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eonado (功夫), 信区: Movie
标 题: [南方都市报]《功夫》印象:周星驰做了一个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Dec 23 11:16:24 2004), 转信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10:23 南方都市报
《功夫》海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功夫》是周星驰的一个梦。21世纪了周星驰还敢于拍功夫片,你会不会想起
多年前他的搭档达叔的台词“有功夫,无懦夫”?
现在,检验周星驰功课的时候终于来到,或许你拿到本报时,昨晚已经看了首
映——昨天中午编辑在捣鼓这些文字时,就有我们的专栏作者“预定”了明天的《
功夫》影评。正因为如此,在看过试片后,我们约写了三篇专栏,把看《功夫》之
后最初最深的印象写出来
,是为印象篇;明天将继续推出《功夫》评论,是为深度篇。
何勇“单挑”窦唯,事发上周北京举办的“‘中国摇滚乐势力’10周年纪念演
出”上,这两位音乐人的争论自然不在是否纪念中国摇滚乐一事,我们将从今天开
始登出张晓舟撰写的系列评论,针对乐坛新旧音乐进行探讨。
因版面原因,“一起走过的日子”专栏暂停 ——编者
《功夫》怎么看都像是周星驰做的一场梦——梦想成为功夫高手。——泊明
在这个21世纪的新时代,“向大师致敬”就像一个感冒病毒,星爷也无法幸免
。——刘芳
片头飞翔在“功夫”二字之间的蝴蝶与破茧重生的细节,与其说是周星驰对功
夫电影的良好祝福,毋宁说是他对香港未来的温暖渴盼。——陈汉泽
星爷,你是真有毛病!
■ 明若观火
●泊明专栏
看完周星驰的新片《功夫》回来后,在单位的大门口遇见一位在等人的同事,
她问我怎么这么开心。我说没有呀,她说明明看到我在低头笑。这才想起,是因为
我一直在回忆《功夫》中的情节和对白,一想到片中冯小刚演的那位“没见过那么
帅的老大”,一想起元秋和周星驰公路上的“汽车式”追逐,一不小心,就把自己
开心的秘密泄露了!
真想好好夸夸周星驰的《功夫》,但要开口夸时才发现:没什么好说的!因为
能表达赞美的话不过诸如此类:今年最好看的电影!国际级水准!真好看!周星驰
一点的,也不外是:I服了you!这些美言相对于电影带给我的愉悦,的确无足轻重
。所以,我觉得不用“美言”了。
一般情况下,我是不迷信的,尤其是不会迷信某一个明星,把他当成不可捉摸
的神人。即便是大到“不可一世”(是流传几世)的明星,我也情愿把他想像成一个
普通人,至少是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普通的一面。但看完《功夫》,我开始觉得有
点更看不清楚周星驰了。之前,我只觉得他是一个很用心的电影人,一个好演员,
一个好导演,一个不用为糊口钱而随便接戏的成功的电影人。但《功夫》之后,我
开始相信,他不仅如此。他除了是一个正常的电影人,他应该还是一个有毛病、不
正常的人。
周星驰的影迷不要生气,这不是在骂他,绝对是赞美。只有不正常的人,才会
如此迷恋功夫,即便自己已经完全无可能成为功夫高手,但对功夫的热爱却始终如
初,更能拍出如此崇拜功夫的电影。正常人,早就“移情别恋”,改成玩其他的了
。正常的电影人,有谁会想到要请元华、元秋和梁小龙这些前辈出山来演电影?哪
位不是忙着请眼下最红的明星。
更为不正常的是,《功夫》怎么看都像是周星驰做的一场梦——梦想成为功夫
高手。而且不是一日做成,是日日做,夜夜做,年年做。梦到天马行空,梦到一气
呵成。虽然至今梦仍未醒,但梦里一挥而就,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已是一本梦中完成
的“写梦”漫画——《功夫》。
正常人,做梦时都不会清醒,更不可能在梦后写出梦境便成惊世之作。但星爷
梦未醒时,将梦里事复制到胶片上,已足以惊世骇俗。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正常
人?
星爷,只能说,你真有毛病!
