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zcwjf (民工~大俗大雅的理想主义), 信区: Movie
标 题: 美丽的堆砌,张艺谋的特色游行——看《英雄》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23日17:35:22 星期一), 站内信件
美丽的堆砌,张艺谋的特色游行——看《英雄》
电影落下帷幕,王菲的歌声飘起,张艺谋的《英雄》隆重揭开面纱,一份索然漫上
了心头。是我们的期望值过高导致了价值感的偏差了?还是原本我们已经背弃了英雄的
概念,忽略了和平的主题?
电影故事其实很简单,以倒叙、插叙的手法讲述着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刺秦”故
事。故事结构象极了日本某期的案件推理片,结构有了明显的斧凿痕迹。刺客无名利用
秦王悬赏捉拿刺客长空、残剑与飞雪的犒赏条件,得以于秦王近距离(十步之距)的相
对。面对秦王,两个人讲述了三个“刺秦准备工作”的故事,故事过程步同,相同的却
是无名的进宫的结果。然后,无名莫名其妙地臣服;然后,无名“十步一杀”地出击;
却只用剑柄顶了亲王的腰一下;然后,无名被乱箭射死;再然后……莫名其妙的字幕告
诉观众,秦王修了一道“护国护民”的长城。
不用细追历史,无须挖掘人性,就故事本身而言,只感觉它是那么卡通与荒唐。但
它不是卡通片,也不是记录片,所以这个故事成了中国人看不懂外国人也看不懂的“悬
疑片”。层出不穷的细节败笔,不伦不类的说教对白,“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人物设置
,张艺谋把观众狠狠地“涮”了一回,这一次是“诱奸”,施暴者与受暴者都不曾爽过
,也许爽的只是票房和版权,但它的确是一次性的用品,即便画面精美得如同梦境,也
成了不忍回顾的残梦。
就象一个人的长相,红盖头揭开之前,人们已经把她的面容传神地描述了若干回。
张艺谋的摄像的秋潭水般的眼睛;谭盾的音乐是柳树叶的眉毛;张曼玉、梁朝伟等演艺
术巨星是樱桃红般的嘴巴;韩国精巧的化妆术是黑瀑布般的长发……但除去盖头,你会
发现,不是所有美丽元素组装在一起的姑娘就是美人,花大价值好心情娶回来的姑娘,
长得是如此牵强。堆砌,未必就是美丽,有种急切的怅惘。《英雄》是一道你想起来就
觉得好吃,吃起来又觉得难以下咽的菜,总觉得多了些什么又少了些什么,来得不舒坦
。
于是不得不提到张艺谋的摄影,每一个镜头凝固下来都可以做经典挂历珍藏。无论
是棋艺馆的对决,黄叶林的撕杀,还是九寨沟的踏水腾空飞旋……电脑羽箭射过来的密
密麻麻的惊叹,烈烈马蹄踏过去的心悸争鸣,如林耸立的兵卒排列除的庄严整齐,一切
都有大片的风范却无大片的神韵,一切有磅礴的形态却无磅礴的灵魂。画面是唯美的,
配乐叶亦非寻常,只是秦腔昆曲过于突兀,高手相交,“咿呀呼胲”之声便挤了出来,
使人哑然。
张曼玉的美丽的,即便不再年轻,依旧神采不败,经得起欣赏与推敲。章子怡却仍
停留再花瓶的水平,她狠起来仍是与成龙撕杀的韩国女杀手,哭起来仍是追逐乡村教师
马车的凄绝村姑。梁朝伟与李连杰,甄子丹和陈道明,角色仍是角色,明星仍是明星,
在这个影片中,超出影片本身的东西涵盖了影片本身,是为失败。
午夜看《英雄》,看得心情索然,就象在看张艺谋的特色游行,于是也开始惊疑和
联想起来。那么多情节,那么多真真假假的故事,是不是只是为了展现一下张艺谋的摄
影技巧呢?些许断层的故事,并列的种种场景,是不是只是为了展现一下明星们几套漂
亮的衣服?不要说耗费巨资建造的宫殿,也不要说浩大的群众演员阵容,每个场面都象
是某种仪式某种祭奠,每一回浩浩荡荡的出发或收队都象是一种游行。最不可思议的是
影片前后的字幕,活生生把不伦不类送上了艺术殿堂,《英雄》其实真的应该更名为《
戏说刺杀秦王的种种设想》才好。
强迫症的导演(或编剧、或剧组、或不知谁人)号召的不是民族精神,而是忠于一
个君王,忠于一个天下,并上升为忠于“和平”,立意不错,只可惜起重机的操作太招
摇了,使人失衡。于是在这种上升的过程中刺客们上演了一出用绝美的姿态演绎的闹剧
。这闹剧里虽然有山谷如诗,枫林如画,深潭如镜,宫殿如染布坊,虽然有军阵如敌,
武功如神,刺客如名模,秦王如侦探,虽然有铺天盖地的宣传,盖地铺天的关注……虽
然有那么多的虽然,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来讲,它仍旧如同鸡肋和隔夜残茶,无须和《卧
虎藏龙》、《角斗士》、《泰坦尼克号》等去比较,独立的它已经一边上映一边开始尘
封。
叹哉,《英雄》;晕乎,《英雄》。
--
为赋新词强说shit!
我不但要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孩子,而且我越发的对好莱坞没有了兴趣。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61.185.221.22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7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