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jiapeng (  ), 信区: Movie
标  题: 《香水》:来自上帝的悲悯抚摩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Apr  7 08:30:35 2007), 转信

江南疯子 [beidamovie@sohu] 发表于2007-04-05 00:30:41

    德国导演汤姆·蒂克威曾凭一部强烈后现代叙事风格的电影《疾走罗拉》红遍全球,一度被评论誉为新德国电影的救星,为无数电影青年奉为偶像。一晃十年,这位影坛的当红辣子鸡却再没有给出任何惊喜,而随后执导的《公主与战士》《天堂》皆有负万千期待,时至今日于群雄逐鹿的德国影圈已非执牛耳之辈。因对其已无任何期待之时,此番品闻他耗巨资精雕细琢的新作〈香水〉,竟体味出当今难觅的匠心与韵味。

    影片故事,来源于畅销国际的德国本土作家创作的同名小说,乃一寓言性十足的犯罪故事:出生贫贱,苟活于世的青年格雷诺耶,具有超人的敏锐嗅觉,而天赋异禀的他却逃不出悲剧的宿命,在追求爱与自我的道路上迷失、乃至杀人。弃婴、天才、美女、香水、连环谋杀,原著极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基础,令影片在戏剧性上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画面或阴暗、龌龊似地狱,或美伦美涣如天堂,尽皆追求极致的表现力;情节上则不仅有香艳和血腥元素的点缀,更有万人集体纵欲合欢的壮观场面,可谓是刺激连场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样的影片对于观众来说,无疑是一场奢侈的视觉盛宴。

    难得的是,蜕去传奇与刺激的外衣,影片内核是一个以现代理念与价值观为基础编织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格雷诺耶能辩识万物气味,自己却无味道,生理上的“匮乏”形象地隐喻了其无父无母、无家、无地位、无文化、无钱财乃至无道德等一系列境遇,同时也映射出注定其悲剧宿命的内心的残缺。偏执的追求爱情,乃至不择手段杀人取味,也成为其寻找自我的绝径。他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纯洁透明却又虚无得置道德、伦理于不顾。主人公人性深处极大争议性令,给这部拍摄手法虽稍偏商业的大制作影片赋予了一个高贵的精神内质。从这方面说,本片在形式与内容上做到了两翼齐飞,完美平衡,堪与英国导演迈克·雷问鼎威尼斯金狮奖的争议题材影片《维拉·德雷克》相媲美。

    影片叙事上并没有延续导演玩转电影时空、结构的后现代手法,而是地道的经典叙事,但导演汤姆·蒂克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仍令影片显得字字珠玑的一流品质:主人公出生即被遗弃于肮脏、龌龊充满腐败味道的鱼市,狗蛆抢食腐物的不堪场景形象的隐喻了影片利益交横处必弱肉强食的社会背景。而作为片中关键所在的“嗅觉”的视觉展示,导演则运用一个趋于完美的长镜头来呈现,在特技手段的帮助下,摄影机如行云流水般引领观众在万物中穿行,品味识人生,那一瞬间我们可以感觉到万物都被赋予了灵性,即使是冰冷的石头都开始跃动起生命的旋律。格雷诺耶宛如上帝之子,与天地万物同在,这让我想到伊朗导演马基德的电影《天堂的颜色》,该片中盲童于黑暗中聆听风的声音,嗅食田野花香的场景固然精彩,但论视觉震撼力则远逊于此。
  
    连环杀人的桥段自然也无法回避,片中利用油脂离析法提炼味道的手法来杀人,堪称我见过最有想象力、最美妙、最浪漫同时也是最残酷的杀人方式之一。而最令人震惊和难忘的,是片尾行刑时剧情的奇迹般逆转——主人公手帕飘摇,香水挥洒芬芳,人间至香之味顿时令众生颠倒,万众意乱情迷,开始纵情情欲,这场戏带给观众的震撼力比起库布里克作品〈大开眼界〉里骇人听闻的性派对场面显然要更胜一筹,因为起死回生的“神迹”更传达出了一份慰藉,一份感动,还有来自上帝的悲悯的温情抚摩。

    以“香水”作饵,美女作料,不仅令到影片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色”“香”“味”俱全,而且也清晰地勾勒出主人公格雷诺耶的心路曲线。正是如此,观众在被扣人心弦具超现实色彩的故事所吸引的同时,亦将为并不自知的悲剧主人公的人性挣扎而触动。透过天才的鼻子及其内心的电波轨迹,我们感同身受地体会着他身上凸现的压抑与不平。当香味散尽,格雷诺耶被众人于热爱的疯狂中分噬,那一瞬间观众将随他一起涅磐。他已找寻到心灵的归宿,上到天堂,而导演汤姆·蒂克威亦因此重振声誉,可是剧终人散,在“经历”过这一切苦难之后重回现实的我们该何去何从呢?香水没有给出答案。 
 
--
http://ark.hit.edu.cn/luntan/attachments/forumid_13/ct_FEN4zVWrxb0x.jpg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14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