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胡杨红柳), 信区: Movie
标 题: 《孔雀》:一种渴望纯真的姿态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Feb 22 14:56:43 2005), 转信
□宋 罡
《孔雀》讲述了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历史,它把那段特殊岁月的故事娓娓道来之后,
似乎为第五代导演关于文革记忆的讲述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点。
从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开始,中国过于丰富的近现代历史对于个体命运的纠缠就成
了一种通用的叙事模式,无论是《蓝风筝》、《活着》,还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都力图
在个人化的文革记忆中取得历史与艺术之间的平衡。《阳》淡化了前几部影片中具有强烈
伤害性的社会外力背景,而《孔雀》此番所努力营造的正是与其一脉相承的“淡淡的哀愁
”;稍有迥异的是,《阳》的“大院子弟”可以在青春之后拥有继续无限风光的条件,《
孔雀》的主人公却只能面对窘迫无奈的日常生活。
这类题材的影片,涵盖了中国社会转型以来20余年间主要的分歧所在:一边是既得利
益者为自己的过往不遗余力地涂抹装饰,一边是为衣食奔波的普通人无暇他顾选择沉默。
他们的历史记忆就是不断缅怀那段以青春命名的日子,而维系二者的惟一共同点就是一个
已经暧昧不堪的词汇——理想主义。
在《孔雀》中,沉浸在精致的画面之中的人物同样沉浸在精致有趣的细节之中,甚至
可以说它堆砌细节到了泛滥的程度,煽情到了刻意的程度,而这些细节又是如此的拥有质
感,这些煽情又是如此的令人感动。
顾长卫的才华在于他表现出了这样一种精神立场——一种力图诚实地表现真实生活的
立场,而众多中国电影的狭隘之处,恰恰是无数普通人的真实生活,被遗落在它们的视野
之外。
没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历史是残缺的历史,而顾长卫所做的努力,就是来填
补那残缺的部分。但是他唯美主义的基本态度却导致了这种立场的某种保留,这使得这部
影片在表现中国人的日常经验和日常生活以外,对于生活中该被讽刺的部分予以了回避。
作为一位被称为唯美主义的电影人的顾长卫,在自己的导演处女作中,还是不能免俗地祭
起了青春回忆的大旗,而中年人对青春的恋恋不舍,总有一丝自恋的味道。
哲学家怀特海曾给青春下过一个定义:“青春就是尚未遇到悲伤的生命。”《孔雀》
中的三个孩子,他们的青春结束在每一个人都试图逾越自己获得别种生活,结果却永无出
路的时刻,这也是他们令人无限感伤与引起共鸣的所在。虽然有人不喜欢,但也许我们还
是要感谢《孔雀》那雀屏绽放的结尾,正如周国平所言:“对美的憧憬,仍然是人生的最
高价值,那种在实际生活中即使一败涂地还始终如一地保持幻想和憧憬的人,才是真正的
幸运儿。”
这是一种渴望纯真的姿态,虽然终于在保有纯真而不得之后被迫承认了世俗与无奈,
但是人们还是在幻想中期待遇到美丽的奇迹。
--
人真的很奇怪,会莫名其妙地在人群中感到孤独,会无缘无故地在黄昏的时候伤感。
※ 修改:·trijif 于 Apr 31 12:34:56 修改本文·[FROM: 127.0.0.1]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unknown]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205.10.1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