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zcwjf (民工~业精于勤荒于嘻~行成于思毁于随), 信区: Movie
标  题: 和你在一起》(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0月23日18:00:37 星期三), 站内信件

2002年10月23日09:32:09 网易娱乐 Liar
  
  
  Liar专栏:《和你在一起》
  一、关于电影
  
    《和你在一起》里最有意思的角色在我看来不是别人,是陈红,她扮演的角色
是一个“高级”妓女,现在在中国的银幕上居然出现了一个生活在当前的,北京的,高
级妓女,而且这个妓女居然还被处理成表面上恶俗但其实心地善良的女人--这是一个进
步,一种丰富,然而很可惜,我没能坐在电影院里体验到其他观众对这个角色的反应,
我很喜欢这个角色,胜过了那个拉提琴的孩子。陈红的表演很夸张,从表情到动作,都
是脸谱化舞台造型化;但是这部戏里谁的表演都很夸张,包括造型和化妆在内,一个努
力的方向就是让人物成为一个浓缩的形象代表,这在那个带孩子来学琴的胖女人身上尤
其明显,语言市侩之极,造型滑稽之极,化妆恶俗之极,这种形象甚至引起了我对电影
创作者的反感。这是陈凯歌的电影历来的特点,他对演员的要求显然有一种着力感,这
没有错,我是说,如果这是一个导演的特点,那么我乐于看到他坚持自己的风格。
  
    我非常好奇这个剧本的另外一个剧作者是谁,他和导演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怎
么样的过程。剧本创造的层次显然很丰富,是以前的国内电影里少有见到的,也正是因
为层次太丰富,反而削弱了结构的整齐,以及对主题前进的干扰。我想这就是为什么ho
wie说这电影局部闪光,整体欠缺的原因之一。但是我喜欢这种丰富的层次,这跟我对生
活本身的质感没有任何干系。
  
    电影显然没有媒体所说的那样煽情,至少没有煽到我,但,这无关电影本身,
它没有煽到我,是件无比正常的事情,正如同看完这部电影,有人会哭,也有人不会哭
,本来就没有对错。但是我也略微感到一丝遗憾,这遗憾来自我对陈凯歌以往影片的喜
爱,因为这部电影从导演技巧上从技术指标上,没有什么可挑出来的毛病,摄影很精美
,我也少有的在国内公映的影片里听到层次很丰富的录音,配乐也很好听,剪切更是没
有话说的干净利落--但奇怪就奇怪在这里,我其实很想夸它,但觉得没什么好夸的,可
又没什么好骂的,觉得有点没劲,就好象你看见一个女人她打扮的很漂亮浑身上下都没
什么可挑剔的,于是你会觉得有点空,有点别扭。可迅而,我想起,会引起你正面夸奖
或负面批评的电影,永远只有那么一些,一个导演在业已选择好的题材上做到无功无过
,本就是他应尽之责,如果我连这也想骂,那就不是导演的问题,可能我需要先审视一
下自己的心态了。
  
    所以关于这部电影,我没法再多说什么,因为它没有打动我,至于它是否打动
了其他的观众,这是我所无法取代他们去说的,正如他们一样的无法取代我的感受。
  ------------------------------------------------------------------------
--------
  
  二、关于陈凯歌导演
  
    陈凯歌自有他善舞的胜场,在《荆轲刺秦王》里,他对一个“戏”字的敏感发
挥到了极至,仅仅是塑造秦王一个角色,性格至刚至柔,内心光明与黑暗无所沟通,狂
热与天真并存,善与恶界线模糊,可畏,又可怜,有人性之初,有情感之殇,有宿命之
痛。所以《荆轲刺秦王》与其说是沉重,不如说是复杂,但与其说是对于常人而言的复
杂与有别,更不如说是一种自然生长发乎角色自身的命运与性情,这样的秦王,把人性
中各个层次在高压之下狠狠逼到边缘,到了边缘,就是简单通透。陈凯歌用他对角色的
理解构筑了一个笼罩全片的气场,于是在银幕上,有一个这样的秦王,这样的王者,加
上李雪健夸张到极度,美好丑陋卑微霸道波澜狂飙的表演,我们看到了一部几乎让人瞠
目结舌的电影,它违背了我们对历史的想象,它传达了一个创作者内心的真实景象,刻
意而为。这样的电影,日后会渐渐显现出它的价值,当我们内心的肌肉松弛到一定的程
度,当宽松多元的气氛真正充斥在四周。
  
