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j (随风), 信区: Movie
标  题: 影评——绝世功夫之综述篇:周星驰的一场功夫恋爱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Dec 29 20:23:05 2004), 转信

很多人说《功夫》是周星驰对前辈的致敬、对过去的怀旧、对记忆的复兴,他营造
的氛围、他请来的明星,无一不与我们的网络时代拉开距离。但“旧"字绝不是《功
夫》的主题,它体内流动的血液是“新":技术创新、手法革新、花样翻新,是在这
个惊喜不断的时代里真正让我们骄傲的华语电影作品。

 

   故事:★★★☆

 

   创意:★★★★★

 

   技术:★★★★☆

 

   综合评价:★★★★☆

 

 

 

   片中周星驰与哑女的爱情戏如惊鸿一瞥,倒是他对功夫的热爱被大肆渲染出来
,让人目不暇接,宛如一次华丽无比的功夫革命嘉年华。

 

   从《功夫》的重心转移———着重特技、群戏、虚拟城市处境———大抵可看
出周星驰的决心。如果《少林足球》是脱离香港的鸣哨,《功夫》带着功夫文化及
功夫武侠电影的深厚传统、世界性的对功夫的熟知,已是飞脚踢开了全国市场。但
那是欣喜的,因为周星驰的转型,是经历多层次的沉淀提升,在特技、在人情、在
极力不去重复自己的前题下,耍了一场功夫革命嘉年华,也是他导演与演员生涯的
革命成果。像打通任督二脉,往后的周星驰再也不一样。

 

   从功夫场面的处理到周星驰的个人发展来看,《功夫》都是划时代的。它是近
年所流行的视觉奇观式创作的电影艺术代表(奇观式设计着重设计物本身的语不惊
人死不休造型,主动寻求争议性,务求成为都市话题,表现在建筑、平面设计、时
装等多个方面),最突出是把我们惯常的对武侠招式的想像(透过看武侠小说或过
往较简单的特技而来),藉更先进的计算机效果处理成一场刺激视觉神经的功夫嘉
年华。琴音化身兵器和武士、山雨欲来的黑影、狮吼功的摧毁性,都体现一种特技
结合功夫/武侠片文化的提升。

 

   从这种针对性的提升,我们看到周星驰作为导演的强烈意识,矢志要把功夫类
型推向另一层次,也是对自己的挑战。

 

   首先,招式对打在片中特技的处理下,有了比Matrix更新的发展,各种对打过
程中的时间空间处理,如狮吼功、漫天砖头慢镜招式,配合影机运动,塑造出一个
现实中难以看到但武侠片迷都曾经幻想过的情景。通过幻想招式的实现,观众有了
大程度的满足感(像找到答案:噢,原来千里传音、六指琴魔的厉害是这样的)。
回答各人在成长年代的一个个谜底,这是周星驰创作的热情根源,同样是观众满足
的原因。

 

   透过对场面招式的革新(我们得承认:功夫武侠片首先是关于动作招式的,这
里暂且把功夫片与武侠片两者结合讨论,尽管功夫片该是上世纪70年代后才开始普
及的称谓),《功夫》成了功夫片另一波的里程。

 

   如果武侠/功夫片的几个高潮分别来自(上世纪)50、60年代的拳脚片和古装
武侠片(前者代表是黄飞鸿系列电影,后者是改编自武侠小说或侠义传记的武侠片
),60及70年代的胡金铨新派武侠(以禅意、场面调度、服装、空间运用、剪接、
镜头运动开创新局),继而是李小龙和张彻的电影(强调肉体的折磨、阳刚侠义、
真功夫对打);而至80和90年代徐克的新浪潮至后现代英雄重构解构(特别是早期
的《蝶变》和后期的《刀》),至《卧虎藏龙》以吊钢线飞天对打配以奇景式的背
景及动作,令武侠片耳目一新———那么《功夫》的崭新之处,无疑是同时重构与
解构。

 

   它一方面重构出先前所说的一种新的功夫场面Look,另一方面又把持着周星驰
最熟手的反英雄策略。我们除可看到《如来神掌》、《六指琴魔》、《神雕侠侣》
的印记,在猪笼城寨看到《七十二家房客》(当然这不是功夫片)、《龙门客栈》
(其他电影参照还有黑泽明的《没有季节的小墟》和库布里克的《闪灵》)、在周
星驰末段的功夫神态和恰如上海的城市背景中看到《精武门》和《大上海1937》的
影子。

 

   但周星驰要的不是传统英雄,他的英雄不像古典英雄般推动情节,甚至乎,他
们往往是被动的。他们形势永远比人弱(所以最好看的不是后段周星驰由人变神,
反而是前段众多卧虎藏龙之高手),就算是身怀绝技的反派,也不过是拖鞋内衣的
秃头伯父。一切一切都跟我们想象中或看过的电影中的大英雄不一样。这种贴近小
市民的人民英雄,向来是周星驰最打动人心的设计,《功夫》一直沿用这种草根的
认同,取悦普罗的芳心。像说着那永恒的对白:大侠也要上厕所的。但在一种普遍
的认同感外,作为导演的周星驰永远走前一步,寻找一种估得到与估不到之间的平
衡。最明显的例子是包租婆在车上模彷李小龙的招牌手势,完全不发一言只靠身体
语言,但相信每个影迷在心底早已替她说着那经典对白。周星驰就是有能力将一种
滥调化为新意。

 

   当然,作为功夫片,《功夫》的故事是过于简化的,它甚至连最基本的报仇雪
恨两代恩怨也懒理不管。情节起缘不过是一个无心误会(乱扔炮竹),男主角的感
情线更是点缀。反而,写得最感人的是一众城寨分子的相濡以沫、高手的惺惺相惜
(同志裁缝高手的笑话跟许多刘镇伟与周星驰合作的电影近似,如果大家要考究做
为监制之一的刘镇伟影响的话)。在每个普通人背后各有故事,真正卧虎藏龙真人
不露相,不期然在无招之中嗅到一点高手气息,这点才最功夫。况且全片贯串的衬
托法,即塑造某角色武功的厉害,然后讲他被打败,更能突显后者的高强;就是这
种对比拱托,令全片奇峰突起,真正拍出一山还有一山高的气度,也就是另一种功
夫化境。

 

   而说到底,《功夫》是一场跟香港流行文化的恋爱,爱到要把它超越。它包含
了对功夫片、武侠片、特技、漫画、卡通、粤语长片、电影配乐、当年武打明星的
种种留恋,看得我们随之成长的人笑中有泪(我都尝试过手绘自制武林秘籍)。周
星驰的聪明之处是把过分地区性的东西抽丝提炼成放诸四海皆准的笑料与奇观;如
果李小龙把“功夫"二字放进世界字典,周星驰的《功夫》就是重新为功夫片下定义
,把功夫片放进世界电影地图。

 

   功夫片拍到这地步,下一部还可以怎么拍?


--
http://images.21cn.com/albums/photos/I/O/K/IOKA/1058432650.gif 
http://img.mms.sohu.com/mms/1213/42/15442/p1.gif        
http://img.mms.sohu.com/mms/1213/10/15310/p1.gif        
http://img.mms.sohu.com/mms/1213/44/15444/p1.gif
http://img.mms.sohu.com/mms/1213/40/15440/p1.gif
http://im.qq.com/face/authed/0/b420.gif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