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zcwjf (渔火分神·民工卖刀), 信区: Movie
标 题: 东宫西宫》:遗憾中的遗憾!(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6月22日11:04:56 星期六), 站内信件
终于在上海找到这部片子了,王小波的功力一向不凡,《东宫西宫》的剧本在几年我就
早已读过,觉得确实挺棒的!这样好的剧本不拍成电影,真的太可惜了!后来才知道,
原来是电影被禁了。想想也能理解,毕竟中国有“国情”,那些描写情欲与性爱的东西
都得悠着点!
看完整部电影,只给我留下唯一的感觉:遗憾。
首先遗憾的是,这么“干净”的电影竟然会被禁了,实在有些不可思议!难道
是为了“同性恋”这个题材?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太可悲了。同性恋这种现象古已有
之,我们又何必自欺欺人呢?我反对歧视同性恋,既然有异性恋,为什么不可以有同性
恋呢?对于这个圈子中的人,我从心里表示佩服,不是因为他们另类,而是因为他们敢
于表现“真我”,从容地在这个充满偏见和世俗的社会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勇于寻找自
己的真爱,他们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自己爱什么。人最大的敌人就是不了解自己,明
白了这一点也就不枉来人世走一遭了!说句笑话,大力提倡“同性恋”岂不有利于计划
生育,符合国家政策,利国有利民呢!
再有的遗憾就是来自于影片的本身,所谓代表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张元,实在是
令我有些失望。从《过年回家》到《东宫西宫》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他正在走一条取材生
活,回归生活的平淡风格路线。这没有问题,应该说这样的风格路线,可以更贴近老百
姓,可以更令观众产生共鸣。但是他偏偏要在影片中表现“固执”的自我,企图用个人
的视角来向大众展现某种及其自我的东西,然而在表现自我的同时,又与影片本身想要
表达的主题发生了一定的背离。或许我这样说有些太过于抽象了,我想就用《东宫西宫
》这部片子来证明我的观点。
如果看过王小波剧本的朋友,一定会留下这样一个印象,这个剧本从很大程度上来
说是忠于现实,取材于我们周围的现实生活,所以虽然他所涉及的问题很敏感、仅关乎
“一小部分人”的生活(事实上这根本就不应该属于城市边缘的群体),但是我们却觉
得很能接受,同时在剧本中充分尊崇“人”的主体概念,将同性恋者放在与异性恋者同
等的地位之上,非常客观,真实的来表现这类人的甜酸苦辣,他们在生活中的种种经历
。作者将自己的感情隐藏了起来,从剧本的层面我们只能得到的是一名同性恋者的人生
情感故事,透过剧本我们就不难发现,实际上王小波认同了同性恋者所选择的这种生活
方式,尤其是剧中阿兰对史小军有这样一句台词:“女囚爱衙役,我们爱你们!”通过
这样关键的台词,作者的想法被我们彻底透视了,我们对于这部戏的意义也就一览无遗
了。
再来看看张元的这部戏,虽然他也参与了剧本的文字创作,但不知为什么我们
从电影中所得到的东西与剧本的本身有很大的背离,或者说是张元自己为自己的电影设
置了矛盾,我认为他的]初衷完全是和王小波一样,完全符合剧本所要表达的意愿,但是
因为在摄制影片的过程中,他强烈的个人意识的作用下,欲摆脱剧本的束缚,创造出完
全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这样,我们发现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阿兰特别得贱,给人感觉
他的生活是变态的,是不正常的。阿兰的警署中那种暧昧的态度,那种软弱的行为,那
种好淫的眼神,那种缺乏自尊和尊严的话语,实在让人有些承受不了,而且他还成为一
个受虐狂。难道同性恋者就是这样?当然不是,王小波的剧本可以为证。阿兰对于小史
是一见钟情的,既疯狂又勇敢,既热烈又真诚,也正是由于这份爱的至诚至真,才会让
小史感到意外,感到震惊,感到束手无策,同时也被这份爱所感染,所以他在警署中满
足了阿兰的欲望。这样的阿兰我们可以接受,这样的小史我们更不会认为他是在堕落,
反而会觉得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人,人的情感应该完全属于自己,不应受到世俗的干扰,
同时感情的冲动、人由于同情和感动所产生的感情正是人性本身的弱点。由此,我们对
于小史的行为更可以理解,其中充满了人性的复杂性。
造成影片矛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张元过分压抑了对于情欲的表现,使得影片中
的人物十分的干瘪,使得影片中人物的某些方面产生了片面的放大(如对于阿兰),也
使得影片缺少美感,画面的丰富性和可看性大为降低。当然这可能主要与中国的电影体
制有关。
总之,对于这样出色的一个剧本被拍成了这样一部电影,实在是有些遗憾。
--
为赋新词强说shit!
我不但要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孩子,而且我越发的对好莱坞没有了兴趣。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33.8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81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