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j (北半球的Romeo), 信区: Movie
标 题: 影片——《阿嫂》:诚意之下,有形无神!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Aug 16 17:43:59 2005), 转信
“冰河时代”的香港电影已是日落西山,难见朝阳。然而,长期以来港片积累的群
众基础和热情,总会使得迷茫中的影迷有所期待。今年,当濒临崩溃的《头文字D》
以烂片的本相取得无关电影的歌星商业性胜利后,徐克的《七剑》让武侠迷望穿欲
眼。当具有“特权”的部分媒体人观看试映场后,在公映前以近乎一致的恶评“强
奸”观众的观感时,便有朋友称:不再期待《七剑》,只期待《阿嫂》。还好,从
网络调查来看,《七剑》以“实力”赢得了七成以上观众的认可,那么,新近公映
的《阿嫂》会给我们留下什么呢?
《阿嫂》由香港金像奖新锐导演黄精甫执导,由曾志伟、方中信、任达华、黄
秋生、刘烨、元华六位影帝与影后林嘉欣携新人刘心悠联袂出演,强大的演员阵容
自然让该片备受观众期待。《阿嫂》的公映可谓一波三折,电影局以“没严格按剧
本拍,正面力量表现弱”为由,一纸公文紧急取消原定八月四日的公映,经过一番
周折后影片终于十二日与众见面。《阿嫂》几乎与《江湖》的同样命运让我再一次
对内地的审查政策予以鄙视的眼光。除了教育色彩浓厚的主旋律影片外,黑帮(涉
黑)影片难见天日。此种作法,看似净化思想保护百姓,实际上是陈旧愚腐观念落
后。我想没有几个观众不知晓小马哥的豪气干云和《喋血双雄》的暴力之美,我们
的近邻韩国数年前将有“韩国版《美国往事》”的《朋友》送上大屏幕,一时间连
破国内上座率和票房纪录。近日,又闻《冷山》因裸露镜头而被“阉割”,蒂姆.波
顿集娱乐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大鱼》因短暂的所谓的“丑化中国人”的片断而被
禁。如此小心翼翼的陈腐政策,不仅剥夺了广大观众鉴别能力范围之内娱乐的权力
,而且压抑了中国电影人创作的热情和才华的发挥。
《阿嫂》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黑帮内部纷争的故事,导演黄精甫延续了自己在《
江湖》中对于当代黑帮江湖的思考,围绕黑帮老大百德哥被刺杀为轴心展开叙述。
统观全片,相比香港以往的黑帮经典,影片没有带来太多的惊喜,却看见了一颗年
青富有诚意的电影心,或一个值得肯定的青年电影人。
相比《头文字D》、《精武世家》、《借兵》这些粗制滥造、以牟取钱财为宗旨
的影片相比,《阿嫂》完全称得上是诚意之作,且具备一定的艺术色泽。影片的故
事架构并没有太多(有但不多)的漏洞,前半段交待了各个主要角色之间的关系,
突出强调了父女之间的情义,使这部影片具有类似《甜蜜蜜》中李翘和豹哥关系所
产生的那种温情。影片入题颇为成功,开篇三段镜头引出花哥、大风哥、辰哥三位
手下,然后镜头调转到剧院,老大百德哥和其女--影片的女主角--菲比出现,
并为影片的感情戏打下基调。影片的配乐有过滥过多之嫌,如当比赛台上出现小提
琴演奏时,影片依然是渲染黑帮的配乐。不过,整体而言,《阿嫂》时急、时缓、
时轻、时重、富有节奏的配乐对渲染整部影片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有黑帮内部解决
纠纷时的急促与紧张,也有刻画情感时的舒缓与松驰。影片讲究光线的运用。比如
,百德哥一行车内的光线主要集中在人物面部,力求通过表情突出人物内心的世界
;菲比上楼梯后与众老大会面时,周围一片黑暗,唯有台面及众人显亮,营造出黑
白分明、凶险的江湖小环境。影片为数不多的几处外景也有山川草木的自然之美。
值得称道的是,创作人员在影片的色彩上下了相当的功夫,各个主要角色打破
了传统常规的黑衣白衫墨镜和一脸凶相的模式,除了帮派集聚之外,人物造型和画
面色调显得柔和、明亮。近乎统一的造型和服饰对于表现人物性格产生积极效果。
菲比以红色为主,代表着青春的艳丽和天真、清纯的性格;洛华以白色为主,代表
着她为黑帮异类(唯一的异性老大)的身份,独特又孤傲;花哥以粉色为主,代表
着他处事不惊、沉稳的个性,以及对人对事和气、平稳的心态。
《阿嫂》的动作戏并不多,在百德哥被刺杀后,采用见脚不见脸的镜头淡化了
黑帮间惨杀的暴力,在阿东被杀一段也末见过于血腥的场面。这些可能是出于大陆
公映的考虑,却看出导演巧妙的处理手法。影片结尾的“车战”是该片最大的亮点
,制造出如《江湖》最后雨中“刀战”似的高潮,但比后者更具有创意。黑帮片中
乱刀大战、名车对撞、枪林弹雨的场面捬拾皆是,但像以“车”为打斗的“工具”
还是极为少见。“车战”刚开始时,凌厉的镜头下只见多车对撞、翻倒,不见人影
。本以为此景只是在“做戏”给观众看,不料随后出身多处血迹斑班、半死不活的
