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art (保卫萨拉热窝), 信区: Movie
标 题: 霍元甲观感(转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Feb 27 18:51:36 2006), 站内
[原创]武夫的理想 被殖民种群的阿Q精神 拙劣的商业产品——《霍元甲》观感
文章提交者:鬼谷子1975 加帖在 影视评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武夫的理想 被殖民种群的阿Q精神 拙劣的商业产品
——《霍元甲》观感
没看李连杰自导自演的《霍元甲》之前,先看了一些访谈录以及宣传,不由得有些好
奇。及至看了之后,不禁失望的要笑。难道现代的中国(华裔)影视人集体患上了帕金森
氏综合症,编不出好的故事来了?
这部投资巨万的所谓大片,硬伤比比皆是。霍元甲的父亲是个思想家,却对家教显得无知
;一个美丽善良的少女从来没有追求者,她让她的爱情守候一个自投死地的乞丐;这个少
女是个山民,却能救起大水中的落难者;满腹经纶的书生开酒店;拼凶斗狠的武行与和气
生财的酒楼比邻而居……
不知道《霍元甲》的剧本制作费多少,想来不会便宜,但是从上述如许之多的硬伤来看,
这个剧本的价值远远不值其所耗费的金钱。但这些并不是最好笑的,最好笑的是,一个赳
赳武夫竟然装出一幅哲学家的面孔来教导观众。
一切的技术如果要形成系统,那么必须要在自由的思想土壤上生长,因为只有自由的思想
土壤上才有创造力;一切的技术系统其实都只有两个宿命,一是艺术化,一是实用化,一
为精神服务,一为现实服务。说到武术——这项中国的传统国粹,如今的凋敝,已是不待
人言了。如今人们对于所谓武术的观感大都有绣花枕头的感觉。美国有“拳王”,泰国有
“跆拳道”,日本有“空手道”,中国有什么呢?“武术”?绣花枕头而已。人们从电视
上看到的“武术”,与从经典武侠小说里得到的印象,不啻天壤之别。为何会有如此巨大
的反差呢?
练武,如果一个天资聪敏的人勤学苦练或许能成为一代大侠,但是如果他没有慧根的话,
那么永远不能指望他能成长为一代宗师。其实作为一门身体之间的攻击与防守的学问,修
行者面对的问题与各类学术的传承者一样,并无二致。它们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都需要
广博的见闻知识,都需要废寝忘食的勤修苦练,都需要始终不渝地坚守某些信条,都需要
掌握一定的原则和技巧,需要通晓战略战术,还需要一定的灵性,还需要有一些运气,还
需要一些挫折来打磨……但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最为基本的是要有一个外部允许的大环
境让他能够持续不断地投入精力,释放创造力,以期达成某一个前人未至的高峰。为什么
中国的思想界巨子蜂出皆在战国以前?为什么中国的实用技术曾经独步世界千年之先,而
今日却落至亦步亦趋之境地?为何中国的国民精神自秦而后萎靡不振?为何中国至今没有
诺贝尔奖得主产生?为何……?
