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jf (茶叶二桶), 信区: Movie
标 题: 《女人四十》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9月13日12:16:59 星期六), 站内信件
影片回归五十年代家庭伦理片的传统,描述精明能干的家庭主妇在照顾患老年痴呆症的公
公的过程中,儿媳一家领悟到人生真谛,亲情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同时也点出了当今社
会中年女性所面对的种种问题。导演许鞍华用平实、生活化的手法展开情节,使剧情流畅
、自然,还产生诙谐、风趣的效果。影片上映后一举夺得第32届电影金马奖、第15届电影
金像奖以及第一届电影金紫荆奖最佳影片等。
自离开校园,为大导演当副手开始,到今天攀上大导演的位置,20年来,许鞍华导演的电
影有15部,在香港及海外获奖无数。如《客途秋恨》就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和意大利瑞
米尼国际影展金瑞米尼奖。1991年,许鞍华更获得香港艺术家联盟颁发的导演年奖,对她
和她的成就作了进一步的肯定。
许鞍华自小就对银幕上的光与影很感兴趣,从香港大学毕业后,她到美国进修浪漫文学,
回港后进入大导演胡金铨的公司当副导,从此便与电影结缘。虽然,她只在胡金铨门下工
作了三个月,但胡金铨拍电影时从不论金钱,只计好坏的态度却影响了许鞍华。也因此,
许鞍华往往为了拍一部电影而筹备经年,态度认真。如《半生缘》是她1983年就想拍的一
部戏,但因当时港府不允许回内地取景,而许鞍华认为如果《半生缘》没有弄巷之景便会
美中不足,搭棚取景显得失真,所以只有暂时放弃,直至1997年才搬上银幕,中间的过程
是十四个年头。许鞍华拍电影认真,《半生缘》不是个别例子,例如《书剑恩仇录》拉大
队到大漠,风尘仆仆地走了一年;拍《极道追踪》时又大老远赶赴日本乡郊农村实地取景
。这些都不只是体力上的付出,也是精神上的奉献。
花了20年的时间在电影上,许鞍华的成绩早被认同,但名成不代表利就。不少与她分属同
期的导演早已另谋发展,许鞍华对电影依然不离不弃,为求拍出一部部精彩的作品,她甘
愿苦撑着过日子,甚至为了事业,至今未考虑婚姻,这在名利社会算是一个异数。
《女人四十》饮誉海内外,演员出色的表演应划上一笔。饰演公公的乔宏、饰演丈夫的罗
家英演技精炼,连饰演儿子的新人丁子峻初登银幕,表现也分外抢镜。萧芳芳更因成功塑
造了一位年过四十且面临事业和家务双重挑战的女性阿娥的形象,除囊括港台两地所有电
影奖的“影后"殊荣外,更一举夺得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大奖。
童星出身的萧芳芳,八岁就因在《梅姑》中的出色表现,荣获东南亚影展最佳童星奖。她
与陈宝珠、冯宝宝等共七位年龄相仿的少女,是当时最走红的“七公主",其中又以萧芳芳
、陈宝珠最为瞩目,她俩的影迷当年还为拥戴各自的偶像互相争执,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虽然当时萧芳芳十分走红,但她渴望读书,渴望过一种正常的学习生活。23岁那年,她
终于有机会远赴美国,在纽泽西州西顿贺尔大学学习大众传播,三年苦读,她如期拿到学
位踏上归途,这次留学,对她来说真有脱胎换骨般的意义。回港后她出演了《广岛廿八》
等一系列电影,她在这些影片中的表演和过去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脱离了“玉女"形象,从
一个本色演员转变为性格演员,这是一种蜕变,从此她的演出天地更加广阔,也拥有更多
优势。1975年,她凭《女朋友》一片获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同时又在西班牙影展上获最
佳女演员奖。
从80年代开始,萧芳芳减少了拍戏量,便质素却大有提高,1981年初演电视剧,就拿到金
钟奖最佳女主角奖;1988年凭喜剧片《不是冤家不聚头》摘取“金像影后"桂冠;而《女人
四十》和次年的《虎度门》,又给她带来七座奖杯,可以说是各大影展的常客,不过,她
的演技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得奖是水到渠成的事。萧芳芳自己却很谦虚地表示自己在
表演上仍有不少缺陷,得奖只是运气好而已。或许正因为她的永不知足,不断追求进步,
她才可以取得今日辉煌的成就。
--
我的桶不装茶叶
装茶叶的不是我的桶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1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0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