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scream (stich), 信区: Movie
标  题: 《钢琴课》:琴挑女人心三悖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2月04日17:06:25 星期四), 站内信件

《钢琴课》:琴挑女人心三悖论 
红警苏红不懂爱  
    这是一部澳大利亚的电影,在电影频道上看的,省钱(不要买碟),省事(免下载)
,省力(国语配音)。 
     
    影片风景怪异,尤如魔戒中的那种场景,后来一查资料,是在新西兰拍的,与魔戒的
发生地在一处啊。 
     
    在开篇的那种汹涌澎湃的滔天巨浪中,出现了一个弱女子。 
     
    远处的像山峦一样层层叠叠地压过来的波浪,与她的平静漠然成反比。也许女人就像
那海,外表是宁静的,冷漠的,但她们的波动却是需要挑动的,撩拨的。 
     
    所以,把女人由心如止水撩拨出波涛汹涌,就必须有办法。 
     
    中国古代人素有“琴挑”(代表当然是《西厢记》了)的传统,因为女人的心理的兴
奋点,往往用艺术来完成挑动的过程,更为有效。 
     
    《钢琴课》的故事非常简单,但在这个简单的故事中,却深入地表现出对女人的心理
的了解和透析,这一点,我们不能不佩服。 
     
    我想这个电影能解读出很多的内容,但我更感到值得玩味的悖论,如下: 
     
    悖论一:女人的灵与肉究竟谁主沉浮? 
     
    爱德有了一个丈夫,有了一个合法的婚姻,但这仅仅是一纸婚书界定的关系,而女人
的心,却并没有属于他。 
     
    而班斯却似乎了解女人的心理兴奋点。女人向来是一种爱幻想的动物(女权主义者不
要生气,人类本身就是灵长类动物),作为一个男人,必须成全她们的幻想,这是接近女
人的最圆满的办法。 
     
    也许开始的时候,班斯仅仅是为这个女人所吸引,而他也因此而设伏了一个圈套,用
钢琴来俘获女人的心。 
     
    他捏住了女人的幻想的焦点,他知道,把握住这个焦点,不用担心这个女人不会上钩
。你说她玩物丧志也好,说她钟情也好,反正一个人有了爱好,就是软肋。赖昌星行贿,
首先打听那些目标有什么爱好,喜好女人,红楼上请,喜欢艺术,绝版书画侍候,热衷赌
博,麻将场上见。总之,有了爱好,就是软肋,就是把柄。班斯深谙此道,当他看到这个
女人对钢琴的痴情后,他立刻从这个软肋入手,把握女人心。 
     
    她能不上钩吗?她的所有梦想,所有的精神寄托,都在这个钢琴上,这是她的精神,
是她的灵魂,为了这种精神的愉悦,她什么都可以抛弃,甚至是她的肉体。 
     
    于是她无法抗拒地与班斯达成了一种交易,用自己的肉体来交换自己的钢琴。 
     
    而世界上最伟大的悖论也正是在这里。为了精神(灵),她出卖肉体(肉),但肉体
的接触又升华成灵的相通。这近似于一种妓的痛苦。妓是否有情?是的,妓是有情的,但
从职业性的特点而言,这应该是一个失败的妓,然而从另一个意义上,她却还原成人。妓
需要的是肉体的麻木,但人却是精神的易感。《红磨坊》中也是一个不成功的妓,她的失
败是她不曾泯灭人的感情,她还没有成为一个职业性的把肉体与精神完全剥离的人。王朔
在他的谈话录《美人赠我蒙汗药》,从他的切身体验出发,也声言妓也有美好的爱情。《
蓝宇》中的妓也是如此,开始出卖肉体,后来陷入情中,难以自拔。 
     
    因此,爱德的尴尬就在这里,她被班斯所俘获,因为毕竟这个男人容纳了她的幻想,
她的精神,给她一片放飞精神自由的土壤;而在这种接触中,尽管开始的时候是一种交易
,但交易的另一方的男人,并没有表现出一种乙方对甲方的庸俗与赤裸的肆无忌惮,他表
现出的一种近似于爱慕性质的窘迫、小心翼翼和那种适可而止的抚弄。特别是这个男人,
她看到,在这种交易中并没有如期得到一种欲的发泄,就像那种正当的一夜情的发泄那样
,而是被一种负罪感折磨着,她透过交易的表像,而深刻地了解了一个男人对她的那种无
法抑止的爱。 
     
