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un (大灯泡), 信区: Movie
标  题: 《死亡诗社》——剩下的果实(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4年03月15日14:10:04 星期一),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etResources 讨论区 】
【 原文由 Sun 所发表 】
作者:徐小智鹏 来源:网易周黎明留言板


我眼中的《死亡诗社》: 

意想不到的,是与一部影片的邂逅。 

听到电影名字以为描述畸变的人性;知道了英文原名“Dead Poets Society”,等于不知
道;看了才发现是在讲美国一所重点男校学生的故事。 

没想到美国的高中生也会有类似中国的高考那样的重担。男校的校训是:传统、荣誉、纪
律、优秀。学生们只要循规蹈矩,将来也就大有作为。一切沉闷又仓促,直到一位英语老
师的出现。 

之前对Robin Williams一向是喜而不爱,《假凤虚凰》、《美梦成真》,他没演砸过。因
为太百变,“演”得浓,对我没留什么深刻的印象。直到看到这一部,他塑造的老师形象
才令我向往——哪里找那么好的老师? 

作风大胆;谈吐深刻;思想睿智;言传身教。“诗歌是不可解剖分析的。”;“只有在梦
想中,人才能真正自由,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两条路在森林里分叉,我选择
走的人少的那条。”;“Seize the day”。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敢于让学生清楚,获得开阔
的头脑与生活的激情是比获得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更没有几个老师敢于身体力行实践
他自己所倡导的主张。而在《死亡诗社》里,“Oh Captain ,My Captain”——Robin 
Williams敢。 

我无意重复影像已传达出的含义。当看到热情洋溢的中学生趁着宝石蓝的夜色跑到山洞里
组建“死亡诗社”;怯懦的学生闭着眼大声朗诵自己即兴创作的诗歌;青嫩的男孩百折不
挠地追求心爱的女孩并且当众念诗,我感到自己热血沸腾。当看到得偿所愿一过戏瘾的男
孩在父亲的高压下饮弹自戕;一个又一个的学生在“招供书”上明智地画押;被解雇的老
师意兴阑珊地回到教室收拾细软,而在座的学生正念着他以前喝令撕去的垃圾、废话,我
感到悲哀。当这些良心未泯的学生义无返顾地站上了课桌,一个、两个、三个……我的眼
泪无法抑制,滚落下来。 

试想像在思想上成为巨人的时候,你会是一种怎样的开阔与舒畅? 
于光影的世界,但愿长醉不愿醒。 

快速地记下刚刚产生还没有消退的观感,只为了留存,或纪念,缓慢地出现且还未消失的
激情。回到现实是可怕的,我在长大的一天一天里,越来越明白“Do Yourself”的困难。
 

再好的影片,都没有些微的掌声。 

电影眼中的教育: 

《死亡诗社》让我看到了国外一些电影工作者对教育的反思。许多人对这部片子都从“诗
歌的象征”或“教师形象”的角度来加以解析,而我则更想从“教育”的角度谈谈自己的
看法。 
众所周知,什么样的教育塑造什么样的人。教育是每个人成长成熟之必需,是每个国家发
展发达之根本。当一种教育制度逐渐地完善直至成为传统,其与生俱来的各种问题也逐渐
彰显直至成为弊端。而当传统与弊端双双起舞的时候,其引发的后果不是彻底的毁灭就是
积极地修正。 

电影对于教育,从可行性(因为电影审查制度)和可实践性(因为社会舆论导向)来看,
其作用明显倾向“积极地修正”。也即电影工作者应在众多的责任名义之下,包括一种对
教育的反思和扬弃。因为当视觉成为现今以至未来文学主要的载体时,电影工作者处在相
当于“作家”的身份地位上,理所当然地同样肩负“文以载道”之重任。 

我佩服《死亡诗社》的导演Peter Weir的勇气。 

电影不应只是有点甜有点咸,更应该有点酸有点辣。有些问题,譬如教育,大多数人对其
循之蹈之听之任之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营营役役懵懵懂懂,敏感的电影工作者发现了其中的
问题,他们用影像的方式大胆地将其指出,不必找到出路,不必预言未来,只是单单地这
样指出,足矣! 
一个国家真正的腐败是它的评价系统的腐败,只要还有正直的评价在,只要还有良知的声
音在,就不愁看不到群起而反思的一天,就不怕等不到改而后革之一日。而电影的作用,
仅止于此,即止于此,已足矣!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国的情况。我们国家自古就有儒家的重教传统。儒家为了实现“内圣外
王”的理想,主张首先要对个人进行教化,提倡“有教无类”,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主张科举选材,强调通过学习和考试竞争来取得社会的成就和地位,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成
为社会有用人才。这一传统使东亚国家无论是政府还是家庭都十分重视教育。特别是在改
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枯木逢春,万象更新,各种人才都在社会大舞台上一展拳脚。从国
家到家庭再到个人,都对教育极大地重视起来。许多家长不论家庭经济情况怎样,不惜一
切代价满足孩子求学升学的愿望。教育前所未有的繁荣,其间所引发的各种变化,所导致
的各种问题,所牵连的各种关系,所造就的各种人物,岂是一部两部电影所能讲清讲完的
?! 

很可惜,我们国家大部分反映教育的问题的电影,都把视点落到了老少边穷地区教育难的
问题,再不就落到优秀教师鞠躬尽瘁上。 
不是说这些题材不好,我只是觉得千篇一律的描述太单调;只是觉得万紫千红总是春,何
必单恋一枝花? 

试想,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为了上到大学而努力奋斗,他们的心态(
激动的,紧张的,暗中较劲的),他们父母的心态(望子成龙的,恨铁不成钢的)都有没
有电影去表现?后来他们经历过高考,落榜了,或者考上了,不是自己理想的大学理想的
专业,或者考上了自己的理想大学理想专业,却发现一切其实都不理想的,他们的心态有
没有电影去反映?无论怎样,他们的大学生活继续着,准备考研,准备出国,有的因为爱
情而巨变,有的在生活的现实面前长好或者长坏,他们的心态没有电影去描述?——太多
太多的例子了,因为作为我的亲身经历,我太清楚太明白当代的年轻人是多么多么的需要
有人来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作为文本。 

最后落到那句话,一个国家真正的腐败是它的评价系统的腐败。而一个国家持久的强盛始
于它的评价系统的公正! 

真诚地期待我们的电影电视工作者能够拍出更多更好的反映当前生活状况的作品;真诚地
期待我们的电影电视工作者能够对现实生活状况作更准确更恰当的反映。 


返回
 
--
    太阳当空照,灯泡呵呵笑,
    mm说,早上好,你为什么又不理我了?
    我已脱光了,领导管得牢,
    高高跳,大声叫,幸福的生活需要我们共同来创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4.14]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4.1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0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