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lsila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 信区: Movie
标  题: 《雏菊》——悲剧在延续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y 28 18:53:12 2006), 转信

《雏菊》——悲剧在延续

  对于一名小说爱好者,在他的精神之恋中,电影顶多只能充当一个“二奶”的角色,看电影是他繁重文本阅读之后的一次欢娱的放松。小说的眼光一直影响着他,就像妻子的眼光一直注视着他的每一次偷情一样,迫使他更快更深地触摸电影之核:故事。一部电影就像一部小说,首先是建立在一个故事之上的。而对一个导演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把一个故事讲圆。

  刘伟强的《雏菊》无疑符合这一要求,它不仅讲完了一个故事,而且用的是小说家也不常用的复调手法。这一独特的处理办法是诱人的,我欣赏的法国小说家昆德拉,是复调手法的忠诚的实践者和捍卫者。二十年前,他写出了风靡世界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十年前,好莱坞将其改编成电影《布拉格之恋》,遗憾的是,该片的导演完全是一个小说门外汉,电影平庸的叙事将小说的魅力破坏殆尽。相比之下,《雏菊》的导演却要高明得多。

  故事发生在荷兰,梵高的故乡。一个女孩,惠英,来自韩国的自由画家,25岁,爱情简历一片空白。正如梵高最喜欢画向日葵一样,她最喜欢的是雏菊。两个男人,一个警察,一个杀手,他们同样都是韩国人。他们先后走进惠英的生活,在异乡阿姆斯特丹,三个人将要共同上演一个故事,女孩将先后爱上这两个男人,而两个男人将同时爱上这一个女人。这一故事包含以下元素:我见犹怜的女主角,警匪之争,三角爱情。如果用惯常的手法讲述,无论是站在三个人中的任何一个人的角度,最终展现出来的都将是一个平庸的爱情故事。导演看到了这一点,他的高明正体现在这里,他选择了另一种讲述方法,他让三个人分别上场,三个人分别讲述的故事最终连缀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这一叙述视角不仅增强了警匪片的悬念,更重要的,扩展了视野,照顾到了除讲述人自己之外别人无法关照到的视野的死角,更为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尤其是更为深刻地解剖了人物内心的困境:在真爱面前,每个人都表现出了人性自私的一面,但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勇敢地作出了牺牲。故事固然是一场悲剧,但展现出一种残酷的美。

  毫无疑问,导演对结构的有效把握是我欣赏该片的最大原因,但仅此一项不足以使《雏菊》成为一部优秀作品。《雏菊》还有另外的亮点,这是一部爱情片,但加入了枪战的场面。两场枪战戏,紧张刺激、干净利落,在时间上,恰好分别处于影片的上下部分。在影片忧伤的爱情气氛中,这两场戏异军突起,分别掀起了两次情感的高潮。子弹摧残和摧毁了主角的肉身,但增加了不可实现的爱情的份量。此外,对于观者我来说,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在影片的后半部分,警察从韩国回到阿姆斯特丹,这已经是他和女主角分别一年之后,他得知惠英有了新的男友,但他还是在一个雨夜敲开了她的家门,另一个男人也在那里。门开的一刹那,四目相对,更确切地说是六目相对。屏幕三分展现了三个人各不相同的表情,但是除了低微的背景音乐,谁也没有说话,她是有话不能说,他们是不知说什么。有的只是沉默,漫长的沉默,像针扎一样疼痛的漫长的沉默。这一沉默深深打动了观众,不用三分钟时间,你不可能从中抽身而出。

  《雏菊》是用复调手法讲述的一个悲剧,从故事的背景被安排在阿姆斯特丹起,这一悲剧已经注定。不得不说,那地方的风景是美丽的,那地方的人群是和谐的,鲁迅说,悲剧就是将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之所以为悲剧,不正因为它诞生于美丽与和谐之中吗?谁要它是阿姆斯特丹,谁要它是梵高的地方呢?一个天才加疯子,他创作了这世上最优秀的画作,有生之年,却过着这世界最该同情的生活,他的生命终结于一声枪响,百余年之后,静美的惠英步了他的后尘。正是从这一联想出发,我相信影片《雏菊》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它要隐讳地告诉我们:从《向日葵》到《雏菊》,悲剧一直都在延续着;而所有的悲剧都源于,人们总在不停地追求完美。

  但是,我们不能停下来,那恰恰因为,这世界充满了虚假的美丽和夸饰的和谐。



--
二十几岁的时候,天才数学家伽瓦罗已经完成他的光芒四射的五次方程代数解法。
二十几岁的时候,哥本哈根的年轻人正坐在咖啡馆里争论“猫是死是活”之量子力
学佯谬。二十几岁的时候,爱因斯坦已经巅覆了整个世界的时空观。二十几岁的时
候,我们在通宵自习室里准备考研……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9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0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