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zcwjf (民工~大俗大雅的理想主义), 信区: Movie
标 题: 鬼子来了说点啥?(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16日17:45:01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在碟屋看见姜文的鬼子来了。对姜文的作品一直都很有信心的。所以没有犹豫就租了来
。
不过看完碟后,却对姜文有些动摇了,不是对影片的艺术性,影片手法果然不
错。并且获得了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而是对于姜文的民族感情产生了怀疑。也许是
我的理解有问题。不妨请大家多加指教。
剧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中国北方(听口音应该是唐
山一带)一个日本占领区内的小山村。有人把两个日本俘虏偷偷的送进了村民马大三家
。并要其好好看管,5天后来取人,结果却再也没有回来。于是这两个俘虏(一个翻译官
,一个日本兵)给这个村子以及马大三带来了惶恐和不安。在如何处理这两个俘虏的问
题上,几经波折,不愿交给鬼子当汉奸,也不敢悄悄的杀了二人。挨过了半年,却接受
了日本兵提出的条件,用他们二人换两车粮食。结果在日本已经宣布投降之后,给自己
带来了血洗全村的灾难。
看完全片,我很难明白姜文到底想要讲点什么。民族气节肯定是不沾边的了,
那么是民族个性的反思?从片子的整体气氛来看也不象,整个片子有种幽默的喜剧色彩
,根本看不出丁点的沉重,比如俘虏被送来的时候,马大三正在床上和一个寡妇嘿咻,
争执着要捻灯看看女人下面。比如送俘虏回据点时,马大三的驴子骑上了皇军的马,比
如蒙在鼓里的马大三拉粮食回村时响起的欢快明亮的民族音乐(《一意孤行》中的一首
曲子),比如让人逗乐的方言俚语。比如最后害了全村人性命的马大三却幸运的逃过了
劫难--找他的姘头去了。
这样一种贯穿全片的轻快诙谐的色彩和被日本侵略这个主题放在一起,也许是
因为头天刚刚在电视上看了南京大屠杀的缘故,总让我觉得嘴角笑着,骨子里却冷冷的
。
片中的喜剧还有很多,比如因为村民和日本俘虏语言不通而抖出的包袱,比如
日本俘虏破口大骂支那人,却都被翻译翻成了求饶的话。日本人要翻译教他几句骂祖宗
八代的中国话,翻译教给他“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显示的却是另一个中国人--
汉奸翻译贪生怕死的无耻和下作。刻划了这样一个大无畏的日本俘虏形象,也就难怪本
片可以在日本影院里放映而不能在中国放映了。
同一个故事有不同的讲法,表达的意思也可能有相反的效果,既然在主题上看
不出姜文的倾向,那让我们再继续来看看他的细节。
等待俘虏被人带走的晚上,马大三和他的姘头特意的包了一锅饺子给他二人送
行,看见鬼子难受,又马上想到给找点酒喝。
鬼子部队每天进过村子的时候,长官都会笑眯眯的给拍成一拍的小朋友每人一
块糖,而某个村民马上就来点头哈腰的牵马坠蹬,就是这个村民还在乡亲面前大言不惭
的说,我和先生能说上话。
鬼子进了村,先是和众村民来了一场大联欢。村民踊跃的自行表演唱歌给皇军
助兴。
八婶在自家炕头上对乡亲说,“谁能要我的命,日本人来了8年了,也没动我一
根寒毛,我行的端走得正,到哪里谁都要高看我我一眼。要我的命,谁敢”
我不知道姜文如此描写中国百姓的用意何在,依据何在,在一个被日本占领了
8年的地方,即使没有亲身受过欺凌,但是大街上满是日本人抽中国人的嘴巴子(片中镜
头),总可以看见吧。按当时的环境,日本人到处烧杀抢掠,总应该听说过吧。可是电
影里的中国百姓,不但表面上没有一点对日本人的反抗,内心里也没有丝毫的仇恨,反
而以巴结日本人为荣。更为重要的是,我更看不出姜文对这种行为的一点贬抑,似乎一
切都是该当自然。到此,我倒真的怀疑是不是在二战结束如此之久后,姜文要以国民的
愚昧善良来为日本的侵略寻找一个理由了。这个理由倒是日本人早就说过了的。
或者我看走了眼,姜文只是用一个“世界人”的眼光来漫不经心的打量侵略战
争当中的文化冲突?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有权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去任意的不负责任的
诠释自己民族的耻辱史吗?
--
为赋新词强说shit!
我不但要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孩子,而且我越发的对好莱坞没有了兴趣。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61.185.221.22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