到处是喜剧,到处是致敬
■ 在水一芳
●刘芳专栏
2004年期待值最高的一部电影,在你的娱乐辞典里会是《功夫》吗?如果你想
一睹为快那部无厘头搞家星爷周星弛的电影,请带上一盘邵氏老电影《如来神掌》
DVD和一只棒棒糖去吧。在电影屏幕上你会看到无数熟悉的身影。在这个21世纪的新
时代,“向大师致敬”就像一个感冒病毒,星爷也无法幸免。因为你会在两个小时
里听到熟悉的《如来神掌》配乐,瞧见《魔戒》(又名《指环王》)的魔兵,看到肥
版“小龙女”和咸湿版“杨过”勇斗火云邪神,最后角斗的天空还有“雕兄”和大
力金刚如来佛……这么一锅大杂烩,不舔一下棒棒糖,恐怕你的视觉神经会因为过
度紧张而疲软。
“大隐隐于市”,星爷似乎琢磨透了这句真谛,在他的镜头里,做惯主角的周
星星虽然成了片中的万中无一的武林奇才,却是无名无姓的街头小混混,低调得很
,他的风头都被贫民窟“猪笼城寨”里的高手抢走了,且不说叼烟头的包租婆一身
“风火轮”轻功外加“河东狮子吼”令人记忆深刻,就连头洗了一半露着屁屁的“
理发师”也比星爷上镜。故事里高手过招、拳脚相对的真实细腻占据了大半部分,
海报上星爷左手里的棒棒糖仅仅是一个“爱情”符号,在黄圣依的俏脸下,缓冲了
影片暴力血腥的气氛。而我们期待三年的无厘头对白则雁过无痕无迹可寻,即使是
在昨天上午我们争取半天才看到的粤语版中,也找不到类似“如果上天能够再给我
一次机会……”那样经典的语句,倒是觉得星爷在影院门口怀抱黄圣依的场面类似
他和张柏芝演的《喜剧之王》。所谓的粤语版也不是完全粤语,内地演员的国语对
白加香港演员的粤语腔调,在对手戏中有点鸡同鸭讲,所以这部电影选择看粤语版
还是国语版应该不影响电影本身的喜剧效果。
当然如果你是抱着看星爷讲笑话的心态去看的话,估计会大失所望,但是作为
一部喜剧片,《功夫》还做足了功夫。特别是其中一场马路二人追逐赛,将奔跑夸
张成街飙车般风驰电掣,星爷身上插的的匕首成了倒光镜,的确令人捧腹笑掉大牙
。其他武打场面的电脑特技也是一大亮点,至少一些特技镜头不会让你找到“威也
”的线头或者动漫似生硬的表情。相反却有打出一口恶气实在爽的感觉。
写到这里如果你还是不满意星爷的表现,请放下成见去影院看看再说吧。这部
花费三年功夫的电影,还是体现了制作者的功力,至少它应该是2004年一部认真制
作的喜剧武侠片,也是一部可以和许多人一起肆无忌惮大笑的电影。我们为什么不
能向它致敬呢?
周星驰的艰难胜利
■ 加班周记
●陈汉泽专栏
作为本年度最后一部值得期待的作品上映,《功夫》一路所受到的礼遇和追捧
,不但可以把费牛力不落好的《十面埋伏》气死,也可以把扮严肃而又不够严肃的
《天下无贼》郁闷死。
比照上述两片在我身上的迟缓药效反应,《功夫》最终以领先《无贼》半马身
,《埋伏》n马身的优势胜出。
可能人年纪越大,对电影越发苛刻。就像那只被琴声砍成两截的猫,自己是从
电影和身边朋友身上隐约窥见了“苍老”二字。
某天晚上和朋友吃饭,几个去日本看过《功夫》首映的朋友一致迷恋这部电影
。他们兴高采烈讲述身边坐的粤语客其实是陈奕迅,日本女人在首映后的洗手间里
做出“请出招”的手势。我听他们神侃,自然心向往之。然而《功夫》上海试映之
后,我越回想他们的欢呼雀跃,就越发从中感觉到自己的别扭。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一部电影的评价往往会是:我明白这部电影想说
什么,我猜到了导演在这里为何如此处置。至于喜欢或者厌恶,则渐渐演变成一种
昂贵的东西。
《功夫》比《功夫足球》更像是周星驰交出的一份血统证明书,后者为了贴合
“世界杯”话题,还硬性拼贴上了足球标签。而《功夫》则是周星驰证明自己和香
港本土电影间的血脉传承的歃血盟约。我们从中看到上世纪50年代的城寨生活,看
到残片影像,看到恒久不衰的“万佛朝宗”,乃至细究下来从《精武门》、《大上
海1937》到《马永贞》里,李小龙和一代代功夫电影前辈的身影。
除此以外,我再没有别的感想了。
在电影院里作为观众我也笑得开心,但《功夫》并没有朋友们说的那么神奇,
我并不会因为一部电影而把思绪归复纯真。或许,这是因为我的少年岁月不属于城
寨,身为隔岸观火的看客,既无法理解香港繁荣时的傲慢,更不能体会经济萎靡时
的委顿。
《功夫》从头到脚都流着香港的血液,片头飞翔在“功夫”二字之间的蝴蝶与
破茧重生的细节,与其说是周星驰对功夫电影的良好祝福,毋宁说是他对香港未来
的温暖渴盼。
而这一点点细节,是全片让我感觉最温暖的部分。
--
温柔尚在,寂寞永生。
--魔羯座
※ 修改:·tj 于 Dec 23 12:02:17 修改本文·[FROM: 219.217.250.*]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中国国家安全局]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3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7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