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j (北半球的Romeo), 信区: Movie
标 题: 影片——《天国王朝》:上帝保佑傻蛋人类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May 13 20:35:57 2005), 转信
斯科特同学鼓捣的东东,向来是有看头的。翻翻这位大胡子先生的履历,你会发现他的N多
作品中几乎找不出一部水准之下的影片,相反不少还是影史留名的经典之作。在好莱坞的
中生代导演中,他是那种为数不多的可以作为"精品保证"的人物。所以,这次他出手《天
国王朝》,俺的期待值立马高了好几个级别。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第二、三次十字军东征之间,此时欧洲佬已经占领"圣城"耶路撒冷
近百年了。当时在耶路撒冷做王的鲍德温四世(Baldwin IV),也与伊斯兰历史上最伟大的
君王之一"撒拉丁大帝"(Saladin)达成了某种短暂的互不侵犯的协定。但是,他们都面临着
来自各自阵营内部好战派的巨大压力。风云际会的耶路撒冷,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繁荣,
实则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迫感。
所谓时势造英雄,历史的关键时刻,任何人都有机会名垂青史,包括铁匠。奥兰多布
鲁姆(Orland Bloom)的铁匠形象,不能说失败。不能因为人家肌肉不太硬就说人家没打过
铁,人家《魔戒3》里两位打铁的精灵师傅似乎比"开花"同学还瘦削呢,还不是锤得挺起劲
?更何况,"开花"同学村子那么破小,平时估计也没什么活可以干,所谓用进废退,其肌
肉不太成型,也是有道理的。看完了外表,偶们再来看内涵。有同学认为"铁匠"习惯砸压
东西,所以多半个性学识方面也是榆木疙瘩不开窍,不可能像电影中描绘的那样英明神武
、鸟生鱼汤:原来"开花"同学不仅会钻井、发展水利,从画面看似乎还精通几何(至少是平
面几何)与演讲,整个一搁在古希腊就能成为阿基米德的人物。可是,谁说铁匠就不能自学
成才呢?再说了,打铁本来就是一项高端艺术,需要精通阴阳生克之道,不识水理又怎能
掌握火候?不学几何又怎能打出让牲口们用得放心、用得舒心的三寸蹄铁呢?所以,铁匠
需要体魄与学识兼备,实乃男人中的男人,要不《风月奇谭》中也不会把铁匠列为让红杏
们出墙的头号诱因不是?可见,数风流人物,还看铁匠。影片以一个铁匠的成长历程来揭
开那段纷争历史的面纱,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同时,以这样一位似乎很难成为英雄的角色为叙事中心,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有助
于淡化宗教冲突题材的敏感性,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角色性格的成长上,而影片自身得
以保持不偏不倚的中立状态。的确,从表现手法和表现内容来说,影片对于十字军和伊斯
兰民族的描写,是没有偏向的。每一方的行为都有其动机可以追寻,而非编导臆造的;关
键是那些动机本身,也是可以从理性的角度来理解的。即使是其中比较傻蛋一些的角色--
如赛贝拉公主(Sibylla)的武夫老公--的行为也是可以解释的。因为历史上的十字军本来就
是一帮乌合之众,其中有几个愚蠢好战的家伙,也是不奇怪的。表现这个一介武夫的短见
无谋,并不算就是贬低十字军一方,这不电影中还有很多有崇高理想的同志吗?例如"开花
"同学的老爸格德弗雷(Godfrey)和鲍德温四世的首席参谋泰伯瑞斯(Tiberias)。而对伊斯
兰一方,更是小心翼翼,撒拉丁大帝虽然出场不多,但极有魅力,不仅果敢智勇,身材也
很是傲人,一袭青袍,配合极为修长的身材,很让人误以为黄药师西渡做了突厥人的老大
。
但问题是:仅仅通过表现尺度的"平衡",就真的能让十字军东征更有意义吗?有些历
史是不该回避的,回避了就会失去真相原本所具有的震撼性与深邃性。耶路撒冷之争,从
来就与宗教争端脱不了关系,不论电影正视与否。影片名为"天堂国度",可有多少十字军
