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世界真在方法之外), 信区: Movie
标  题: 《国家宝藏》的秘密:与艺术无关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Apr 17 16:40:49 2005), 转信

□王 强

  在好莱坞探险寻宝类电影中,最经典的当推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三部曲,惊险
刺激,妙趣横生,风靡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无人超越。 

  九十年代以来,风向变化,好莱坞已经很少再做这类电影了,现在,为什么又突然出
了《国家宝藏》,再玩探险寻宝游戏呢? 

  这全是因为一本书:《达·芬奇密码》。 

  这是一部充满悬念的惊险小说,作者称达·芬奇的艺术作品和手稿中包含着大量令人
费解的符号和诡异的代码,小说通过对其解密,发现了远古时代的一个重大秘密。 

  《国家宝藏》的很多情节都来自这部小说,不过,为了怕被告侵权,做了一些改动,
去掉了原书的宗教内容,把场景从法国搬到美国,把达芬奇换成了美国的开国元老们。尼
古拉斯·凯奇扮演的主人公通过种种线索,去寻找美国开国元老埋藏起来的一批宝藏。 

  本片上映后,美国媒体对其恶评如潮。影评家认为其情节荒诞不经,整部片子沉闷拖
沓。《纽约时报》说,《国家宝藏》干脆改名叫“国家耻辱”得了;《滚石》杂志则尖刻
地评论:“你不会在电影中发现任何宝藏——全是些废铜烂铁。”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作为情节推动力的那些密码非常荒唐。比如,在本片的开
始,男主人公的祖父给了他一张纸,上面写着“夏洛特”,这一线索让人百思不解;可是
接下来镜头一转,男主人公已经到了北极圈,并且在一英尺的雪面下找到了“夏洛特号”
船,观众完全不知道他是凭什么逻辑推理来行动的。后面的解密也是一样,全凭男主人公
福至心灵,顿悟玄机。这种手法充分暴露出编剧的贫乏拙劣。 

  影片的结构也很笨拙:解密、打斗、再解密、再打斗,如此循环,从北极圈到华盛顿
,从费城到纽约。地点不同,情节却相似。人们一般相信,不停地运动会吸引人,可是事
情证明恰恰相反,没有目的的运动只会让人昏昏欲睡。 

  另外,台词设计也不合理,比如,在北极圈那场爆炸戏后,戏中一个角色说:“趁着
还没有人看到爆炸的烟雾,咱们快跑吧!”他害怕被什么人看到?那可是北极圈啊! 

  一些好莱坞大片质量不高,但却能大赚其钱,其原因就是,它们在全球同步上映的第
一个周末,大批观众就已被吸引到影院,等到评论家和观众开始对它口诛笔伐时,它已赚
得盆满钵满,这是很典型的好莱坞操作方式。《国家宝藏》也不例外,制片人布鲁克海默
是电影界的老手,他为此片做的预告片非常吸引人,就连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些影评人也
承认,预告片会吸引大批观众进影院。知道了这些,你就不会奇怪为什么这部片子口碑不
佳,票房收入却不错,这是好莱坞营销术的成功,与艺术无关。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21.212.176.19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9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