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fly), 信区: Movie
标 题: 小城之春,一个没能走过的季节(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Sep 1 17:43:58 2002) , 转信
发信人: chenxia (心碎了无痕), 信区: MovieTV
标 题: 小城之春,一个没能走过的季节(ZZ)
发信站: 珞珈山水 (2002年08月31日16:06:24 星期六), 转信
成都有个地方叫 "五丁桥”,那里有一段成都历史最长和保存最好的老城墙,
灰白的墙砖,中规中矩的外形,熟视无睹。
城市大力开展基建,于是规划将这段城墙后移十余米,拓宽车道。某日经过五丁桥,
时值傍晚,有着成都绝不多见的如血落日,拆去外墙砖的旧城墙依旧不卑不亢,淡然自若
地伫立在那里,土堆上一两棵尚未砍伐的树枝影动人。于是就这样想起了《小城之春》
。
承诺一个友人谈谈自己关于田壮壮重拍《小城之春》的观感,却迟迟未能动笔。因为
费穆先生1948年的原作(也是费先生最后的作品)着实太经典了。在中国高耸入云的影坛
地位,无论对于重拍此片的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的田壮壮,还是象我等不知天高地
厚的看影者,都是一种压迫和威胁。你可以极度欣赏,顶礼膜拜,但是一旦欲将其付诸
文字,就会受迫于高手对决时扑面而来的罡气,无从下笔,生怕妄言贻笑大方,辱没经
典。
勇气最终来自于自己始终坚持的信念:电影终究是一个极其私人,甚至谄媚的东西。
只要坚持自己对一部电影的看法,它就会迎合地带给你所需要的感受和感动,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尽管基于这样的信念写影评是风险极大的。套用时下流行的网络术语,一篇自认为得
意的影评很可能在贴出来的急速60秒时间内被冰雹般的板砖拍死,被暴雨般的唾沫淹死,
以及被各种奇形怪状的木马活活分尸... ...仅仅是因为来自于私人的观点冒犯了经典和
他人心目中的喜爱。
可是现在我终于还是写下了以下的一些文字。
避实就虚,
只想多讲讲田版重拍的《小城之春》。先扣一顶大帽子:这是一部就算是称不上失败
,也只能算作平庸的作品,即使它是源自于田导重现此片的强烈的艺术冲动,出自于几近
“豪华”的制作班底(监制:李少红,摄影:李屏声,服装设计:叶锦添)。
情节,一如我的个人风格,不赘言,比起费穆先生原作,新作自然不敢有太大的创新。
田壮壮虚心地说拍这部电影就像又“上了一次学”,就像费先生手把手教他拍电影。但
是我还是感到遗憾,从这部影片来看,田壮壮不算是一个成绩突出的好学生,或者不能
算是一个有天分的学生。48年的《小城之春》最让人触动和被称之为经典的是影片所成
功营造的动静平衡。这种平衡的完美相信是每一位导演梦寐以求的,也是愿意竭尽全力
上下求索的。旧版《小城之春》细腻凝重,每一幅画面透露出费先生十年磨一剑的功力
,动如京剧做手,静似板桥写意。无论是从意境勾画还是镜头使用,几乎无懈可击,尤
其是对剧本和剧本期望值高度精确的掌控能力,令人叹为观止。正如费穆先生对玉纹饰
演者韦纬女士的要求:发乎情,止乎礼。整个作品也就是在这种欲放即收,平中带动的
节奏中行云流水。简简单单的五个人物,寥寥几笔勾勒的情节,居然就完满地实现了所
要表达的一切意念。这份浑厚功力和天作般的出手,我想,即使是费先生自己也无法奢
望有第二次这样的神来之笔了。
所以,不能过于责怪新版。毕竟,田壮壮仍然是一个十分聪慧的人物,懂得首先把自
己放在一个“败者”的角度来重拍经典,并且认真地注入了8年的心血和积累。从这点看
来,如果没有看过原作,相信很多人都会给田导的《小城之春》一个高分的。
影片从头到尾努力做到百分百地忠实原作,除了几处谨慎的改动以及取消旁白(田壮壮
自己解释:原作的那个旁白和电影非常吻合,既然无法再做到更好,不露拙显然是明智
之举)。大量使用了缓慢平推镜头和长镜头,演员也刻意地控制节奏,使其整体上形似
原作。甚至不少旧作的台词也得以原封不动地保留:
玉纹:昨晚睡得好吗?