其实,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
“儒以文乱政,侠以武犯禁。”, 韩非的政治理念,以废儒非道为旨,以帝王霸力为本,
以严刑峻法为用,学者称之为“法家”。秦二世而亡,汉取而代之,所行制度差无二致。
但是刘邦比赢政聪明的多,赢政表演人体艺术,是赤裸裸地把“法”的一堆白肉展现给观
众,观众觉得这有些不艺术,就把他嘘下了场,而刘邦在表演的时候,在这堆赤裸裸的“
法”的白肉上绘上了一件混合“儒”、“道”,“阴阳”色彩的外套。台下的观众们性致
大动,觉得这真他妈的艺术。应该说刘邦这个总导演还是知人善任的,他找来的策划董仲
舒先生,的确是个艺术家。艺术家就是把假的弄成真的一样,把没有的弄成好像有。市场
营销学的学习成绩,董仲舒肯定比韩非要高的多,这点,韩非不服也不行。
但是,要说句公平话,董仲舒的包装功夫好,但是包装里面的产品却是韩非提供的。这点
,我们必须要承认韩非先生的版权。但是,说一句大实话,韩非的版权,经常受到人们的
质疑,人们说,外面的包装,明明是董仲舒嘛,明明是张理嘛,明明是王阳明朱熹二程嘛
。其实,这种情况,就好比新瓶装旧酒。譬如鬼谷子买了瓶二锅头,把里面的液体倒进自
制的包装上写着“鬼谷子宇宙公司制造”的瓶子里,只要黑心老脸加上持续不断的宣传,
那么这新瓶里的旧酒也自然变成新酒了。
上述繁冗,其实只是想证明一个问题——今日中国武术的衰败,绝不是一个独立的现象,
也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产生于一九四九年,也不是产生于一八四零年,它的
渊源应该到两千年之前寻找。赢政摧毁六国,一并天下,于是“收天下之兵以铸十二金人
”。现在有人讨论,中国为什么不允许公民持枪,吵来吵去,把什么责任都往共 产 党身
上推,他们不知道,其实这不公平,因为那其实是秦始皇不断往复轮回投生的结果。中国
尚武精神的丧失,从赢政铸铜人开始。“一法度衡石长尺”,“车同轨”,“书同文”,
“人同伦”看似为风马牛,其实背后的逻辑无二——大一统。在大一统的逻辑之下,收天
下之兵铸造铜人正所谓顺理成章。
董仲舒造了第一个瓶子,张王朱程也造了瓶子,现在我们看见释永信也在造瓶子。
嵩山少林寺在它的的方丈释永信的手下已经从曾经的佛门圣地变成了商业价值高达亿万的
经营实体了,而传统武林中另一抗橐者,武当,也在艳羡的心理之下,于去年派出庞大的
代表团周游世界以期广招财源。
现在我们看见,李连杰也在造瓶子。释永信和李连杰所造的瓶子有大小之分,却有个共同
点,说的好听点,是“与时俱进”,说的不好听,就是“铜臭化”。释永信现在掌管着商
业价值超过亿万的跨国公司,他是否知道,他的祖师释迦牟尼本为帝国王子,抛弃红尘,
潜心求道,至于形销骨立终于成佛?李连杰在大肆吹嘘他的所谓高尚富有的时候,是否想
起了中国本土武术宗师张三丰的高风亮节?
但释永信的得意与李连杰的得意都产生于同一种失落。这种失落,董张王朱程其实也有—
—在大一统的体制规束之下,无能生产新酒,只好变着花样变换酒瓶的包装。“严刑峻法
”也好,“外儒内法”也好,“天理人欲”也好,“市场化经营”也好,在这些令人眼花
缭乱的酒瓶子里其实都装着同一种旧酒——个体独立性的丧失,创造精神的萎靡,无意地
有意漠视人的基本属性。
释永信与其说是专心求道的僧人,不如说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兼招商局长。
李连杰与其说是个武术家,不如说是一个孔方兄的拜弟。
如果说,没有人从释永信的商人的影子里与李连杰的拜金主义之间发现某些契合,那才是
值得惊讶的事情——大一统之流毒亦深矣。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以意识形态之离合为最终
取舍标准 ,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了,当观众在《霍元甲》首映之前,看到中央电视台的记者
卖力协助宣传的时候,那么观众不难推想出《霍元甲》的制作背后一定隐藏着某些高难度
的行为艺术与完美的尺度调整——而这些都无关武术本身,与电影艺术也毫不相关,只与
礼教有关。李大师肯定明了“世事洞明亦学问”的古训。
当李连杰在《霍元甲》里扯着喉咙嘶喊“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认识
你自己”的时候,我的胃里一阵翻腾。西方哲学研究的问题就是三个:“我是谁?”“我
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李连杰在《霍元甲》里装哲学家,我在电脑屏幕上却
看到了一个捧心效颦的东施。如果说,这是一个纯粹商业的考虑——因为线头的那端连着
好莱坞——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我们必须要对李连杰说一声,哥哥你错了。李哥哥你这
部片子不该叫《霍元甲》,因为霍元甲不过是一个少学无术的地地道道的土鳖,从他嘴里
怎么可能吐出亚利斯多德的思想?如果我们承认霍元甲其人的确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一
位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那么,李连杰的不学无术,无耻招摇就尤其为甚了。西方有哲学
,中国有玄学。玄学并不着重研究个体精神问题,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天人合一
与社会结构。儒也好,道也好,法也好,阴阳五行也好,都涵于此一范畴。《老子》一书
向来被某些研究者定性为兵书之祖。其中的“顺势而为”,“法无定势”等等原则的确在
战略战术上都可奉为圭臬。从《霍元甲》里的李连杰的身上,我分明看见了道家传人,本
土搏击术宗师张三丰的影子,但是,李连杰对太极功夫的理解绝对不够让他成长为一位真
正的宗师。由术到道之间的距离打个比方,就好像一堵墙,这堵墙突不破就永远是一堵墙
,一旦突破就是一层纸。正心诚意是为学道之本。道家讲“无为”,就是放下对外界的执
著的意思。李连杰资质既不够,趋鹜又繁,这就注定了他不可能诚实。如果要给李连杰定
性,那么与其说他是个武术家,不如说他是个商人,是个商业明星。李小龙站立不动,微
动手臂可以一拳打飞一个身高一米八的壮汉,成名后亦坚持练功不辍,清醒自定位为一位
武术家。道术修行者追求“练神还虚,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终生不以外鹜为意。李明
星堕入红尘如许之深,不知道今时今日李明星每天练功几个小时?
