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ekai (月少*甜蜜的事业), 信区: Movie
标 题: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无主之地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May 3 21:19:54 2002) , 转信
2002年03月29日15:13:28 网易报道 Cube
导演/编剧:丹尼斯·塔诺维奇Danis Tanovic
主演:布兰科·德里克Branko Djuric
雷尼·比特拉克Rene Bitorajac
菲利普·萨瓦维克Filip Sovagovic
西蒙·凯劳Simon Callow
卡特琳·卡特里奇Katrin Cartlidge
片长:88分钟
类型:剧情
级别:未定
发行:联美United Artists/MGM
上映日期:2001年12月7日(部分地区)
官方网站:www.unitedartists.com/nomansland
获奖:2001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2002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200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
--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1993年,正是南斯拉夫内战的最高峰。
某夜,一对到前线探查的克罗地亚士兵在大雾中迷路了,他们只得等到黎明再做行动
。士兵们开着玩笑,很快就坠入了梦乡。第二天一早,当灿烂的阳光驱散了迷雾,他们方
才发现已经身处战线的最前沿,不远处就是敌方塞尔维亚人的军营。
塞族人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很快对他们发动了进攻。寡不敌众之下,只有一名克罗地
亚士兵西基幸存下来,他躲进了一条处于两军交界处的废弃的战壕里。这片地方被称为“
无主之地”。塞尔维亚人派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带着新丁尼诺搜索战壕。他们把一名克
族士兵塞拉的“尸体”放在一枚地雷上,布置成一个陷阱,只要有人稍微搬动尸体就会引
爆炸弹。当他们完成这项精心策划的工作后,发现刚才还在的一枝步枪不见了,这时愤怒
的西基从战壕里跳出来,打死了老兵,打伤了尼诺。而他自己也受了伤。
于是现在就变成了西基和尼诺两个人的直接对峙,但看来暂时他们谁都无力完全打败
对方。他们只能栖身在战壕中等待机会。最令人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了,被作为陷阱诱饵的
“尸体”塞拉竟然逐渐苏醒过来,原来他并没有死,只是被打晕过去,受了伤。然而现在
他们都陷入了一个极端尴尬的境遇中,只要塞拉一动,地雷就会爆炸,他们三人都将命丧
黄泉。西基和尼诺只能为了摆脱这一困境而协调合作,共同努力。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必须
让塞拉保持安静,静止不动。并等待着救援。
显然这两个来自对立阵营的人之间充满了敌视和仇恨,但为了打发时间他们还是开始
了不那么友好的交谈。他们惊讶地发现两人曾经喜欢过同一个女人,这一巧遇似乎令气氛
一度缓和。但很快西基和尼诺又陷入了更激烈的争吵中,他们互相指责对方的国家首先挑
起了战争,破坏了平静的生活和美丽的家园。
他们的困境终于引起了双方部队的注意。克族和塞族人都向联合国维和部队求救,法
国蓝盔部队的马钱德军士闻讯后赶来解决问题。但是最高司令部却不准他介入这起敏感事
件中。司令部里索福特上校正忙着与性感的女秘书调情游戏,根本无心管这桩棘手的麻烦
。热心的马钱德决定不顾上级命令,尽其所能的帮助两个可怜的士兵。但是他发现行动起
来困难重重,这里的大部分人都不会说法语,沟通存在严重问题,而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官
僚主义作风也令他无法取得进展。他试图劝说两人离开战壕,但西基坚决不愿抛下地雷上
的战友塞拉。在上司的严厉威胁下马钱德只好一筹莫展地离开战壕,他一走两人之间的冲
突再度升温。
在归途中马钱德遇上了闻风而动的某国际电视频道的女记者简,她决心紧紧抓住这一
好素材,于是威胁要将这种“不干涉”行动曝光。马钱德只好带着她返回战壕,并向上级
报告,找来了炸弹专家。在新闻媒体的介入之下,这条小小的战壕变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索福特上校看到这一事件逐渐白热化,只能为挽回维和部队的形象亲自前去处理。
局势似乎变得越来越失控了,每个人都各怀目的地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可怜的塞