    有些人说《和你在一起》很虚伪,我不同意,因为陈凯歌在电影里坚持的东西
,是他一直在坚持的,除了题材之外,表现手法几乎没有本质的改变,所以这个电影不
虚伪,他不是别人他就是他自己,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他虚伪的原因,因为
他在报纸上说他要关注普通人情感了,对,他是关注了,但他关注的角度没什么变化,
他以前拍《霸王别姬》,拍《荆轲刺秦王》,关注的莫非不是个体的命运?那里面个体
的命运反而比这里面更入骨一些。有人说他以前拍的电影题材都很大。大什么大?哪里
大?《荆轲刺秦王》的恢弘是外壳,有凝聚的气氛做衬里,最内核的依然是历史伪装下
的个体命运,只不过,王的命运,在我们的心目中,成为大的题材了。
  
    有人又问我,啊,连陈导自己都说自己以前拍的是大题材。我想用那个胖女人
的话来回答:那他让你死,你也死去啊。
  
    我们看一个导演的电影,为什么在乎他在报纸上说了些什么?
  
    《和你在一起》里有一场戏,是父亲与孩子在一起收拾行李,镜头隔着玻璃拍
,表情,活动,对话,统统掩映在光线纷扰的玻璃后面,这个镜头很能代表陈凯歌的--
风格,我说的是--风格,不是--姿态。所以你看他一到晚上就加柔光,人物性格情节发
展统统有自足的,刻意的,甚至按照自己理解中的人性的设计,他很刻意吗?对,他从
来就是刻意的,那么他应该继续他的刻意,比如片子里有另一场戏,父亲到教授家看望
孩子,孩子在教授干净高级的家里看到自己的父亲,这个时候他表现出的状态,是一种
紧张和尴尬--这可能不太如你我所愿,但是我能体会到这种状态背后复杂的心理,是的
,陈凯歌有他对人与人之间独立的理解,他就应该坚持一个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别人。
  
    所以看电影,就是看电影,跟踪一个导演连续的作品,是看到他如何去完成自
己的价值,而不是关心他的姿态究竟是什么。  
  
  三、关于声音
  
    五十年以后我们再回头去看《和你在一起》,会有什么感觉?
  
    我们还会不会注意片子里江南一个厨师家里的灯具是“Ikea”的牌子?还会不
会注意到刘佩琦为什么自己不抽烟身上却带着一个Zippo的打火机?还会不会觉得这个片
子在现实的语境下牵强附会?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比如《河东狮吼》里的皇帝穿的
跟舞蹈演员似的,我们就不会有太多意见,所以我们毫无疑问的,对现实真实语境的渴
求突破,已经过多的转移到了电影的头上。
  
    我再举一个例子,《钢琴课》,如果这个片子不是澳大利亚人拍的,是中国人
拍的,故事发生在海南,钢琴也在荒岛上,弹出来的曲子一样动听,情节发展一样的煽
情,故事发生的年代就是2001年,你会怎么看?你会不会问这女人是从哪儿出来的,是
在哪儿学的钢琴?荒岛上为什么会有那么浪漫的男人?你会不会拍着桌子骂导演不尊重
现实?也就是说,你还会感受到影片里弥漫的那么纯粹的情绪吗?很简单,很大程度上
我们对外国影片的赏识,有一个因素是我们的意识自动剥除了环境的限制,因为我们不
是澳大利亚人。
  
    这包括陈凯歌在内,他在访谈里把《Billy Elliot》拽出来和自己的片子比较
,很不靠谱,人家土地上的片子自然有自己生长的土壤和语境,你这么简单的把两种环
境里的片子和人物拿出来比较,不是不可以,但是在操作的层面上,这是授人以柄,这
是不够聪明,这是什么?这是缺乏张献民老师所说的,政治斗争的经验。
  
    看,我说到这里了,我想说什么?我想说的就是直到目前为止我所看到的关于
影片的争论,怎么就统统集中在陈凯歌一个人的身上?我在想我们心灵里可能是有一些
被压抑的部分转移到了电影的头上。比方说《和你在一起》里的小提琴神童,他是谁生
的,是不是劳动人民生的,这很重要吗?他妈妈就算是高干子弟难道不是普通人了吗?
就算他不是一普通群众的小孩又怎么样呢,这片子莫非说的是音乐家的出身问题?看电
影的时候把阶级论也运用进去,这可能是中国观众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视角。
  
