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vpn (听Yanni的音乐,我哭了), 信区: Movie
标 题: 将《纽约黑帮》三宗罪进行到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22日19:13:28 星期六), 站内信件
首先请对我题目中再次使用了N宗罪的提法而怒发冲冠的网友能谅解。没办法,曾经开始的
时候,想用“《纽约黑帮》作为失败的文本浅析”为标题的,但就是无法进行下去,好像
这种软绵绵的标题,尤如弹奏钢琴时,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定调那样,无法让自己有一种
慷慨激昂的感觉,所以,还是换了一个现在这样的具有火药味的标题,因为无形中使自己
虚幻出法官的自大的幻觉,所以顿时使自己的发言可以一揽众山小,获得一种批判的快意
。没办法,就这德性。
看完名声在外、混入奥斯卡提名队伍的《纽约黑帮》,越来越觉得好莱坞除了玩耍一些电
脑的特技之外,好像真的在精神内涵上急速衰败、乏善可陈了,它们似乎都患上了同样的
不治之症,越来越注重于外表的华而不实,而丢失了人性的细腻与人文的关怀。纵览今年
的奥斯卡参评电影,越来越让人觉得是矮子里选将军,如果想找一部可以洞察心灵、内涵
深刻的电影,那无疑如想在火星上建造国贸大厦一样徒劳无功。《芝加哥》这种不伦不类
的歌舞片,因为加进行了现实主义的镜头,使一部歌舞片里揉进了碎玻璃,让人眼睛里刺
激得不行。如果按这样的拍法,那么,歌剧《悲惨世界》可以与情节剧《悲惨世界》合并
成一部电影,《江姐》可以与《烈火中永生》连接成一部胶片。
被寄予厚望的奥斯卡提名影片《纽约黑帮》尽管雄心勃勃,志得意满,但是,这个影片却
很难给人带来一种主题上的震撼,视觉上的快意,性格上的感染。正是出于这三个方面的
令人无法忍受的角度考虑,我才不得不再次化用“七宗罪”的语法特点,把三宗罪套在《
纽约黑帮》前面。
一宗罪:主题上的分裂。
《纽约黑帮》与其说它是一部黑帮片,倒不如说是一种革命题材的影片。影片以主人公阿
姆斯特丹的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两次暴力冲突,反映了在纽约大背景下两次不同内质的群体
斗争冲突。
阿姆斯特丹少年时经历的那场血腥的残杀是两个帮派之间的火拼之争,而成年后的1862年
的革命却是一场涉及到整个城市的大罢工。我把这场斗争定位于革命,肯定会让有识之士
贻笑在方的,但我仍然愿意这样来表达。在阶级压迫、种族歧视的重重盘剥下,居于下层
的民众难以维系着生命的继续,这时候,革命的导火索必须会啪啪直响,随时就会有自燃
的可能。正是十九世纪如火如荼遍布世界各地的熊熊燃烧的革命之火,才最终引燃了科学
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诞生。
但是描写这样的革命题材的影片,并非是好莱坞的擅长。在我们见识过很多的描写无产阶
级革命过程的电影后,再来看看好莱坞表现的革命的主题,我们就觉得是它像一个小儿科
一样令人晒笑而不能自圆其说。
阿姆斯特丹童年时所亲眼目睹的一幕,只是两个帮派之间的地盘之争,在这场争斗中,他
亲眼看到了父亲死于敌手,从此那个杀父仇人深刻地留在记忆里。
影片在结束童年故事的时候,采取了不断上拉的镜头,反映出了一种鸟瞰大地的悲天悯人
的上苍的无奈,当这样的悲惨的故事,渐渐地隐身于1846年的纽约的时候,暗示了它不过
是黑暗的年代里司空见惯的一幕,这样的悲惨的故事,不过是悲惨世界里一个不微不足道
的个案而已。然而,正是在这种个案里,开始了一个个体的复仇行动。
觉得这个特技表现出的镜头,反映了个人与城市的关系,也定下了这部电影表现纽约黑帮
主题的基调。它再明晰不过地说明了电影是通过个人的遭遇与经历,来表现当时大背景下
的革命是如何孕育与诞生的。
但是,电影的局限性也在这里得到了反映,它一方面妄图把个人的命运融入到社会的大背
景中,体现出对史诗性追求的执着努力,但同时,由于西方的电影创作观念没有把个人的
