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ke (Ashram), 信区: Movie
标  题: 不与群芳同列的伊朗导演阿巴斯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9月30日13:05:43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不与群芳同列的伊朗导演阿巴斯

来源:www.storyshow.net    作者:佚名  

    谈到电影,极少有人会想起伊朗。
  长久以来,这片绮丽的土地一直由欧美大国把持,即使将焦点对准亚洲,为世人所
瞩目的也是中国、日本、印度等与西方接触较密的国家。相形之下,封闭而又动荡的小
国伊朗完全可以被电影文化界忽略。这一悲哀的境况终于由一位不同凡响的电影导演改
变,他就是现今影迷们不时挂在嘴边的阿巴斯。
  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Abbas Kiarostami)1940年6月22日生于伊朗首都德黑兰,
自小就表现出对艺术的强烈兴趣。毕业于市立美术学院。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走美术道
路,为了生活,便暂且为交警局设计交通海报,同时给儿童读物画插图,后来开始拍摄
广告和短片。对各种工作的尝试为他日后从影积淀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 1969年是伊
朗电影史上不可磨灭的一年--伊朗新浪潮(Iranian New Wave)诞生了,青少年发展研
究院聘请阿巴斯组建电影学系,此后的二十三年间(至1992年),他一直在此拍片。电
影系成为了制作伊朗新电影的温床,而对阿巴斯本人来说,这同样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
转折点,正是从六九年开始,作为一名导演、剧作家、制作人以及剪辑师,他如一颗新
星在伊朗电影工业浪潮中冉冉升起。
  1970年,阿巴斯完成了他的首部抒情短片《面包与小巷》,从中我们已可洞见他日
后集大成作品的艺术风格:纪录片式的框架,即兴式的表演,真实生活的节奏,和现实
主义的主题。而这一切都被他舒缓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积累了几年拍短片的经验,1974
年阿巴斯推出了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旅行者》(当然也只有74分钟),细腻地描绘了
一个叛逆的乡村问题少年,他执意要到首都德黑兰去看一场足球比赛。八十年代,他相
继拍摄了一些反映伊朗学龄儿童面临的问题的纪录片,如《一年级新生》(1985),《
家庭作业》(1989)等等。
   二十余年的从影生涯早已使阿巴斯在本国成为支柱型导演,但他真正登上世界影坛、
确定了其国际大导演的地位,还是在进入八十年代末期以后。1987年,朴素的儿童题材
影片《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第一次让他得到了西方世界的承认,在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
节上拿回了大奖。1990年,阿巴斯把镜头对准了贫苦的大众,拍出了可能是迄今为止他
最钟爱的影片《特写》。一个潦倒的影迷因为冒充著名导演骗取钱财而被送上法庭,阿
巴斯就此进行了纪录片式的采访调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新鲜而独特的手法,交叠着电
影的真实与现实的真实。自《特写》始,导演沿用并发展了这一手法,有意识地模糊纪
录与虚构之间的界限。譬如在1994年完成的《生活在继续》(又译《生生不息》),其
线索即是寻找在《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中饰演主人公的那个孩子。1994年的《穿越橄榄
树林》(又名《橄榄树下的情人》)是关于一个电影摄制组选演员拍片的故事,而该摄
制组正在拍摄的影片就叫作《生活在继续》。正是这种实与虚的交织,使观众强烈地感
到所观看的影片不只是创作出来的艺术品,也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生活。也正是由于
三部作品间微妙的联系,有人将它们称作是阿巴斯的三部曲。事实上,这并不是导演本
人的属意,但它们的确是阿巴斯众多影片中的精品,为国外观众和评论家熟悉且赞赏。
《生活在继续》成为阿巴斯首次携与参展纽约电影节之作,更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罗西
里尼人道主义精神奖和金摄影机奖。1997年,思索生死问题的哲理影片《樱桃的滋味》
为阿巴斯赢得了更大的声誉,于戛纳影展上夺得金棕榈大奖。阿巴斯成为伊朗首位获此
殊荣的导演。1999年他推出了最新作品《风将把我们带向何处》(又译《随风而去》)
,荣获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同时,阿巴斯还不时为他人编写剧本,如八七年的《钥匙》、九五年的《旅程》,
以及最广为人知的《白气球》,都出自他的手笔。
   阿巴斯的电影风格得到了众多著名导演的认同与赞赏,昆汀·塔伦蒂诺、埃米尔·库
斯杜里卡等都对他推崇倍至,新浪潮猛将戈达尔甚至公然宣称,"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
于基亚罗斯塔米!"而黑泽明则说得更为恳切,"很难找到确切的字眼评论基亚罗斯塔米
的影片,只须观看就能理解他们是多么了不起。雷伊去世的时候我非常伤心。后来,我
看到了基亚罗斯塔米的影片,我认为上帝派这个人就是来接替雷伊的。感谢上帝。"
  也许是一个接一个国际大奖,照亮了这位偏夷之邦的艺术家,九十年代,世界各国
的电影评论家和爱好者都关注起阿巴斯的影片,电影学院也把它们当作观摩课的必经驿
站。但凭心而论,看完后能说是真正喜欢的人却委实不多。大部分观众尤其是普通影迷
认为阿巴斯的电影平淡乏味,情节简单,几乎看不出艺术创作的痕迹。那么,难道是他
利用西方社会对神秘东方的猎奇心理浪得虚名?抑或他是继德·西卡之后又一位踏实的
现实主义电影大师?
  我想,理解阿巴斯还是要从他背后坚实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正如他本人曾说的,
"梦想要根植于现实。",他整个电影梦想就深深植根在伊朗这块土地上,吮吸着波斯古
老哲学的养分。所以,他能够耐心且不动声色地关注人们看似极其普通的生活,然后从
中挖掘出深邃的情感世界。早期的作品中,他主要展现的是儿童的精神世界,有别于很
多对孩子怀有爱心的创作者,阿巴斯不喜欢以俯视的角度讲述此类故事,而往往是以孩
子自己的视角来白描身边的事物。从孩子清澈的眼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单纯的爱与不
爱,和面对成人世界的困惑与惶恐。我至今仍记得初看《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时的伤感
,小阿默德为了还桓鲎饕当舅拇η笕舜搅耄擅β档拇笕怂裁皇奔淅聿
K难凵癯渎私辜庇氚耍鞘敲恳桓龊⒆佣伎赡芫匆岩磐说墓露栏校
退骨那牡亟沾娼松阆窕K孀虐退乖睦脑龀ぃ扇耸澜绲纳钣从嗟卣
季萘怂氖酉摺5刈⒌氖贾帐瞧胀ㄈ税ㄇ羁嗳耍欢系靥骄磕切┎倮汀⑵1埂
⒈簧缁岷榱髯笥业母鎏宓哪谛那楦校瘛渡钤诩绦泛汀洞┰介祥髁帧罚际且缘
卣鸷蟮囊晾氏绱逦尘暗模嗣鞘チ死狄陨娴募以埃⒚挥猩ナ畹男拍睢6
匀司竦墓鼗车健队L业淖涛丁肥笨伤狄汛锏蕉シ澹魅斯运劳龅目悸且残碚禽尤
圃诎退贡救送纺灾械某林馗旱!U腔诙云胀ㄈ松畛恋墓鼗常馕坏缬按笫χ鸾バ
纬闪怂钠囊淮筇厣创罅吭擞梅侵耙笛菰薄K3J窍染龆ㄔ谀骋坏厍纳悖
儆诘钡靥粞⊙菰保瘛洞┰介祥髁帧繁旧斫驳木褪钦庋那樾巍0退沟恼庵肿鞣缭
谝悦餍侵贫任е奈鞣缴桃档缬敖纾ㄓ纫院美澄胛恚┛峙率悄岩韵胂蟮模挥泄
獠识崮康拿餍羌用耍壑诨够嵊行巳ぷ呓缬霸郝穑靠砂退蛊娉绷鞫希鹌
苏庖蛔缘缬暗鹁托纬傻拇常讯匝菰钡某醋餮怪磷畹偷悖?一意孤行"地选用与角
色最为契合的普通群众出演,使观众最大限度地溶入人物(而非扮演者)的命运悲喜之
中。
  你可以认为阿巴斯很浅显,也可以说他很深刻。的确,比起生活在发达资本主义制
度下的众多西方导演,阿巴斯接触、反映的人和事物都要狭窄得多,不够新奇,也不够
大气。尽管做出了许多的尝试与创新,他骨髓里仍然是一位相当传统的东方艺术家,含
蓄而深沉,即使表现地震这样在美国绝对是大片题材的内容,事件本身也根本不是他所
关注的,他摄像机紧紧跟随的是事件之下人们细微的反应,而这"反应",是大多数人既
不关心更不会留意的。在网络情缘盛行、安全套自动售卖机坦然矗立街头的今天,当你
看到一部男主角苦苦求婚、女主角却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的爱情片(《穿越橄榄树林》)
时,就难免替他们急得有些憋气了。文化和生活背景的差异,这或许就是观众感觉与阿
巴斯影片存在隔膜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正是这种差异,使阿
巴斯的作品卓而不群,朴实,细腻,虽不煽情但醇香厚重,别有一番耐人咀嚼的味道。