    这就是是打动女人的地方。所以,她必然会为这个男人倾心,从而终于真的红杏出墙
。当班斯把钢琴还给她的时候,她突然觉得,她已经陷入这个男人的抚爱中,再也无法失
去了。 
     
    所以我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悖论呢。 
     
    这种爱源自于什么?一是爱需要接触。你可以用金钱去先卖一个肉体,但这种金钱毕
竟扫清了两人之间的陌生,给两人接触的可能,这就是妓也有情的原因。妓这种职业的诱
发爱情的危险,也正在于两个人在思想中的接触。二是爱需要天赋。班斯与爱德的丈夫相
比,相貌并不扬,也不识字,但他似乎天生地有着爱的天赋。从某种意义上讲,女人需要
一个尊重她的幻想的人,一个了解她的内心的人,一个可能容纳她的自由梦境与爱好的人
。而在女人最需要关怀的区域赋予爱的关注,必然会把这个女人的心抓住。这一点上,我
们应该知道爱并不需要学校培养,他源自于人的一种本能。班斯在这一点上,比爱德的丈
夫敏锐得多。爱德的丈夫根本不知道妻子最想要的是什么,也不给她任何一点思想上的尊
重。这就是一种男人对女人的漠视,必然会失去女人之心。这里面有一种偶然性,但爱正
是一种偶然性。如果没有钢琴,也许爱德与丈夫也能达成和谐,爱情的微妙,就是在于她
的偶然性,偶然的生发,偶然的移情。三是爱升化成精神才能转化为肉体的赠予。开始的
时候,爱德是应差式的奉献自己的肉体,她是麻木的,但当她有了情之后,她不再因为交
易的存在与否,主动上门,投怀送抱,因为她需要这种精神与肉体的慰藉。 
     
    悖论二:婚内强奸与婚外偷情谁更人道? 
     
    班斯与爱德的丈夫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是在一个起跑线上,他们与三角关系中的女性
支点爱德都是陌生人的关系,只不过,丈夫与爱德有一纸婚书而已。 
     
    爱德婚后与丈夫的感情停滞不前,但却与班斯暗生情愫,于是,她自觉自愿地把自己
的肉体奉送给班斯。这一切被丈夫偷窥后,还好,这家伙还算是一个绅士,没有破门而入
,来一个中国男人的拿手好戏抓奸。痛定思痛,他觉得法定的妻子应该对他尽人道,半路
上,他想求妻子的肉体之欢,但是妻子百般抵挡,一个丈夫的尴尬就在在这里。明明他们
拥有法律上的肉体交欢的条约,但是,他却像是一个强奸犯,对妻子动手动脚。 
     
    没有爱情的肉体关系,不管是法律恩准的,注定是不道德的。这就是影片中告诉我们
的结论。 
     
    值得注意的,这个电影中对女人的理解深度,明确比中国电影深刻。同在五一节这天
放映的另一部电影《红高粱》也写到一个男人对女人的强暴,但是,巩俐演的女人却是没
有内心的,不能反映女人的本质的,那么心甘情愿地倒伏在一个并没有显示出对女人内心
尊重的男人的身底下。应该说,中国电影对女人的内心的刻划与把握还是粗线条的,特别
是探索性电影更弱化人物性格塑造,仅仅是通过外在的影像与造型,达到一种猎奇的效果
,中国电影还缺乏对人性的深刻透析与解译,这是中国电影很难给人一种深刻的回味的原
因所在。像《周渔的火车》貌似在解读女人的内心选择取向,但实际上还是一种男性的想
当然俯瞰女人的占有逻辑,周渔的内心,没有任何的独创性与创意性,与西方文学中的对
人性的理解程度比,简直还属于史前文明。 
     