拉还能坚持多久呢?炸弹是否会爆炸?西基和尼诺会不会杀死对方?这真是荒谬的一天…
…
导演介绍
科波拉说:“在某种意义上,所有的战争片都是反战的。”这话颇有道理。不过反战
的手法也有高下之分。一类战争电影往往将战争呈现为壮丽的奇观,其间洋溢着高昂的英
雄主义。40到60年代的战争片大抵如此。越南战争开始使电影人警醒,如《现代启示录》
、《野战排》等揭露出战争残酷、无人性之本质的影片出现了。但是如果拿《拯救大兵瑞
恩》这样的影片和这部波斯尼亚电影相比,好莱坞还是显得过于温情、过于说教。一个巧
合是,好莱坞刚刚也利用前南斯拉夫内战拍摄了《深入敌后》,把它和《无主之地》放在
一起,就更加衬托出好莱坞主流电影的浅薄可笑。
这部去年以来备受好评的波斯尼亚电影出自年轻导演丹尼斯·塔诺维奇之手。他在前
线拍摄了300多个小时的战争记录片在世界各大媒体上播放。他与人合作编导的影片《My
Mother the Sehit》以及《Portrait of the Artist in the War》亦颇受好评。塔诺维奇
后迁往比利时发展,制作了几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记录片。这部影片是他的第一部剧
情长片,融入了不少他在前线的亲身经历。他仅花14天完成剧本,26天完成拍摄。
塔诺维奇如此阐述他的影片:“我记得当战争在波斯尼亚爆发时那种古怪的感觉,尤
其是看到建筑物上的黑色子弹孔和地面上炸弹留下的弹坑。想象如果有人用黑白摄影拍摄
梵高的画,你就会理解我的这种感觉。这不和谐感是一种视觉震撼,它让我变得冷漠,感
到痛苦和无助。这种冲击就是我试图通过电影所重新制造的。一边是漫长的夏日中美丽的
自然和浓烈的色彩,一边是人性中黑暗的疯狂。而这个炎热漫长的夏日就反映了电影本身
的氛围。行动是如此沉重,思想难以捕捉,时间缓慢流逝,张力潜藏着又始终在场。”“
我希望影片充满各种各样的对比和不协调。”“我的影片的要点不在于谴责,这一故事不
是指出哪一方是错误的。要点是激起反战之声。”
同样以荒诞幽默手法表现战争的南斯拉夫影片《地下》也曾大获好评,这种黑色幽默
似乎是斯拉夫民族文化的一个特征。对此,塔诺维奇说:“我认为幽默是一种求生的方式
,它给你以距离,所以我们在战争中经常大笑,这是我们的秘密武器。”
塔诺维奇认为对他印象最深的战争片是《猎鹿人》,而他拍摄电影最重视的是剧本,
“对我而言,剧本就是圣经……而拍摄仅仅是技术部分。”“拍纪录片是因为生活乃最伟
大的编剧,发生在生活中的有些事情如果放到剧情片中,没有人会相信。”看来影片的剧
本受到广泛好评亦不足为怪。
虽然处女作取得了成功,但塔诺维奇似乎并不打算就趁此机会闯入好莱坞。他坚决拒
绝为赚钱而拍电影,在他看来创作电影只有两个理由“一是你有话要说,二是你想娱乐大
众”。“做一名导演不仅仅是走过红地毯。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存在方式。”
演员介绍
本片的主要演员几乎都名气不大。只有西蒙·凯劳和卡特琳·卡特里奇算是有些熟悉
的面孔,前者出演了《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后者则在《暴雨将至》、《破浪》等影片
中担任主要角色。扮演三位士兵的均是波斯尼亚演员,布兰科·德里克如此描述他的表演
:“比起汤姆·汉克斯和其他演出美国战争电影的演员,我有一大优势,因为我曾经亲身
经历过战争。我知道当一颗手榴弹在你身边爆炸时,或者狙击手击中你身边的人时那是一
种怎样的感觉。我不用演,我只是回忆。”他精彩的表演赢得了欧洲电影奖最佳男主角提
名。
评论
这部影片令人联想到《奇爱博士》、《陆军野战医院》等一流的战争讽刺片,是《等
待戈多》在银幕上的重演。它将最黑色的幽默与最尖刻的讽刺混合在一起,以强烈的反讽
凸现了战争的荒谬本质。影片似乎在按照我们对一般战争片的想象发展,但编导最后却以
一盆现实的冷水彻底浇灭了所有的幻想,这是一种令人惊骇的现实感。
影片站在个体的层面揭示了战争的起源所在,那是人们内心中盲目的仇恨,分析虽然
锐利而尖刻,但拒绝提供答案,因为对于仇恨滋生的根源没有简单答案。它没有任何说教
成分,也丝毫不浪漫化战争的残忍本质,呈现出鲜明的反战立场。
影片的前半部分具有戏剧性,后半部分表达趋向多层次,将影片的主题开拓到了更为
广阔的层面,对冠冕堂皇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质疑:在自负和官僚作风影响下它所发挥的
作用微乎其微。还有对媒体的尖锐批判。极具张力的剧本精心结构而又脉络清楚分明,细
节丰富,善于不断制造一个个小高潮给人以惊奇。
摄影捕捉到了波斯尼亚粗犷的美感,把自然景色与残酷紧张的对峙并列制造出不和谐
感,这也令影片在精彩的剧本之外,呈现了出色的影像。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20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1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