   阿巴斯电影作品年表:
    1970 《面包与小巷》Bread and Alley (12 mins)
    1972 《课间休息》Breaktime (17 mins)
    1973 《经历》The Experience (60 mins)
    1974 《旅行者》THE TRAVELLER (74 mins)
    1975 《一个问题两种解决方法》Two Solutions for One Problem (54 mins)
    1975 《我是否能够》So Can I (4 mins)
    1976 《色彩》The Colors (15 mins)
    1976 《结婚礼服》The Wedding Suit (54 mins)
    1977 《报道》THE REPORT (112 mins)
    1977 《致教师辞》Tribute to the Teachers (30 mins)
    1978 《第一解决方案》Solution No.1 (11 mins)
    1979 《案例一,案例二》Case No.1, Case No.2 (53 mins)
    1980 《牙痛》Toothache (23 mins)
    1981 《有序或无序》Regularly or Irregularly (15 mins)
    1982 《合唱》The Chorus (17 mins)
    1983 《公民》Fellow Citizen (52 mins)
    1984 《一年级新生》 FIRST GRADERS (84 mins)
    1987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Where Is the Friend's Home? (87 mins)
    1989 《家庭作业》 HOMEWORK (85 mins)
    1990 《特写》Close-Up(100 mins)
    1992 《生活在继续》And Life Gose On(91 mins)
    1994 《穿越橄榄树林》Through the Olive Trees (103 mins)
    1995 《白气球》White Balloon( 编剧)
    1997 《樱桃的滋味》Taste of Cherry(95 mins)
    1999 《风将把我们带向何处》 THE WIND WILL CARRY US (118 mins) 
--
              :   .
             .:.::.:: http://readred.51.net/like 
                :                    ̄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ˉ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33.11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8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