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zcwjf (渔火分神·民工), 信区: Movie
标 题: 网络时代的淡淡书香(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6月19日08:06:40 星期三), 站内信件
网络时代的淡淡书香
2002年06月18日09:19:36 网易报道 谷之雨
雨已经连续下了四天,还不见停的意思,早晨对面的山全被罩在浓重的雨雾里。在
这个城市的5月,许多人重又穿上了毛衣。从少年时代起我就喜欢这样的天气,总期待着
有一天,巷子里的路沿上也会像南方城市一样铺满了青苔,油油的,散发着幽暗的光泽
,承着屋檐上淅沥而下的雨滴,迎面袅娜地走来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或者有两个矜持的
男女,在阶前的阴影里欲迎却拒,欲语还休,上演一场蒙尘的爱情。可我知道,这是我
的一厢情愿,在这干渴的城市,即使再下四天雨,也还会很快地蒸发吸收,消失不见,
而人们再不会有褪色的招贴画中那样从容的脚步和闲散的心情。于是,我只能拉上厚厚
的窗帘,点亮桔黄的台灯,把雨声和喧嚣全部隔离在窗外,打开电视和碟机,在遥远的
异国影像中,探寻熟悉而陌生的古旧气息。
这么多年的观影经历,除过过分恶心的恐怖片和一些极端弱智的电影外,我学会了
不排斥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类型的电影,也知道即使我偏爱的欧洲电影,让我失望
的机会同样大大存在。但有一个例外,就是英国人拍摄的过去年代的英国故事,总会有
和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一样的优雅禀赋,精致,细腻,温暖,内敛,绝少令人失望。
今晚,有些矫情地想要怀旧的我,又一次依赖以往经验的引领,把那张被碟商烂译为《
迷阵血影》的英国电影《伦敦查林十字街84号》(84 Charing Cross Road)放进了我的碟
机。
一个叫海伦·汉芙的美国穷女作家,丧夫独居,潦倒,有些尖刻,不漂亮,对英国
古典文学有着近乎神经质般的痴狂,但无力购买纽约书店的新版英国文学书籍,便开列
了书单,寄给偶然在书评杂志上看见的一个伦敦的古旧书店。没想到很快便收到了她要
的二手书,几十年前的老版,装帧精美,书页质地柔和,价格意想不到的低廉,她真是
欣喜若狂。于是,她与那个叫弗兰克·杜尔的英国店主开始频繁地鱼雁往返,书来信往
,由此,两个素昧平生的人成了最为知心的朋友。那是战后的1949年,问候和书籍在大
西洋上空的交错竟从此持续了20年。20年,世事变迁,海伦成了小有名气的作家,弗兰
克渐渐两鬓如霜,撒手人寰,带走了从未谋面的遗憾,留下一段感人肺腑的友谊。
其实他们原本可以见面的,海伦打算在女王加冕时去英国观礼,因为牙齿手术,被
迫放弃了计划。她满不在乎地等着下一次机会,却终于传来了从未曾想到的噩耗。再不
会有人用特有的沉默和宽厚回应她善意的讽刺,再不会有人记得她两年、三年前提到的
一本书,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它会突然从英国某个贵族宅邸尘封的书架上来到她的邮
箱,再不会有人仅仅从她只言片语的评论就可以判断她对书的趣味,寄给她最中意的版
本,而她的圣诞礼物,被战后物质匮乏的伦敦人视为至爱的火腿罐头和长统丝袜也再没
有可以投递的地址。如果你上网之外也是个书虫,读书,买书,爱书,你就会理解海伦
20年来养成的对于弗兰克和他的书店的依赖,那种关系像鱼和水,像呼息和空气,像作
家和他的打字机,所以即使她要买的书在几条街以外的书店就有,即使她已经负担得起
纽约昂贵的书价,她也已习惯了让远隔重洋的弗兰克为她辛苦寻找然后再寄来。就像她
几十年终未去成英国,其实不仅仅是因为金钱的原因,也因为她固执地守护着自己心中
那个古典的文学梦中的英国。20年来弗兰克为她寻找、购买的书籍堆了一地,里面静静
地藏着她的汗水,她的才华,她的寂寞,和她的灵魂。海伦卖了她珍藏的古董书来到伦
敦,独自站在空无一人的书店,对着搬空的书架,对着弗兰克陈旧笨重的办公桌,回忆
几十年的友谊,却没有感伤悲恸,脸上浮现出最为天真温暖的笑容,仿佛弗兰克仍像二
十年来那样隔着时空,不苟言笑地站在她的面前。
依稀记得在哪里看过关于这个女作家和她这本自传的介绍,我也懒得去翻检查找了
,它们并不重要。每个爱书、爱这电影的人,一定会和我一样,像一条熏醉的鱼儿深陷
入这老式的电影、老式的情感和老式的细节里不能自拔:因为对英国文学的爱,固执地
渴望进入又不敢接近那个美丽的岛国,只有在羊皮面的书籍里,在想象和叙述中无限接
近“英国文学中的英国”,那是莎士比亚的英国,有乔叟的故事,有哈代的田野,也有
狄更斯式的阴湿街道和光线昏暗的书店;永远不记得整理房间、化妆打扮的女人,却会
在口袋里装上漂洋过海而来的伊丽莎白一世时期镶金边的情诗集,去中央公园阳光下的
草坪,享受属于爱情的美丽春日。安妮·班克罗夫特演的这个幽默可爱的女书虫和安东
尼·霍普金斯扮演的外表冷漠内心细腻、善良温厚的书店经理,在这个夜晚,就这样深
深地留在我的心里。
电影非常地英国,却不是那个古板的英国,而是温暖的、幽默的英国。战后英国的
冬天尽管物质缺乏,天气寒冷,人们仍执拗地乐观,有秩序,温文有礼,乡间阳光灿烂
,绿意盈盈。DVD的花絮里还介绍了一部英国电影,詹姆斯·艾弗里的《去日留痕》,那
也属于这一类电影,是我喜欢的,但《伦敦查林十字街84号》更接近他的《看得见风景
的房间》,一样的雅致从容,却不枯涩,而有一种轻盈、欢快的美。
如果你爱书,喜欢手指摩挲书页的踏实温暖的感觉,和隐隐的油墨的清香,如果你
喜欢在陌生的城市独自凭吊古老的街巷,细心聆听逝去岁月空洞的回响,如果你懂得欣
赏和享受“花落如雨,人淡如菊”般温婉散淡的友谊、并不激烈的爱情……如果,如果
在适当的条件下你是个有些怀旧的人,比如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像现在我的窗外响着寂
寞的雨声,或者午后慵懒的太阳透过碎花的帘子照进来,比如刚刚放下一本让你会心的
书,在音乐中休息一下眼睛,书中的某一段话不禁让你生出“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叹
,比如你刚刚告别二三知友踏着月色归来,口里仍有陈年老酒微熏的余香,那么你一定
会喜欢这部电影。把这张碟放进你的碟机,会有一种久违的熟悉而陌生的情感,像那淡
淡的书香,透过柔和的影像丝丝缕缕地飘散过来,将你幸福而温柔地淹没。
《伦敦查林十字街84号》84 Charing Cross Road
导演:大卫·休·琼斯David Hugh Jones
英国1986年出品
--
为赋新词强说shit!
我不但要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孩子,而且我越发的对好莱坞没有了兴趣。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7.21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27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