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Jinni (落入凡间的精灵), 信区: Movie
标 题: 周黎明影评:《哈利·波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1月16日09:13:06 星期三), 站内信件
作者:周黎明 来源:网易娱乐频道
传形有余、传神不足的银幕版
《哈利·波特》就像是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以其驰骋天空的想象力吸引
着数以亿计的读者。但是,小说的精彩在于它能刺激读者把文字“翻译”成形象,
如同把上等选料交给你,由你自己做成美味佳肴,而搬上银幕的版本稍一不慎便像
是工厂出产的罐头或盒饭。
电影《哈利·波特之魔法石》究竟合不合大家的口味?笔者不是波特迷,对原
著了解不深,但总觉得影片处处显得拘谨,放不开,但话说回来,它绝对不是粗制
滥造的改编版,而是处处精雕细刻,一丝不苟,乃至整部作品少了点艺术灵性,多
了点工匠的雕琢痕迹。
归根结底,那是电影公司的商业决策使然。面对这座巨大的文化金矿,时代华
纳当然不愿冒任何离间或得罪波特迷的风险,他们的第一使命就是不让波特迷失望
,他们定下的最高准则是忠实原著。这也是擅长同类题材的斯皮尔伯格未能接手这
个烫手山芋的主要原因。
哈利·波特可谓是当代少年儿童的孙悟空,他凝聚着儿童共通的特性,如他内
心觉得自己要比对手高一筹,但并不具有超强的侵略性;孤儿的命运培养了他的独
立生活能力,但他仍然迫切希望进入“酷”班。作为“英国制造”的文化产品,他
的活动范围以狄更斯式的寄宿学校为主。英国寄宿学校似乎是文艺作品中儿童走向
成人世界的必经之地,而以往那些以寄宿学校为背景的文学或电影作品,充分探索
了这个一半属于儿童、一半属于成人的特殊世界,从权力的形成、社会偏见对儿童
的影响,到性意识的萌发、环境对人的压抑或解放等,无所不包。《哈利·波特》
并没有刻意含沙射影现实社会,它对正义和邪恶的诠释是童话式的,但它对儿童心
理的捕捉却细致入微,不管是群体意识、归属感、英雄崇拜,还是通过老师或怪物
的形象投射他们对外界的认知,尤其是他们的秘密心愿,作品把任何成人都不可能
享有的自由和权力授予了这批笃信者,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征服世界。
哈利所在的魔法学校堪称魔法哈佛大学,那是一个实现儿童愿望的天堂,你可
以学习骑着扫把飞翔,也可以披上斗篷遁形,而那场融合了足球、槌球和曲棍球的
空中球赛,则集中体现了天马行空的儿童式想象力的巨大魅力。
在片中,这场戏绝对是一个高潮(对于波特迷,几乎每场戏都是高潮),镜头
的调度充满了动感,特技也没有丝毫破绽。其实,整部影片的CG特技都相当称职。
但是,特技也是该片使人意犹未尽的主因。从8年前的《侏罗纪公园》到如今,电
脑特技每年都在进步,许多大型商业片几乎是靠一个特技场景卖钱的,如那些彗星
撞地球的影片。若放在5年前,《哈利·波特》的特技一定能让人看得眼睛发亮,
但现在看起来没有几处能真正激动人心,尤其是那三个头的狗和石雕象棋大战,其
逼真程度大概类似《勇敢者游戏》,远不是现在的最高水平。嗯,那1亿2千万到底
花在什么地方?(应该不是钱的问题,而是CG的合成太花时间,会耽搁影片发行日
期。)
扮演波特的小演员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没有什么偏差,但也谈不上光彩照人,
甚至不如他那两位搭档。(那两位反而是没有专业表演经验的新手。看不出来吧?
)这也许是所谓的英国国民性的反映。纵观英国文艺作品中的主要儿童角色,他们
似乎从小就沾染了绅士气息,即便是调皮捣蛋,也显得中规中矩,非常有利于培养
下一代比尔·盖茨。在这方面,中国和美国的顽童形象更不受约束,也更讨人喜爱
。
另外,无论你是不是赞同波特的演员,他能完成全套7部波特片吗?即使一年
一部,他和同伴们也无法阻止自己大踏步进入演爱情戏的年龄。
影片的配角几乎是一场英国老牌明星大展览,只不过他们的名声没有远涉重洋
到亚洲罢了。这些演技派老人有些是在孙子、孙女的“诱逼”之下接这部戏的,当
然从制作方看,启用他们绝对不会败事,但除了巨人罗比·科尔特里恩之外,其他
人都谈不上出彩,而罗比引入注目多半也是因为他的体形。
影片重现魔法世界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美术设计和形象设计,他们围绕
着英国古堡式的阴暗调子塑造了风格统一的魔幻世界。有些镜头颇有气势,如哈利
·波特和其他新生划船进入魔术学校、哈利访魔幻银行等。但约翰·威廉斯的配乐
太闹、太抢风头,仿佛是宋世雄的解说,一个劲地重复着画面上的内容,而不是恰
到好处地敲敲边鼓。
影片的节奏并不拖遢,每场戏都一气呵成,但不知怎的,尽管已经压缩了一些
细节,但两个半钟头的长度还是偏长了些。
《哈利·波特》不同于以往的名著改编电影,它的观众有相当多是来印证自己
脑海里的先入之见的。除了来自制片方和小说迷的压力,仍在写作后几部续集的罗
琳也对原本就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改编者形成无形威慑,当然也带来很大帮助。当原
著作者在片场监督指导时,你怎么能指望影片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成为后来居上的
电影作品?如果简·奥斯丁在世、并指导《理智与情感》的拍摄,她一定不会让二
三十岁的演员扮演十几岁的角色,更不会同意中国导演执导筒,当然也就不会有那
部很传神的影片。传形已非易事,但传神更需要有一定的超脱精神,这是《哈利·
波特》的主创单位不想也不敢尝试的;在这范围之内,该片已完成了那不可能的任
务——让波特迷乘兴而来,满意而归。(zhouliming@hotmail.co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