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 信 人: renny (小石), 信 区: film_TV
标 题: 观影片《英国伤员》有感
发 信 站: 紫 丁 香
日 期: Sun Apr 6 13:28:28 1997
出 处: srg.hit.edu.cn
-宋 歌-
读“枫华园”中对于《英国伤员》的随想,很赞同作者提到影片欣赏价值之一
是其中对人性道德冲突的深思。但我认为这种冲突不单单是爱与道德的冲突, 而
是人与观念-即民族主义,道德标准,政治思想等等意识形态的冲突。影片在这一
点上是立场分明的, 即它突出了“人”的重要性。
加拿大“环球邮报”前些天在论坛一栏中刊登了一系列对此片道德议题的讨论
。主要是将之与另一部战争爱情经典《卡萨布兰卡》作比较。两位男主人公都被迫
在爱人与道德政治立场两者间作出选择。《卡》片中的里克选择了后者,而Almasy
-英国伤员,则选择了爱,选择了对得起自己的感情,这似乎是不负责的,但把人
与战争所宣扬的政治意识立场相比,哪一个更实在呢。Almasy的“出卖”行为被看
做对人类追求真善美的背叛,可战争本身不是违背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吗?他的行
为是不是对战争的一种反叛呢,对于交出地图所产生的后果,其实他自己在片中也
有所回答。当被割去双手拇指的Cravaggio质问Almasy说:“千万人因你而丧生。”
他回答:“千万人已经死去(因战争也会照样死去),只是不同的人罢了。”爱是
有毁灭性的,但却无法与战争所带来的毁灭性相比。我感到Almasy死时是无悔的,
正象他的情人临死在日记中写到:“我们虽死,但却饱含著爱与经历...国家的定义
应当是我们(即人类),而不是地图上的国界。
《英国伤员》被称为一部宏伟的史诗(an epic),但片中的动人之处却是对人
类心灵和细微感情的描述:从Almasy和Katherine对爱的热情追求,到Hanna和Kip因
怕受到伤害而对爱的回避,其间充满了人性美的瞬间。辟如Hanna被Kip升到教堂顶
部观赏壁画的一幕就
是令人惊羡的美。这些正说明了人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也并不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
。而只有回归爱才能永恒,就象只有沙漠的壮丽和艺术的精美才是永恒的,而不是
战争,权利或者政治立场。
影片结尾Almasy抱著情人的尸体痛哭的场面令人震憾,它似乎表达了一个人对
整个世界的抗衡。正如《英国伤员》原著中一段描写Hanna唱“国际歌”的情形,作
家(Michael Ondatje)写到:
There was no certainty to the song anymore, the singer could
only be one voice against all the mountain of power. That was
only surness. The one voice was the single unspoiled thing.
那一个声音是呼唤人性的声音。
结尾的场景还令我想起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所提到的《诗经》中的话:“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即“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
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
‘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象我们做得了主似的。”
《英国伤员》似乎就在告诉人们,人类的希望在于人本身,在于对美好感情与
经历的珍惜,对爱的执著追求。在人性面前,国界,战争,政治立场和观念(poli
tical ideology)是多么渺小。这部影片是“爱的随想”,更是人性的颂歌。
--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_*
※ Origin:·紫 丁 香 pclinux·[FROM: srg.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