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scream (IrockUroll), 信区: Movie
标 题: 关于基耶斯洛夫斯基《红蓝白》感想之二——《红》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1月23日21:42:30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关于基耶斯洛夫斯基《红蓝白》感想之二——《红》
南来北往的风
三部曲中最先看的是《红》,也许是先入为主,也许是因为影片中美丽的女主
角瓦伦蒂娜,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尽管其余两部也算不错,但是这部影片带给我
的感觉也是最好的。
孤独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人的生存现实,我想“生不由己,必死无疑”完全恰当。
我们每个人都是被抛弃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上来的,因此存在主义说“存在先于本质
”,而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尽管在年幼的时候有父母的呵护
,年轻时有同学和朋友的陪伴,但是还会感觉到孤独和寂寞。因为在本质上每个人
都是孤独的,孤独是人的宿命,这种感觉深入骨髓如影随形,就象空气一样弥漫在
四周。而人们就互相需要对方来克服这种寂寞,相互慰籍相互取暖,通过与他人的
结合方式来超越自我,同时摆脱个人独自面对世界时那种无能为力和渺小的感觉。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实在很多,并且把太多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因此
相互之间实现完全的沟通和交流几乎不可能。人与人之间依然显得那么疏远,相互
猜忌。尽管相互吸引,但是却又相互排斥。而在影片中,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陌生
人之间,比如初次见面时的老法官和瓦伦蒂娜,同时也体现在父母与子女之间,比
如法官一位女邻居与其母亲以及瓦伦蒂娜的弟弟马克与他们的母亲,同样这种情况
也发生在恋人之间,比如瓦伦蒂娜与其男友米歇尔以及奥古斯特与其女友。
影片中离群索居的老法官落落寡欢,总是一付拒人与千里之外的样子。但
是一般说来,人毕竟不是神仙也不是野兽,任何人不喜欢与世隔绝,需要他人的陪
伴。因此老法官看起来尽管是非常冷漠,但是在其内心深处依然渴望与人交流,否
则就想就像瓦伦蒂娜所说的“只要停止呼吸就可以了”,实际上随着影片的展开,
老法官实际上依然无法从女友背叛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因此依然对他人和世界保持
敌意。即使他对邻居电话的窃听也反映出他对交流的渴望,如果对外在世界完全没
兴趣那么他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而傍晚时准时迎接阳光的到来也可以看出他并没
有丧失对生活的热爱,而在遇到了瓦伦蒂娜之后他已经沉睡很久的生命力似乎重新
得到了激发。而在另一方面,由于意外而引起的交往也使得瓦伦蒂娜看到了很多残
酷的人生现实。其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头听父亲电话的小女孩,虽然明知道
父亲有出轨的行为但是为了保持家庭的完整依然保持沉默。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沟通手段越来越丰富,似乎一下子拉近了人们的距
离。而在影片中主要的工具就是电话,电话线就把横跨英吉利海峡的两个人联系起
来,但是影片开头实际上交待物理上的距离依然是很远,但是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
离也许更加遥远。作为一个便捷的通信工具无法实现真正的交流,无法代替人与人
之间面对面的真正的交流。电话它所传递的仅仅是语言,而面对面的交流除了语言
之外还有表情和动作,更加全面也更加立体,因此交流的深度和效果都远远超过了
电话。瓦伦蒂娜对老法官的了解也许要超过她对其男友米歇而的了解。即使如此,
电话的双方总是错过,面对的不是忙音就是空洞的“嘟嘟”声,连简单的交流都实
现不了。
轮回
影片在角色的设计上也比较特别,比如其中两个男主角老法官和奥古斯特
,可以发现两个人之间的经历实在是太相像了,比如两人都是学法律的学生,然后
都从事法律工作,恋人都是比自己大两岁,在考试前几天在掉下的书中发现试题的
内容,并且最后都在感情上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发现在自己女友的双腿中间夹着
一个男人。奥古斯特的遭遇好像就是老法官的翻版,生命在这里进入了一个轮回,
即使从外貌上来说两人看起来什么相似,这当然应该是导演刻意追求的,是否奥古
斯特就不可避免地重复老法官的命运呢?但是影片中似乎又让人感到情况似乎不回
那么糟糕,而给我们的这种希望就是瓦伦蒂娜与奥古斯特成为一对。这就引出了下
面的话题。
缘分
按照柏拉图的说法,男女本身同为一体,因此被分开之后就开始寻找自己