人身。人车并现的场面,增添了江湖争斗惨烈的真实性,给观众实实在在的视觉冲
击。此景此情,我想导演在“车战”的设计上一定花了心事,考虑比较周全,绝非
单纯的“做戏”。
表演方面,多位影帝和影后的加盟对于吸引观众眼球效用定是不弱,诸明星同
幕竞技自然也属“群戏”之列,只是如此“群戏”与《枪火》相比难称经典。曾志
伟饰演黑帮老大已是驾轻就熟,黄秋生、方中信、任达华等君“行走江湖”已是多
年,片中角色对他们并不具有任何挑战性,戏份所限也使得他们没有塑造出令人难
以忘怀的人物形象。刘烨和林嘉欣的表现同样并无亮点,需要注意的只是二人戏路
的转变和对过往形象的挑战。刘烨一改《那山那人狗》中“乖儿子”和《蓝宇》中
的“痴情郎”等文弱形象,饰演一个从小失去家人的保镖阿东;林嘉欣同样一改《
男人四十》和《后备甜心》等片中多情、温柔、清纯的形象,饰演一个黑帮家族凶
狠、毒辣、霸道的带头老大。从发挥来看,不同的角色有助于磨练他们的演技,但
并不是影片角色最适合的人选。比如,阿东与菲比的对话有种江湖宿命的意境,但
刘烨一贯的语调显得傻里傻气,不符合黑帮老大帖身保镖具有的精干和机灵。倒是
外貌与张栢芝有几分相似的刘心悠让人眼前一亮,与诸多影帝影后合作,作为新人
的她看不出拘谨,通过眼神、泪水、表情和对白较为成功的刻画出一个身处风云江
湖之中,心底善良、纯洁的女孩。在香港电影女星严重缺失的今天,刘心悠的出现
来得正是时候,值得继续关注。
毋庸置疑,《阿嫂》在精致之外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首先,由于影片主要角色
过多,在一定的时间内人物性格并没有完全突现出来,人性的单薄是影片明显的硬
伤。其次,在某些角色关系的处理上缺乏说服力。比如,洛华与菲比有世恨家仇,
对其恨之入骨,却仓促间成为倾心交谈的对象;菲比与“小红帽”的关系显得突兀
且缺乏深度,最终也是不了了之。再次,影片中几段FLASH动画有西施效颦之嫌,与
影片的整体基调并不合拍,成为画蛇添足的败笔。另外,或许是考虑到大陆审查政
策的缘故,影片说教色彩过于浓厚,很多圣人式的哲理让人不知所措,譬如元华所
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根本没有问题,慈悲用错了地方只会伤害自己。
”影片最后,辰哥和洛华被捕,结尾的字幕:世界未必因此而改变,但她尽了最大
的努力改变身边的人,我们应该还有一点纯真。毫无疑问,这些处理旨在迎合政策
牟取公映,使影片失去了黑帮片起码的“黑”色,可悲也可叹。
最让人感到的遗憾的是,《阿嫂》对黑帮片最为核心的兄弟情谊和黑帮仇杀只
是轻轻点水式的涉猎,却没有任何的深层描述,使得影片成为一部无“神”的江湖
黑帮片。黑帮片最让人称道也最为动人的是江湖兄弟情。《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
和豪哥,《监狱风云》中的梁家辉和周润发,成为代代影迷心中真心英雄。《阿嫂
》虽然从回忆的黑白影像中看出百德哥四人从小打江山的艰难,但整片对四人情谊
的刻画远远比不上过往绝大多数的同类影片。而且,大风哥暗杀百德哥以及杀死花
哥都显得过于突兀,两句对白的交待毫无说服力可言。影片与《跛豪》一样,讲述
的都是同一大帮派之间的纷争。较之后者,《阿嫂》中社团内部敌对派别的对抗过
于溥弱。洛华一派虽然对百德哥一伙有不服和对抗之意,却在百德哥死后化为“盟
友”共同救人。这与跛豪和肥膘之间的争斗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反差也折射出《阿
嫂》与经典黑帮片巨大的差距。
《阿嫂》过后,我没有惊喜也谈不上失望。从形式视角而言,这是一部精致之
作;从内容层面审视,影片又凸现了导演驾驭同类题材影片能力的不足。目前,香
港电影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已不仅仅在于资金和人才等方面,更取决于香港电影人的
有无诚意。观近年港片,不伦不类、粗制滥造、急功近利的烂片比比皆是,而诚意
之作却鲜有所见。鉴于此等状况,对于青年导演黄精甫的《阿嫂》,在指出不足的
同时,应更多些鼓励、肯定和支持。唯有如此,青年影人才会茁壮成长接过老一辈
的旗帜,香港电影才会生生不息。
--
我手心的太阳
或许只像个月亮
却用所有爱
为你投射我最暖的光芒…
http://im.qq.com/face/authed/0/b420.gif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60.25.119.19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9.2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