战士是冲着这一理想去的?十字军的组成人员中,主要是两大部分人:在老家穷得混不下
去的农民和贪图更多土地金钱的贵族们。就算是第一次东征的发起人罗马教皇"厄邦二世"
(Urban II),也不过是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罢了。这当中当然不乏理想人士,抱着捍卫上
帝、保护圣城的理想,可惜,在实际利益面前,他们的理想不是被歪曲就是被利用。以"开
花"老爸格德弗雷为例,这位即使"蛋蛋"上插着利箭仍然坚持战斗了两天的伟大战士,他在
挥剑的时候,是否意识到自己作为棋子的悲哀?世间真的有所谓"天堂国度"吗?问题实际
上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天堂国度",如果过分坚持自己的理念而排斥异己,那世
界只会永远充满纷争,而绝对不会有所谓真的"天堂国度"。
以这点而论,俺对斯科特同学的真正意图充满了矛盾。在影片中,斯科特借霍斯皮塔
(Hospitaler)之口,说出了"天堂国度"其实并非实际的国土或政体,而在于一个人的头脑
与良心。有理智(头脑)才能明辨是非,有宽容(良心)才能和平共处,只有每个人的头脑都
具备了这样的素质、心胸都具备了这样的情怀,才有可能实现所谓"天堂国度"。俺无比赞
成这样一个概念,并为好莱坞终于有人能想到这样一点而兴奋不已。
可惜的是,斯科特用来鼓吹这样一个理念的过程,并不是很令人信服的。从整体构思
来看,耶路撒冷之争当中的宗教原因,不仅不应该是个回避因素,对于表现主题而言,反
而是个难得的切入口。表面上看来,耶路撒冷的悲哀,在于他同时是两个宗教的"圣地",
两方各为其主,当然要争。斯科特想回避这个敏感话题,所以尽量不谈他们为什么打。可
是,他难道没有想到"一地两圣"在逻辑上并不必然导致矛盾么?关于耶路撒冷之争最悲哀
的一点不在于"各为其主",而在于"互不相容"。正如同这一个地球是N多人种的同一个家园
一样,同一个城市为什么不能成为两种宗教共处的"圣地"呢?这种逻辑混乱和心胸狭窄的
偏执,恐怕正是阻碍"天堂国度"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只有表现出宗教冲突中隐含的这种
深层因素,才能让观众对所谓"天堂国度"有更深的思索。电影目前对宗教背景的淡化处理
,在两边讨好的同时,也失去了这一更有效表现主题的渠道。当然,这一现象也反映了现
实世界中诸多无奈对电影制作所造成的限制:明明是个好题材,却因为要照顾猪头们的狭
隘情绪而不得不收敛锋芒。简而言之,斯科特挑了个在现实情况下不可能表现充分的题材
,真不知是他的悲哀还是现实的悲哀。个人认为是整个猪头人类的悲哀。两大宗教的题旨
无疑都是叫人向"善"的,却偏偏引发这么多"恶",人类之无可救药,可见一斑,真是活该
被Matrix当电池。
不谈伪崇高的话题了,还是来看看电影本身。斯科特主题发挥的充分性,除了表现思
路与表现内容外,还得靠扎实的表演与一气呵成的剧情,否则就很难造成荡气回肠的效果
。个人觉得《角斗士》比本片拍得好,好就好在有一个好演员和一个简单但却非常有效的
故事。罗素克洛(Russell Crow)的表演能将角色气质强烈地注入银幕当中,让观众无法不
与他共呼吸进而感受情感的共振;而《角斗士》相对简单的剧情,也得观众的情绪时刻保
持高昂状态。反观《天堂国度》,不能说"开花"同学没有努力,甚至到影片最后俺还很为
他的沧桑感而感到欣慰,并准备从明天开始留胡子以便扮熟男骗公主,但是,他的角色始
终无法让我的心为之颤动。一部影片的主要角色无法做到让人信服,整部影片的效果自然
大打折扣。然而,这似乎不是"开花"同学的错,错在这一角色本身的设置就不太令人满意
。
诚然,影片是表现"白莲"(Balian)这个角色的成长历程的,他必须从开始的信仰动摇
,到最后找到让自己真正信服的信念并为之奋斗,从而成为一个充实的人,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以及……一个有新老婆的人。如果说他答应去耶路撒冷的最
直接原因,是替妻子也替自己赎罪的话,这一动机最后的去向却没交代清楚。"白莲"怎么
从一个一心想赎罪的人变为一个努力想"为王为民"的骑士,似乎还欠缺必要的心路连接。
影片给人的感觉,彷佛是阿莲一觉醒来,说"我要为王为民",于是就成正果了。还有他的
