感动是任何艺术、任何主义的最终目的。 
 

--
爱是一种诗意的宗教。
   所有浪漫的起因都被搁置在最深刻的背景里,两颗心不再是空寂的庙堂。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6.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7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