命运放置到一个更博大的社会空间里去体现,它永远注重于个体,而忽视一种阶级的立场
,所以影片中的主人公阿姆斯特丹的最大使命就是为父报仇,他所看到的最大的敌人就是
有着杀父之仇的“屠夫”比尔,所以,他的所有的复仇动机就是杀掉比尔。影片也把所有
的精力放在阿姆斯特丹殚精竭虑地报复“屠夫”比尔的主线上。他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
了比尔的黑帮,一直寻隙报仇,在唐人街的歌舞升平中,他似乎再也隐忍不住比尔对女友
的猫玩老鼠的得意,飞刀出击,反而严重受挫。从血泊中站立起来后,他也开始拉帮结派
,挂出示威的兔子,杀死比尔派来的信使,体现了以暴制暴的强烈动机。然而,影片始终
把阿姆斯特丹的行为动机划定在对比尔的仇恨上,而根本不会像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那样
,表达出一种制度、一种社会机制才是真正造成悲惨命运的深层根源,而影片也没有兴趣
交待出1862年的暴动的社会原因,更没有能力解释比尔的道德判断上的恶,是如何激发出
社会动荡的最终后果的,所以,在这里,电影在表现上只能出现尴尬。当最后的全城抗暴
的暴力发生的时候,完全是以一种新闻叙事的手法硬性塞给观众的,更根本没有通过戏剧
性的叙事,推出暴力革命的必然来临的因果关系。
电影更为矛盾的是,在最后的万炮齐鸣的炮火攻击中,阿姆斯特丹却迎来了他个人复仇的
好日子。在硝烟弥漫的街头,阿姆斯特丹与比尔这两个生死宿敌,根本无视那时刻威胁着
他们死亡的连天炮火,眼睛里只闪烁着个人的私仇,就像《正午》中的两个恨爱交并的西
部牛仔一样,作着最后的重复着16年前的父辈们经历着的火并。
一方面是整个城市在战斗,是压迫者向高压统治表达着民意的声音,并且受到了蛮横的镇
压,另一方面,两个红道黑道的敌人却拨开死亡的迷雾,沉醉在个人的你死我活的最后大
搏杀中,这是一种何等可笑的避重就轻啊。
影片正是隔离了一个国家的矛盾与个人的恩仇的关系,对大背景下的国家矛盾的总爆发的
前因后果虚与委蛇,而把表现的注意力集中在个人仇雠的化解上,用一种简单的胜利法,
完结了对一个大的历史事件的严肃认真的表现。那种暴动的失败被电影完全虚拟化了,纽
约的城市故事也在电影的避重就轻的作用下淡化了,而唯有主人公胜利了,而这种胜利也
相当不值一提,他只是杀了一个坏人而已,好像城市的所有厄难都因为这个坏人的死去而
化解。影片在最后用画外音突兀地表现了阿姆斯特丹的英雄主义气概,莫名其妙地赞扬这
个城市是一个伟大的城市,而他站立在狼烟四起的城市背景下,象征着这个城市的拯救者
,但他究竟为纽约城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呢?就是杀掉那个万恶不赦的坏人吗?电影在这
里显示出极为脆弱的矛盾。
二宗罪:性格上的杂乱。好莱坞电影给我们留下太强烈的戏剧冲突的印象,而这个电影中
却在这方面相当的淡薄,几乎看不到完整的强烈的戏剧冲突。整个影片都是在一种缓慢的
松懈的节奏下,罗里罗索地交待着故事。
影片中的人物都没有思考,缺乏思想的沟通,没有前后性格上的对应,只有一些支离破碎
的性格,散见于故事情节的各个片段。
阿姆斯特丹与女贼珍妮·埃佛迪安的关系,构成了影片最主要的爱情线索,但在两个人的
关系上,并没有表现出性格的连贯性。影片中的女贼珍妮·埃佛迪安开始的时候是经一副
粗俗、疯疯颠颠的面貌出来的,她表现出的机智、手脚熟练,体现出一种久经江湖考验的
惯偷本色。而同时,这位女贼还经营自己的色相买卖,众里挑“他”千百度,在一次舞会
上挑上了阿姆斯特丹,自愿为他提供肉体服务。但是在入港时刻,他可能发现了她身上的
来自于另外的嫖客的赠品,顿时醋意大发,赶走了她。然而,到后来他又主动上前求欢,
终于演成好事。但他们在幸福的巅峰,也似乎没有什么心理上交流,他们谈到过往日的恩
仇了吗?只有她谈到自己的父母,以及她对西部的向往,但是他们之间依然很少有思想上
的沟通与交流。当她最后断然离开她的时候,他们之间是否真的有着真挚的爱情,也就让
人很是怀疑了。他们似乎从没有在思想上得到和谐一致过。影片中的爱情故事根本没有形
成一种互助的力量,又谈何具有感染人的力量呢?