    应该说制约中国电影登上一个更高品位的原因,是中国在人文思想上的落后。当鲁迅
在上世纪初写出第一篇白话小说,才使中国文学真正使读者读到一种人性的闪光,读到思
想的相近的时候,西方文学已经早已有了《悲惨世界》、《幻灭》、《复活》这样的文学
的高峰,而同时期中国的文学小说,还是像《孽海花》那种看不到思辩,看不到活的人心
,看不到可以接受的现代思想情感的那种猎奇艳俗类的小说。大家比照一下十九世纪同时
期的中国文学吧,除了令我们看到那种陈词滥调外,你根本找不到一个真正鲜活、启迪的
人心。别跟我提《红楼梦》,那算是什么东西,与下三滥的古典文学相比,显出它是一个
高个子,但它本色就是在结构上不完备的,只有不明不白的半部。 
     
    在这样的没有文化与人道精神的中国文学支撑的土壤里生长起来的中国电影,要想对
人性有着深刻的观照,还得假以时日了。 
     
    悖论三:生存与毁灭究竟哪一个代表爱德的内心? 
     
    影片最出人意料、也最具有好莱坞最后一分钟营救风格、也最活用了欧亨利技巧的是
结尾处,在离开伤心之地、与心爱的人奔向爱情的远方的小船上,爱德突然叫把钢琴扔进
海里。 
     
    这反映了一个女人内心深处的最深刻的矛盾。因为这个钢琴留下她的屈辱,她的伤心
,她的挣扎,以及曾有过的出卖。在这块土地上她留下的是恶梦。为了她的梦想,她付出
了太多,甚至是一只手指头。 
     
    这里还暗含着一种对应。爱德用肉体的服务,每次从班斯那儿换回一个琴键,而丈夫
则相反,用妻子每次红杏出墙的肉体,对应地砍回一只手指。 
     
    女人的肉体,是一种获得(钢琴),同时是一种失去(手指)。这两种得与失,都源
自于女人的肉体。所以,爱德在离开这个陆地的时候,钢琴与断指都使她屈辱地想到她的
肉体上的伤害。所以,她只能抛开钢琴,这个钢琴上有着太多的污痕,太多的血泪,甚至
是女人的贞操。 
     
    没有钢琴的生命,注定是残缺的,所以,爱德把自己的一只脚系于钢琴上。影片在这
里惊心动魄。 
     
    然而,正当爱德在缓缓地沉入海底深处的时候,她的选择觉醒了。是陪葬物质的钢琴
,还是把握身边的真正的爱? 
     
    面对死亡,人会更加知道什么叫活着。生存与毁灭,在这一刻令她重新思索起生命的
意义。于是,我们看到了她挣脱了系在鞋子上的绳索,重新浮出水面。这是一种生命的涅
?。她死去了的是一个饱含着屈辱的旧我,复苏的是一个崭新的新人。电影的寓言意义令人
叹为观止。 
     
    谈谈其他:一是电影中的交易的广义性。不仅爱德陷入钢琴的交易中,而且影片中还
多次提到交易。白人与当地土著毛利人的交易,用几张毛毯,就换来了大片的土地,像爱
德一样,用可等量的物质,换来了一个宝贵的东西。那是一个交易的时代。也许爱德的故
事,可以象征着交易时代的白人对土著的掠夺。二是这个电影令人想到《顾城》的故事。
在新西兰的激流岛上,发生着同样的故事,只不过人物不是一个女人,而是一个男人。当
然,我是指这种故事发生的架构的相同,不是指它们的关系实质的相同。三是最后对海底
钢琴的怀想,颇有一点对沉入海底的泰坦尼克的联想。因为,那些红尘中见识过人间悲欢
的什物,孤独地寂守在大洋之底,是很容易使人生发出千古之幽思的。四是女演员。她很
干瘦,开始并不觉得有几分美感,后来到她主动向班斯献吻的时候,她还是暴露出女性的
温柔的天性,她顿时有了几分可爱来。她的执着与坚贞到最后不由不令人敬佩有加起来。
 
     
 

--
爱是一种诗意的宗教。
   所有浪漫的起因都被搁置在最深刻的背景里,两颗心不再是空寂的庙堂。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6.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