浪漫经历,也让人不爽。俺不爽不是因为他对小娇娘爱娃(Eva Green)动手动脚,而是因为
他"劈腿"的理由和时机都有些不对劲。拜托,老兄你那个时候还没解决为妻子赎罪的问题
呢,何况你还显得一幅很爱妻子的样子,这么快就上床了,那个意志力也太弱了点吧,比
俺还不如。爱娃MM本来俺也很看好的,虽然特写镜头揭示她的玉容还有至少108颗瑕疵,但
俺还是不介意而死心塌地地爱着她,可她的角色实在是很无厘头啊。好的剧本设计,每位
角色都有她充分的作用,都应当在推进主题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依个人之见,赛贝拉公主
这一角色在情节发展上基本上没什么用处,还不如好好回到俺身边,俺又理智又宽容,是
不会介意的。说归说,角色魅力的缺乏,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影片那无关痛痒的内容
。宏观的历史背景已经使得那场战争毫无意义了,微观的角色塑造又不能挖掘出这一人物
坚持到底的悲剧性,怎么让人对它荡气回肠?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斯科特在片中还是有些绝活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刚看到影
片的预告片时,就觉得斯科特是不是小时候没吃饱饭啊,怎么对麦子这么有情结。《角斗
士》里那抚过麦浪的镜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次斯科特还玩麦浪,不过换了色调,变成
蓝色的了,撒拉丁妹妹的背影在蓝色的麦浪中,说不出的神秘,同时还似乎有种悲天悯人
的基调,很有创意的镜头。这种创意还表现在影片的最后,当双方兵马在城墙缺口短兵相
接的时候,镜头没有不遗余力地去表现混战的惨烈,而是缓缓上升,上升,直到下一个画
面淡化成战争结束后的现场。这样的镜头处理,彷佛冥冥中有人在默视着这场战斗,似乎
上天也在为这种无聊的流血而沉默痛心。如果影片通篇都能表现出这种震撼的悲悯气质,
那就好得不得了了。可惜这都是局部精彩。至于表现攻城车与抛石车的镜头,俺已经吹捧
过很多次了,不罗嗦了,绝对是前无来者。
表演方面,也还是有一两个人物让俺倾心的。双方的两位"王"都很有神采,特别是爱
德华诺顿(Edward Norton)饰演的鲍德温四世,全靠眼神、声音与肢体语言来展现角色魅力
,短短几个镜头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虚弱中透出的坚忍,平静中散发出的力量,都令
人难以抗拒,让人不由得想起"金风细雨楼"的苏梦枕。尤其是在与撒拉丁对峙谈判以及随
后的惩罚不轨部下的场景,非大魄力不能为也,实乃"神品"级的人物。戴维赛利斯(David
Thewlis)所演的霍斯皮塔也很有内敛的光芒,乃"上上品"人物。至于尼亚姆内森(Liam N
eeson)和杰瑞米艾恩斯(Jeremy Irons)二位,可能因为是角色设置的原因,个人认为神采
并不是特别突出,只能说是及格的表现。
对比近这两年上映的几部所谓"古装史诗片",《天国王朝》比《特洛伊》有深度,比
《亚瑟王》有创意,比《亚里山大大帝》要流畅,应当说并不辱没了斯科特的才能。可惜
对于题材表现深度和叙事节奏上的偏差,使影片不能真正调动观众的情绪;影片的出发点
是好的,就连片尾的字幕也明白地指向了当前现实中地问题,但因为过于谨小慎微,也就
很难达到让人心动的境界。反向套用片中的一句对话,似乎很能说明俺对本片的态度:
"《天国王朝》有什么值得看的?"
"Everything……..Nothing."
--
我手心的太阳
或许只像个月亮
却用所有爱
为你投射我最暖的光芒…
http://stat.caishow.com/mmsimg/comm/7210/132332.jpg
http://im.qq.com/face/authed/0/b420.gif
※ 修改:·tj 于 May 13 20:36:26 修改本文·[FROM: 218.9.120.107]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120.10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