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xuhit (lixu), 信区: Movie
标 题: 基耶斯洛夫斯基及其影片简评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Nov 9 21:19:10 2004), 转信
编辑:丢oO丢oO 作者:乐歌 出处:信仰之门 2003-04-24
感到害怕”,奥斯特说。“什么原因?”卡琳问。
“担心将来能否满足你?”涉世不深的奥吉斯特在性爱中感到不安。
老法官说:“只是他碰不到真正的女人。”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仿佛对性爱已经开放自由多了。但在这样的自由伦理中谁有平安吗?卡琳后来投到了一个更有钱更有魅力的大概是事业有成的男人的怀抱里。电话里又传来声音。
“感到很伤心,十点钟了碾转反侧,不能入睡,冰箱里的食物吃完了,不能上街……”老太太对她女儿叙说事情。……“你会替她购物,这样你会心里好受些”…老法官再说:“她若死了几天也无人知道。她需要的全有,只是想见她女儿罢了。”老太太孤单寂莫。亲人之间也竟如此疏离。今天社会人们的亲情也快去失了。贪困的人不仅是在金钱上,贫困也在情感上。人人都有需要别人真诚的关心关怀。人生不仅是在于吃喝,对心灵的关切更加重要。 老法官指着窗外草坪上花园别墅里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正拿着手机打电话。说:“他牵涉日内瓦毒品买卖,我奈何不了他”。……基耶斯洛夫斯基为波兰人民道德处境感到焦虑,他说:“对于越来越扩大的社会生活领域中蔓延的腐败来讲,道德焦虑电影是一种力所能及的选择”。
以红绸为衬景的巨幅广告在大街上展示出来,画上的瓦伦丁的脸被映得绯红。
那位摄影师主动地追求瓦伦丁,而她却在觉悟地思念着米歇尔,盼着他的电话,然而,电话越来越少,甚至充满了火药味儿。
广告词为“生命的一口气”确实生命在呼吸之间,旦夕祸福;人不能掌管自己的寿数。
瓦伦丁知道人是不完全的,有时甚至是脆弱的,但她却以热情抱慰苦难中怆痛中破碎的心灵,她对人心的回转悔改的明天寄以深切的热望。老法官因此而被打动,久已冰封的心化冻了,他为了看到瓦伦丁的反应,他竟跑到法庭自首。
奥吉斯特给卡琳打电话,还是没有人接。他再也忍不住了,抓上卡琳的窗户,见到的居然是卡琳和另一个男人赤裸裸在床上……,奥吉斯特脸上震惊,心灵破碎……。
人天生是孤独的,还有精神和情感巨大的空洞需要不断地填补,于是从一个人怀抱中再扑向另一个人的怀抱,依然无法满足,这世上的人能使我们的心灵饱足吗?让我们不失望吗?生命仿佛轮回,老法官年轻时发生的事情与奥吉斯特的经历如出一辙。两者的巧合是暗示出这个时代的某种带有普遍性的事件,“爱情理想的破碎”今天人们常说的“思想解放自由”的另一面是罪性与解放自由。今天有太多的因素击碎我们“爱的理想”爱怎么可能?爱对于大多数今天的人来说是一种想象,人无能力把握,无力量持守。
日光之下无新事,老法官过去发生了的,奥吉斯特今天发生了,明天该轮到谁遭遇呢?老法官告诉瓦伦丁,他年轻时曾深深地爱过一个女人。谁知竟在大学门口撞上了她正在另一个男人的怀抱里。那个人很有钱……十几年后,那人因豆腐渣工程害死了许多人,由他主审,被判有罪……。
“她对你不忠,但你依然深爱着她”瓦伦丁问。
“我不能满足她所需要的,我总跟着他们,直到她意外死亡的一天,她喜欢有色彩的家俱她美丽照人,自此以后,我没爱过任何女人。”老法官已经无法能够再爱人了,人是多么地不可爱,自己曾深爱过的女人不过如此,世上不存在着想象出来的自己追求的“天使”。爱成为碎片,老法官于是长久地沉浸在麻木、冷漠、绝望黑暗的光景之中。但活着终究不能没有美好不能没有爱。既使爱成了碎片,依然要把碎片捧在手里,一点点悉心地拼合起来。人天生是有缺欠的,这是人性自我的真实写照。但这残缺破碎之美有待拼合。
奥吉斯特决定去英国看朋友,暂时离开这片伤心之地。
瓦伦丁也终于下决心乘船去伦孰找米歇尔。
一阵狂风暴雨过后,老法官在电视上看到英法海峡传来噩耗:由法国开往英国的客轮因气候问题不幸翻船,130多人中仅6个幸存。
电视镜头前幸存者一一走过,解说员介绍到…“其中有两位瑞士人:23岁的学生瓦伦丁…法律学院毕业生奥吉斯特……”红布衬托着他们那可爱又可悲的脸,他们好像认识,却又是陌生。
仅画面上出现瓦伦丁的“生命中的一口气”广告的摄影。也许面临死亡的人们才会震惊,才会思考人生的意义终极价值的问题。也许经过大难不死的“死亡”的洗礼,他们好像有一个新的重生生命。
基耶斯洛夫斯基把对纯净无暇爱的盼望寄托在这一对“新”人身上。
片尾黑色的字幕传出古典的歌声,仿佛从教堂的穹顶上飘下,带着浓郁的宗教音乐的音韵,意味着让人思
--
不要问BBS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为BBS做了什么!!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97.20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