的另外一半,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里还有另外一种与之相似的说法,就
是人是被分成两半的苹果。这些当然都是一种美丽的传说,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和隐
喻。这让人感觉在世界的某个地方肯定会有一个人在等着自己,一方对于另一方来
说都是100%恋人。这给了那些尚未找到恋人的男男女女一种安慰,而对于那些虽然
找到了恋人但是却不完全满意的一些人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在影片中瓦伦蒂娜与
奥古斯特实际上靠的是那样近,但是似乎有时那么远,多少次的擦肩而过,让观众
似乎都感觉到遗憾,并且在音像店可以发现他们喜欢相同的音乐,这给人的感觉似
乎他们两个人是应该会成为完美的一对,似乎总应该发生点什么。但是直到影片的
结尾也没有发生,不过这种可能性依然存在。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住的那么
近,从概率上来说也应该会有机会碰头的,但是这就体现出电影和生活的不同,这
就是导演刻意追求的效果。他们之间总是差那么一点点,不是早一步,就是晚一步
。这与张爱玲小说中所写的“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刚在这里相遇”完全
相反。而这种看起来非常般配的一对无法走到一起的确让人感到遗憾,因此“错过
”的故事对人来说就是很有吸引力,而这就是台湾几米所写的《向左走,向右走》
的主题,最近同名的电影已经上映了。这些东西的销售成绩应该不会太差,毕竟这
个世界上有太多的痴男怨女,这样的故事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把自己代入其中的机会
,自己成为了男主角或女主角,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触景生情内心暗暗惋惜,
这实际上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是一种变相的自我怜悯和自我安慰。
实际上我们在看影片或小说的时候,实际上是“看三国流眼泪”,不过是瞎操心,
为别人着急,恨不得进去把主角的头给拧过来。这是因为我们所处的位置相当于上
帝,知道他们实际上是非常合适的一对,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却并不知道这一点,
因此也就不会感到作为观众的我们所感觉到的焦虑,他们真正的感到地更多是茫然
。
实际上在人的内心深处,总希望能够邂逅自己那另一半,我爱着你,你爱着我
。想一想要是这样该是多么美妙,可惜这只是一种意象,它并不是现实。先不说这
世界上是否存在着理想的另一半,即使存在的话,说不定已经错过了,但是你却有
可能已经永远的错过了。但是也却不会知道这一点,所以也就不会感到太遗憾。实
际上对于一个个人来说,一个人的际遇不见得比作布朗运动的水分子更有规律性。
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在统计上上具有很强的规律性,但是每个个人的命运却很大程度
上是由偶然性决定的。与其与等待想象中的100%恋人,还不如顺其自然,碰上谁是
谁,爱谁是谁!
背叛
人们为了逃避孤独而聚集到一起,但是各自身上的刺又使得彼此分开,然
后又回到一起,然后又分开,如此周而复始。一个人怕孤单,两个人却又相互背叛
,这就是人与之间的命运吗?即使自己能够保持对对方的忠诚,但是如何能够知道
对方是否也和自己一样能够同样忠诚于自己?何况很多人对自己的感情也无法把握
,何况是别人的感情呢?正因为大部分人对自己和他们的忠诚都心存疑虑,因此在
行为上那么多的出轨和背叛也就不足为奇了。如影片中老法官和奥古斯特的恋人的
背叛,瓦伦蒂娜母亲的出轨,还有老法官哪位邻居的偷情。也许就是因为男女双方
都无法完全的信任对方,因此就把希望寄托在宠物身上,比如影片中的狗,用狗做
伴当然有比较明显的好处,它不会辜负你的付出,永远不用担心它会变心,一切主
动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它同样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狗与人的交流永远不
可能达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那种深度和丰富程度。但是与人的交流实在是比较复杂
而困难,并且要冒很大的风险,因此这就构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到底是找个男/
女朋友,还是养条狗?。不过就目前的中国来说,前一种选择似乎比后一种来得还
容易些,但是亲密关系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被背叛的风险。
--
爱是一种诗意的宗教。
所有浪漫的起因都被搁置在最深刻的背景里,两颗心不再是空寂的庙堂。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3.4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