李商人在《霍元甲》里卖什么呢?
他在卖“最后一部电影”。他在卖他的哲学思想。他在卖他的愚昧的粉丝心中的偶像。他
在卖他在好莱坞的商业价值。所有这一切,加上精巧的匠作,宏大的场面,精心的画面剪
辑,这些当然能让李商人看到成功。但是武术却已经被李商人忘在了身后三百步。
李商人是华裔。华族的血脉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流淌在李商人的骨肉筋节中。百年
来的族群屈辱史恰好又给李商人提供了一个制作商业噱头的材料。李商人在《霍元甲》里
说:“自强不息。”观众还可以在李商人的《霍元甲》里看到西方列强与日本的不同形象
——观众可以做出一个推断,李商人也许是觉得拿这些老掉牙的说辞和与陈腐的教科书中
的“漫画历史”来作调料比较顺手,于是他就这么做了。当然,话说回来,观众从一部商
业影片中看到一些画面,再看到一些情节也就心满意足了。
李连杰小学未毕业,就投身于习武生涯,如果有观众手持《道德经》求教于李哲学家,不
知道李哲学家将何以自处?
在好莱坞的星光大道上,刻有一个华裔的名字——李小龙。李小龙初习咏春拳,后博采众
长,熔合太极拳,跆拳道,空手道,拳击各搏击流派精华,纯以威猛为法,创立截拳道,
数十年习练不辍,终于得成一代宗师,这些故事都广为人知,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李小龙
还持有哲学博士学位。让李小龙永垂不朽的并不是他那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威名,也不是他
在好莱坞的声名,而是李小龙对“武道”的超乎常人的极为深刻的理解和对尚武精神的无
尚渴求。
阿Q始终惦记着秀才娘子的雕花板床。
《霍元甲》里的“霍元甲”说着两千年前古希腊德尔裴神庙上的铭言:“最重要的是认识
自己。”中国的“霍元甲”们难道不知道道家祖师的严训——“无我”,“忘我”是什么
意思?难道一个人会去认真研究准备丢掉的垃圾?
好莱坞大片的商业制作模式都是撷取现实中的生活素材,包装上各种煽情材料诸如历史,
战争,天灾人祸,人间情仇等等,加以夸张,以博取观众口袋里的美元。李商人却是搜刮
道德说教,政治正确,国恨家仇,做作的情感拼接出一个不真实的英雄。
西方的市场经济运作以“看不见的手”为尊,政府于场外监督裁判,而目下河南少林寺,
湖北武当观之市场化运营,背后操控全为政府的“看得见的手”。两者相较,确为同名而
异实。
从《霍元甲》里,观众能看到什么呢?
一个不学无术的武夫的不值钱的理想。
被殖民种群的阿Q精神大众潜意识的深植。
一个精明商人的拙劣的商业作品。
以《霍元甲》为起点,我们还能想到什么呢?
……
…… ……
一个被禁锢的民族有意的无意识盲动。
大一统的意识形态仍然广为流布。
一个信仰缺位的民族。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1.151.89.2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9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