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zcwjf (渔火分神·民工卖刀), 信区: Movie
标  题: 重温“蓝、白、红”(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6月22日11:08:23 星期六), 站内信件

重温“蓝、白、红”
  
  最初看“蓝、白、红”的时候,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中学生。只晓得是很有名的片
子,但也仅仅是有名罢了,看便看了,没有什么特别的触动。那样的年纪,喜欢的是直
截了当和无遮无拦的激情,基斯特洛夫斯基沉静和敏感实在不是自己所能领悟的。
  
  前天,借来朋友的碟,跷了下午的课。最后一部“红”结束的时候,揉着肿痛的眼
睛,明白这次真的是被打动了。
  
  基斯特洛夫斯基在“三色”里探讨自由、平等和博爱之艰难,这艰难牢牢镶嵌在每
个个体的生命历程之中,充满宿命式的无奈。Julie 、Karol和 Valentine,三个主人公
在残缺和破碎里挣扎的种种,被认为是人类共有的命运。于是,影片轻易地超越了意识
形态,对于生存处境的揭示直抵心灵的深处。但我没有感到不寒而栗的孤绝,也没有见
到玩世的幽默,基斯特洛夫斯基最终用温暖的红色拥抱了他的人物,也拥抱了我们。
  
  最令我感动的是,基斯特洛夫斯基用真诚的态度呈现那些哀痛和无奈。他没有嘲笑
生命的艰难,更没有丢弃他的人物。他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甚至忍不住去祝福他们。

  
  一直以来,总是竭力回避着生活中的痛苦。不仅是自己的,别人的甚至也不愿去注
视。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时还坚持说“痛苦是没法分担的”。
  
  我们的文化总以为快乐是好的,痛苦是不好的。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即便明
白了残缺是生命的常态,还是不晓得该如何面对残缺。在那些没心没肺的笑声里,生活
必然的滑向肤浅和平庸。
  
  恍惚中,忆起那些曾被自己竭力抹去的场景。外公去世前蜷缩干枯的身躯、高中里
那个患了白血病的男生苍白的笑容,殡仪馆里撕心裂肺的恸哭和期期艾艾的抽泣……终
究还是不能忘记。为什么我不能如基斯特洛夫斯基一般将这些统统承担下来?承担自己
流过的泪水、也承担别人失神红肿的眼睛、遭着病痛折磨的肉体和爱而不能的悲伤。
  
  难道我不是在“蓝、白、红”里寻到了安慰吗?其实,我比想象中自己脆弱的多,
或者说我们在意识到了苦难的必然之后并不能够马上“轻逸”起来,起码不是每个人都
能够。既如此,还有什么理由去漠视别人的痛苦也回避自己的伤痛?我所缺少的,正是
基斯特洛夫斯基的坦诚。

--
为赋新词强说shit!
我不但要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孩子,而且我越发的对好莱坞没有了兴趣。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33.8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48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