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zcwjf (渔火分神), 信区: Movie
标  题: 纤浓简古,至味淡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我看《海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5月28日17:40:12 星期二), 站内信件

是转得,呵呵
一 开头
  
   5月的傍晚,一个人在宿舍看罢《海上花》。耳边还是长三公寓里宴席的觥筹交错
与甜腻的吴侬软语。阳光透过窗帘,昏黄的色调尽染房间,象电影中那盏古旧的桐油灯
那样弥散的暗淡光线,泛在细碎微黄的纸页上,晚风拂动,象在娓娓道来着一段又一段
关于旧上海的故事。
  
  
   于是在这个本该锻炼的晚上,忽然就有了一种恍惚的感觉,我提起笔决定认真写点
什么了。
  
  
  
  
  二 张爱玲
  
   “书中写情最不可及的,不是陶玉甫与李淑芳的生死恋,而是王莲生沈小红的故事

  
  
  
   我从图书馆借来韩邦庆的原著,可看到一半就忍受不住了,“看官三弃海上花”所
言不虚。所兴拾起床头的那本《倾城之恋》打发起时间来,刚翻到开头,却一下子惊住
了。
  
   "胡琴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了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
不问也罢!......胡琴上的故事是应当由光艳的伶人来扮演的,长长的两片红胭脂夹住
琼瑶鼻,唱了,笑了,袖子挡住了嘴......
  "
  
   我无从考定侯孝贤拍片时是否受了《倾城之恋》的启发,但见这一句,心中已认定
这是对电影《海上花》最好的注脚了。
  
  
   翻到小说的结尾:"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处。她只是笑吟
吟地站起身来,将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
  
   这让我回想起电影结尾沈小红与戏子亲昵地相处,脸上依然挂着浅浅的笑容,仿佛
王莲生就不曾存在过似的。生活还在永远这样在分分合合、爱爱恨恨中继续下去,只是
人已非了。
  
   候孝贤与张爱玲两者要表达韵味是何等相似!
  
   张爱玲说:“书中写情最不可及的,不是陶玉甫与李淑芳的生死恋,而是王莲生沈
小红的故事”,电影中李,陶的爱情只在开头廖廖几语,赵朴斋、陆秀宝等人干脆就只
字不提。张爱玲与侯孝贤此刻又想到了一处,李、陶的故事充其量只是经典的痴男怨女
故事的青楼版,但是王、沈的感情是互激的、互动的,两人处于平等的地位,都有感情
的大量付出,一旦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就会情海生波、由爱生恨,所以沈 小红才会怒打蕙
贞、珠泪暗垂;王莲生发现沈小红养戏子时怒不可遏、大闹荟芳里。青楼小说中倌人与
恩客之间的爱情能写到这个程度也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了。《海上花》的情与景如果仅
仅用“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就提练出来,看来是太间单了。人的复杂感情,空间与
时间都是符号,最深层底里的东西,却是那颗永远不愿意被冷落的心。
  
  
  三 朱天文
  
  “电影当然不要忠于原著, 照搬成电影的,没有成功的。”
  
  
   应该说文字跟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文字带来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和字里行
间的丰富内涵是影像所无法表达与替代的。从这点看,连朱天文自己都承认,改编张爱
玲的电影没有一部是成功的,包括《半生缘》,包括《海上花》。
  
   而电影毕竟有它优于文字的地方,当侯孝贤的摄影机以一种冷静、客观、超然事外
的态度对待故事里的人和事时,已经告诉了我们,此刻的〈海上花〉是侯孝贤而不是张
爱玲的了。
  
  
   若水三千,各取一瓢。〈海上花〉被侯孝贤带到嘎纳参展时,面对法国解放报的采
访,侯孝贤曾说了如下一番话:我对说故事没兴趣,我的注意力总是不由自主被其它吸
引过去,我喜欢的是时间跟空间在当下的痕迹。而人在这个痕迹里活动,我花非常大力
气来追寻这个痕迹来捕捉人的姿态神采,对我而言这是最重要的。
  
   由此可见,不加任何评价地把长三的生活片断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是侯孝贤拍摄此
片的主旨,恰恰也暗合了韩邦庆原著里平淡而近自然的神韵。
  
   于是朱天文跟侯孝贤开始对小说做了惊人的裁剪。李淑芳、陶玉甫的生死恋被抛到
画外,赵朴斋、陆秀宝等人干脆就只字不提,原著的警世与揭黑幕的目的被摒弃。只把
韩邦庆所说的“俱系闲话”的闲字发挥到了极致:所有的故事都在画外发生、展开,只
通过画面上人们
  的言谈讲出来,甚至连一个外景镜头都没有!然而,平淡并非平庸,在影片美轮美
奂的画面之外,如叙家常的言辞之间,有种丰富细腻、妙不可言的感觉缓缓流淌出来了

  
  四 侯孝贤
  
  “我觉得总有一天电影应该拍成这个样子:平易,非常简单,所有的人都能看。但
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
  
