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ke (Ashram), 信区: Movie
标 题: 放大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0月01日09:53:04 星期二), 站内信件
放大
文 /paristexas
这是一个类似侦探的故事。摄影师托马斯在一个公园的草坪上跟踪偷拍了一对似乎
沉湎在热恋中的男女。那个女人(简)发现后,近乎疯狂的要夺回照片底片。托马斯虚
以应付之后,立即着手放大照片,并将可疑之处一再放大,终于在草坪的竹篱背后发现
了一个持枪的男人。这竟是一次蓄谋杀人。此后不久,托马斯再次在照片上发现了那个
男人的尸体。他重返公园,发现了树下陈尸,但同时他的工作室却糟洗劫,照片与底片
一空。他在街上跟踪一个象简的女人,却莫名其妙的卷入了一场夜总会骚乱,他向朋友
求救,却与他们一起吸毒终宵。第二天当他重返公园时,尸体已踪影全无,只有树间呼
啸的风声。
如果说《红色沙漠》几乎是一次格式塔心理学的色彩实验,那么《发达》对于安东
尼奥尼却是一种内省性的反思型影片。仍然是“城市与人”的故事,这一次不仅是爱情
的失落,不仅是孤独的绝望,而且是监视与反监视、侵犯与反侵犯、暴力与死亡,同时
影片还添加了一个自指性的副主题:真实与虚构间疆界的朦胧、彻底的不可知论。在这
部影片中,安东尼奥尼似乎彻底的放弃了现代道学家的说教味道 ,放弃了那种俯瞰似的
悲悯,而第一次在他的影像叙事中添加了几分绝望的、自嘲的味道。
也是继《喊叫》、《现代爱情三部曲》及《红色沙漠》之后,安东尼奥尼第一次向
文字与叙事性妥协,这部根据尤里奥科尔达塞尔短篇小说改编的影片,包含着一个类似
侦探故事或者说是对侦探故事的滑稽模仿。主人公是职业摄影师托马斯,他在潜入贫民
救济所拍摄了一套内容残酷的照片之后,预备为影集的最后一页寻找一幅宁谧和谐的景
色。他无意中步入公园,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发现了一对似热恋中的男女,他偷拍了这
一场景,谁知却因此引来了一系列“麻烦”。
一向以科学家式的精细与冷漠著称的安东尼奥尼,为这部影片设置了一个完整的造
型表意结构。作为一个职业摄影师,拍摄黑白照片是托马斯唯一纪录与观察现实生活的
方式。黑白的影像世界是对色彩斑斓的现实世界的简约与重构,它似乎能剥去现实世界
的色彩表象与欺瞒性,再现真实的原貌。然而,拍摄黑白照片,不仅是托马斯的创作手
段,而且也是他占有现实、侵犯他人,并且使自己间隔于观众与社会的方式。于是呈现
为黑白基调的不仅是托马斯的照片,而且还有托马斯摄影工作室——空间的造型基调,
甚至包括托马斯的着装方式——外出时他总是一条白色的牛仔裤,一件黑色的上衣。在
这个黑白基调的内部空间中,托马斯几乎是一副君临一切的主人姿态。
影片以一个玩弄于手指间的硬币的特写镜头注解了这种君临感。似乎是外部世界的
色彩欺骗了人们的观察力,掩盖了真实与罪恶。正是公园里的茵茵绿草,给那宁谧的地
方以一种和平温馨的表象。在这片绿色的映衬下,一对牵手而行的男女只能是爱情,而
不可能是暴力,不可能是将被害者拖往预谋的杀人地点的罪行。正是这种宁静的、无涯
的绿色使托马斯与观众对银幕上赫然可见的尸体视而不见。当托马斯手持胶卷进入暗房
的时候,摄影机平移过一扇草绿色的门,停在一盏闪亮的红灯上。这是一个视觉的预警
:在这扇门背后,草坪的绿色将被揭去,真实与罪恶将大白于天下。罪行终于呈现在黑
白照片上。这是一次黑白世界(影像)对彩色世界(现实)的否定,也是黑白世界的一
次胜利。
但是安东尼奥尼并不是托马斯,被托马斯以拜物教与真实替代物的方式对待的黑白
(影像)世界也有它的疆界。一再放大的照片终于成一片混沌的颗粒,不再是现实被摄
物的对应物,而更像是一幅抽象派的点彩画。彩色(现实)世界反过来嘲弄了他的胜利
者。托马斯被迫重入现实(彩色)世界去追踪追踪者。但在现代城市无名的人群中,他
远不是一个可以君临的主人,而这徒劳的追寻,则以外部空间对内部空间的闯入——工
作室遭洗劫而告结束。两维的、黑白的照片非但未能使托马斯成功的将自己隔绝于现实
与社会,反而使他这个窥视者与侵犯者遭到了现实社会的窥视与侵犯。
安东尼奥尼为影片设置了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结尾:当托马斯三返公园的时候,尸
体早已无影无踪,却发现一群化装成小丑的职业乞丐涌入公园网球场,表演了一场逼真
的网球赛的啞剧:有徒手“击球”的双方,有全神贯注、不时发出无声的“欢呼”与“
叹息”的观众。银幕上一片死样的宁寂。崇尚真实,蔑视虚构的托马斯疲惫、漠然的注
视着者一切。突然,在一记“重扣”之后,“网球”飞出了“球场”,“落在”了远方
的草坪上。赛手与观众一起转向托马斯,以手势和无声的恳求要托马斯为他们拾回“球
”来。托马斯犹疑着,他似乎太疲惫了,已不屑于,也不再能分析真实与虚假。他终于
起步向人们所指的方向跑去,并在某一处停下脚来,从空荡荡的草坪上拾起了什么,空
空的手掂了掂“重量”,而后奋力将“球”掷回了球场。
“比赛”继续进行。摄影机停在托马斯茫然而空洞的脸上,这时伴随着真实世界的
风声,声带上传来渐渐清晰的球拍击球的声音,如同他不再能看到一个真实的形象,托
马斯“听到了”一个虚构的声音。这是一次吉多([8 2/1]男主人公)式的和解,这是托
马斯心灵彻底妥协的时刻:他不再试图分辨真实与虚构,不再崇拜他的类象的“纪实”
,因为“真实是不可认知的”。
--
: .
.:.::.:: http://readred.51.net/like
:  ̄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32.21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