礼言:还好。
玉纹:那就好。
礼言:全靠安眠药!
这种带着幽默气质的对话无论是在原作和重拍之作中都不常见,就像平静的溪水碰到
卵石偶然溅起的水花,令人会心。
发现自己已经不可避免地把两部作品放到个人的显微镜下进行业余和非专业的剖析,非
我所长,戛然而止。
还是回到谈感受。为什么旧版的《小城之春》能让人至今感触新鲜,而重拍之作只能轻
泛涟漪,旋又平复?除了因为费先生的原作过于完美(田壮壮语:原作《小城之春》是
一个完美的圆),田导在尽心描摹这个圆的时候没有能够一贯地掌握圆心的恒定以及半
径的恒定和相对运动。虽然出来的结果也很工整,但毕竟是个椭圆,而且没有封好口。
所谓封口,完全是一种个人感觉。看旧版《小城之春》,最后礼言夫妻在城头遥别志
忱的时候,心中并无多大遗憾,因为整个电影利用高超的叙事技巧完整地描述了人伦人欲
争斗的过程,说服力自然、强有力,结局也就很流畅,易于接受,水到渠成。而重拍版
本给人感觉人伦偏弱,人欲强但涩,所以同样的结局就没有同样的平衡感和完整感。比
如重拍中的“醉媚”一段,田导成功地改编和创新了玉纹的自始至终站立,画面和情感
的张力得到夸张,加强了情愫欲念冲动的力量;但是又居然让礼言暗自离席,在破旧花
园中郁郁独行,斧凿痕迹略重,并且和之前塑造的表面掩饰很好,强调内心交战的礼言
形象出入太大。在把握色调一致性上新版《小城之春》还是没有达到旧作的水平,更勿
论超越。
回到和友人探讨过的话题,关于最适合的重拍导演人选。我还是认为在当今华人导演
中,就其风格而言,还是首推侯孝贤。巧合(?)的地方就是为新版《小城之春》掌镜的
就是与侯导合作多年的李屏声。除了向往重拍的《小城之春》能有《海上花》开篇一节
那种含蓄内敛、一气呵成的长镜头来烘托影片欲动又止的氛围,还更欣赏侯孝贤在不动
声色里的写实才华。侯孝贤一贯的导演风格应该说和《小城之春》暗合。费穆先生本来
就是表现主义的大师,而侯导所拥有的平凡叙事,清晰表现的功力亦绝不可小觑。相信
若是也付出八载卧薪之功,定会与费先生心神相通,灵犀交汇。
当然,这一切纯属个人冒昧揣测,难免贻笑大方。
完全同意田壮壮说过的一句话:重拍此片是“为知己者拍,为知己者看”。一个浮躁的
人是绝对看不下去的,但作为一个深深热爱电影和热爱《小城之春》的影迷,也只能鼓
起勇气表达观点,直言心中的失望和期望。
居然不知不觉就罗嗦了这么一大堆。脑子里流动的所谓”才思“也渐渐停滞。闭目倚窗
沉思,映在眼前的
终究还是黑白的老城墙,挎着菜篮的年青少妇,似乎听得见的早春风声和慢慢有了绿
意的新枝。小城之春,终于还是个没能越过的季节,所以还是那个1948年的春天凝固在记
忆中,俯视下面匆匆流转的天地人情,道理欲念,兀自不动。
dylanyuan
2002-08-30
四川·雅安
----------------------------------------------
--
i now understand that
all these who are always having so much fun
actually may not be happy at all
※ 来源:·珞珈山水 bbs.whu.edu.cn·◆ FROM: whucs.dhs.org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8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46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