    我又看到王崴说为什么她是一个妓女但是她不存钱,我觉得这个问法比较没有
边际,推广开来说,这种讨论也只限于个人感受,一旦扩展成争论,就没有意义也不会
有结果,比如你问这妓女怎么不存钱,那我可以问你妓女为什么一定就存钱?莫非你认
识的妓女就都存钱?我们每个人所认知到的现实是不是都有自己的局限?我们要做的不
是把别人的局限当成Shit,而应该看到别人的局限里,有自在的价值。
  
    我还觉得这里面有一些误会,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是所谓“关注普通人的情
感”的“艺术主张”,是陈凯歌和媒体以及观众自己共同造成的,因为我很奇怪的看到
媒体纷纷在说陈凯歌这回放下了艺术家的架子,这是什么?公审大会?公审一个艺术家
是否有正确的创作观?我必须很严肃也很诚恳的说一句,去你妈的,但不是对陈凯歌说
,而是对一些从小生长在教育体制下现在长大了就以为自己已经成了人民代表民主先锋
其实骨子里摆脱不了“政治正确”最要命的还总拿着艺术做幌子的人。另外一边,是纷
纷起来痛骂陈凯歌其实没有放下架子的人,这些人其实是同一面镜子的另一边,同样是
对导演的盲目追随,不然为什么一个导演拍部片子居然会引起一种亲近感,仿佛是一个
阵营里来了一个贵族,啊,他终于成平民了,我好高兴哦;要么就是另外一边在说你不
要以为他放下架子他靠近生活靠近现实了,你看他这片子其实好虚伪哦。
  
    有劲吗?你在政治上有要求吗?你希望民主吗?你希望电影制度改革吗?你需
要自由呼吸吗?你需要那些审查的人放开手吗?那么你就直接明白的说出来,要么你就
干脆什么都别说自己消化,而最好不要把这些意志扭曲着投放到别处,正是这些,正是
我们内心这些压抑的部分太多,正是人们生活中的不满太多,又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渠
道去疏通,所以对电影的要求和标准才会如此繁多如此沉重如此牵扯。
  ------------------------------------------------------------------------
--------
  
  四、关于建议
  
    对于媒体在电影和观众之间的衔接,我觉得前期的宣传其实有一个讲究度的问
题,从制作方到媒体,有理由至少注意一下宣传不要过火,宣传点和影片本身有没有错
位。
  
    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不能不要总采访导演总把他一个人抬出来说话?导演又
能不能给观众一点自己感受的空间而不要阐释的过多?关于商业上的事情能不能让靠谱
的人出来说话,比如发行人?剧本的创作者不是还有一个人吗?他人在哪儿呢?能不能
把他挖出来说说体会?我们不要把导演抬的太高看的太紧要求他样样全能要求他什么场
合什么话都要说,他应该只负责把影片拍好,其他方面的事情应该交给各个位置上的人
来处理。
  ------------------------------------------------------------------------
--------
  五、关于看电影
  
    大多数人,我相信,他们都有自己的快乐。
  
    所以我还是有点遗憾,因为我发现,我们的气氛,还远远没有到达允许每个人
都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的那样一种宽容,但我相信它会到来。
  
    我记得自己以前看《纵横天下》看《古惑仔》看的很开心,周润发很有型郑伊
健那么帅陈小春多么酷黑社会多么的让人动情,即使现在再看,我还是很开心。
  
    所以我现在,不太开心。
  
    你快乐吗?你内心到外在的渠道畅通了吗?你真的是为了精神的享受在看电影
吗?你真的体会到电影的初衷而没有受到干扰吗?作为一个彻底的观众,你自己放松了
吗?你反省了吗?你自知了吗?你反对了什么,但你看到别人建立的艰难了吗?你试图
打倒什么,但你有把握给出一个更好,更清新的吗?
  
    所以快乐又何尝那么简单过呢。
  
    有人说爱电影的问题,我听到有人说,他们不是爱电影,而是爱电影之上附着
的别的东西,我觉得不是这样的,我认为我们都爱电影,但是爱的途径不一样,爱的方
式不一样,爱的初衷不一样,爱的感觉也不一样,而最让我觉得遗憾也最无可奈何的是
——
  
    正是爱,让我们分离。
  
  Liar/秋末初冬

--
为赋新词强说shit!
我不但要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孩子,而且我越发的对好莱坞没有了兴趣。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61.185.221.22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0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