   有人说《海上花》是所有侯式电影中最不侯的一部。在其它的影片中,常常把目光
投向台湾乡村的青山绿水或者台湾城市的光怪陆离。那些背井离乡到都市寻梦的年轻人
,遭遇的往往是最初的梦想的幻灭与都市灯红酒绿下的迷失。在这种无所适从的空虚失
落中,乡土成了最后的精神家园。而《海上花》变了乱了怪了,侯孝贤只谈风月,讲述
起恩客与倌人、倌人与倌人、恩客与恩客之间的家长里短、分分合合。
  
   身份特殊了,环镜特殊了,时代特殊了。可候孝贤的镜头还是象一只眼睛,透过他
的眼睛,在平淡的叙事中白描出一幅悲欢的画面。虽经过了太长的岁月的距离,我们却
感觉出人物心弦的每一次鲜活的拨动,都让自己产生着共鸣。
  
   细细剖来,侯孝贤竟用了四个极致的手段来达到他白描的目的。
  
   1 极致的镜头
  
   侯孝贤最擅长在长时间的镜头调度中,拍出了淹没在時间与空间流动中,不胜唏嘘
的人事变迁。这种道家般的人生态度和影像风格结结实实地给电影打下侯的印记。《海
上花》不仅如此,更是极致到一场一景,一景一镜头。100多分钟的电影,竟只有40多个
镜头!四十多个镜头,恰如40多个细碎的妓院生活切片,巧妙的达到如此的家常如此的
日常的效果。
  
   2 极致的质感
  
   电影观罢,没人不赞叹服装和布景的华美,饰物用品铺排的独具匠心。蒋调评弹《
杜十娘》及幽咽的若有若无的丝竹之声,昏黄如朦胧的梦境的暧昧颜色,将一种纯粹的
东方的质感一点点的演绎出来了。
  
   用侯孝贤的话说:在考据跟复原的过程中,一种新的生活质地被创造出来。这个或
许就是候孝贤要的东西---电影的底色与质感。
  
  3 极致的声音
  
   真是难为了上海话不大灵光的梁朝伟,候孝贤用上海话来讲述这个故事,让这些外
地人门吃尽苦头。梁的台词只好被设计得少得可怜,羽田美智子无奈找了陈宝莲来配音
,说个不停的只有潘迪华,李嘉欣这些老上海了。如此一弄,到是背离了张爱玲的翻成
白话的苦心,但最大限度的生活化起来了。
  
  
  4 极致的后景空间
  
   候孝贤在后景上也做足了文章,片子很多镜头中,前面人物在说话、做事,但吸引
观众的往往是后景里发生的事情:烧烟的、送饭的、倒茶的......强烈的生活实感扑面
而来,这那里是戏,倒象是观众无意中闯入了他们的生活。
  
   十里洋场, 华丽颓唐,两个世纪前的故事,这样被候孝贤看似平淡的展现在面前
。假如让我用16个字来形容这部电影话,那就是:纤浓简古,至味淡泊,不着一字,尽
得风流。
  
  
  五 钟阿城
  
  “电影场景是质感,人物就是在不同的有质感的场静活动来活动去除了大件之外,
场景的小道具的铺派,铺派出密度,铺派出人物日常的性格”
  
   2black说海上花太精致了。
  
   的确如此,据说侯孝贤为了逼真的各式道具、服裝、布景,几尽考究之能事,花了
近上亿的成本,抵押了两栋房子,力求視觉效果呈显出來的完美。为此,原钦定的女主
角张曼玉托阿城从云南带来真鸦片,梁朝伟等人一遍接一遍练习点烟枪,已达到自然的效
果。美术黃文英更从两年前就开始准备研究当时的生活环境与穿着,在大陸订购服裝,
来精雕细琢海上风情。
  
  
   契诃夫曾说:舞台上的道具是有用的,墙上一把枪的出现是为以后主人公自杀埋下
伏笔。可到了阿城这里竟变了!海上花里充斥着看似无用的瓶瓶罐罐。看到阿城得:电
影场景是质感,人物就是在不同的有质感的场静活动来活动去,除了大件之外,场景的
小道具的铺派,铺派出密度,铺派出人物日常的性格。我才恍然大悟,钟阿城与候孝贤
对美学的观点竟是如此一致,几尽能事的铺陈只是为了复原出生活的质感跟密度,建立
日常生活的况味啊。
  
   试问华语电影人中还有谁是如此独具匠心?
  
  
  六 结语
  
  
   海上花开,海上花谢。《海上花》里两个世纪前得灯红酒绿,如花也怜侬从花海中
掉落地上的一场大梦。
  
   繁花海面,却道是:睡梦成真,转身浪影汹涌没红尘,残留水纹 ,空留遗恨 ,恰
似水影泡沫,是我一生!
  

--
为赋新词强说shit!
我不但要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孩子,而且我越发的对好莱坞没有了兴趣。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7.21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