而这种爱情故事中所表现出人物性格上的淡漠,正是电影中人物性格散乱症结的一个显性
证明。阿姆斯特丹加入比尔的帮派后,两个在一起,也有着多次冗长的对话,但他们似乎
从没有就帮派的命运、对自身地位的审视进行过讨论,好像他们就浑浑噩噩地沉迷着这种
没有阳光、没有前途的生活中。你当然可以写出这种自然主义的生活,但如果一部电影不
能为人物之间设置出戏剧性以及相关的冲突的话,那么,你又何以证明你这样的未切入灵
魂深处的家常交谈,具有多少的刻划人物的力量呢?
戏剧性的好处就是在特殊的情境下,特殊的交锋面前,让人物的性格得到最完全的展
示,最赤裸的暴露,故有“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之说,只有设置出沧海横流的戏剧
性,才能最完美地展示人物性格。而《纽约黑帮》走的太遥远,他只是让人物消融于没有
激烈冲突的平常的无价值、无信息的叙事中,而没有把人物的外壳剥开,让他们始终处于
灵魂交战的浪尖刀口,所以影片中虽然以貌似全景式的角度交待纽约的各个角落里的种种
人等,如影片开头以阿姆斯特丹的视角,层层剥茧地透视着第五大街的众生相,但却始终
没有在矛盾冲突的主线索中凝结起人物来,树立起人物来。
三宗罪:视觉上的陈旧。好莱坞电影向来以节奏明快著称,而电脑特技的运用更是让好莱
坞电影锦上添花。而《纽约黑帮》在镜头叙事上相当陈旧,每一段场景都极其冗长,单调
而呆板。其中,有一段阿姆斯特丹与比尔的对话,大约有一分钟多长,就是镜头在两人之
间单调地来回对切,机械得令人惊诧。像阿姆斯特丹提着兔子走出街巷的镜头,除了展示
一下辛苦搭制的布景外,还有什么对情节的推动力?但却把大量的时候,耗费在这种无信
息价值的走路等镜头表现上。
像开始时的那种交战,影片都是以一种缓慢的镜头,交待着角逐双方的动态,根本没有制
造出战前的剑拨弩战的紧张感与震撼感。这部电影的拍摄技法老套而陈旧,丝毫没有体现
出新颖电影技术的影响,这也是我对《魔戒》嗤之以鼻的原因,它与《纽约黑帮》一样,
都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镜头语言的水平,缺乏镜头间的一种内在的张力。我没有统计过《
纽约黑帮》的电影镜头数量,但我随机地取一部电影,如《国家公敌》,两者之间肯定在
镜头上有巨大的落差。当然,你会说这两个电影是不可等量的电影,但是,即使作为一部
历史片样式的史诗影片,也应该在镜头上提高叙事速率,以此来增强镜头组接速度加快后
带来的视觉上的张力。而《纽约黑帮》很难看出它对电影叙事有什么创新的意义。
《纽约黑帮》这样的电影如果获得奥斯卡,就像《魔戒》如果获得奥斯卡大奖一样,会让
人连呼奥斯卡大叔令人看不懂。有时候,还真的令人看不懂也。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3.3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