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yteek (反腐先锋@我有问你意见吗.COM), 信区: Movie
标  题: 电影的七段航程——记法国电影大师戈达尔(转)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2月16日12:44:47 星期天), 站内信件


电影的七段航程——记法国电影大师戈达尔                 
   
             
 
   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他具有极高的天赋,在他的面前没有禁区,只有战场;
他对极
限的挑战,多半在一次次的胜利之后,会以一次极其悲壮的失败而告终;他的气愤
和宽容
、他的成见、他的令人恼怒的、爆炸性的简单化;他的思维属于从天际陨落的流星
,常常
照亮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他不在乎别人对他怎么看,因为天才就应该是辉煌、孤独
而矜持
的。  
  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就是这样一位天才。
 
【狂人戈达尔】
  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生于1933年,他是50-60年代法国
"新浪潮
"电影运动的主要干将,要是没有他,"新浪潮"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可能没有那
么高。鉴
于他不断创新的电影美学和法国现实的紧密联系,戈达尔可以被看作是六十年代法
国电影
的关键人物,而这一点,不管世人对他的影片怎样看。当然,一提到“新浪潮”,
人们也
会联想到特吕弗和克洛德·夏布洛尔等人。但是,出于习惯上的宗派意识而将戈达
尔与特
吕弗混为一谈,那么要认识戈达尔的影片就几乎不可能了。我们也可以说,特吕弗
是一类
电影,而戈达尔只是一种电影。
   进入这个"狂人"的世界,你会混杂于"最信任"与"最不可能"的双重矛盾里,渴
望真相
的心灵被浸溺在一个充满复杂、充满各种本没有理由的空间里。所以我们得先了解
一下"法
国电影新浪潮"究竟是什么?
  “新浪潮”是继欧洲先锋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后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响
的电影运
动,它没有固定的组织、统一的宣言、完整的艺术纲领,这一运动就其本质来说是
一次要
求以现代主义的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从电影观念上看,“新浪潮”同
先锋派
一样,向传统电影观念发出了挑战,都是对商业电影的有力打击。从形式上看,"
新浪潮"
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有着不少共同之处,所不同的是,“新现实主义”带有重
大的社
会性,而"新浪潮"却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新浪潮"从战后文化蜕变和震荡中诞生
,成为
20世纪后半期文化变迁和潮流的旗帜。是电影史无可辩驳的光彩一页。其影片作品
不单是
研究的对象、青年学生模仿的样本、部分创作者创作的参照,也是收藏回味的对象
、录像
店出租架上的经典。
   当年的法国电影人让-彼埃尔·梅尔维尔说过:"新浪潮没有特定的风格可言。
如果说
新浪潮确实有某种风格,那就是戈达尔的风格。"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更把戈
达尔视为
毋庸置疑的天才,"在技巧方面,还没人能够如此老练地打破陈规。戈达尔把电影
语言的所
有语法和影片的其他句法都付之一炬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戈达尔在"新浪潮"电
影运动乃
至整个电影史上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
 
【我略知他一二】
   戈达尔的电影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其实,除了处女作《精疲力尽》获得1960年
西柏林
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狂人彼埃罗》获得1965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青年评论奖、《
中国姑
娘》获得1967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卡门》获得1983威尼斯金狮奖和评
审团大
奖外,戈达尔导演的其他几十部影片,并没有给他带来很好的声誉,大多数观众看
戈达尔
的电影,不是不知所措,就是焦躁不安。或许,戈达尔生来就是电影的敌人。
   1959年,让-吕克·戈达尔拍出了《精疲力尽》,这部表现一个彻底的社会叛
逆--笨拙
的盗贼米歇尔的影片,情节极不连贯,场景换来换去,频繁"跳接"的手法既表现了
主人公
内心无主、坐立不安的浮躁性格,又反映了社会的无秩序、无方向以及人怀社会环
境的彻
底脱节。迄今为止,戈达尔在《精疲力尽》中采用的跳接手法在电影美学上都是被
作为"错
误"而列为禁忌的。就是这部电影令所有观众和电影家目瞪口呆,不仅成为"新浪潮
"运动的
导火索,而且还影响了其后几代人的电影观念和电影技法。
   1962年的《放纵》讲述一个妓女娜娜的不幸遭遇,其中既有对电影史百家之长
的兼容
消化,又有自己对电影语法的更新发展:在小酒馆里,摄影机放在人物背后拍摄所
产生的
新颖大胆的构图,随着突如其来的机枪声进行降格剪辑……如此等等,使影片充满
了活力
与生机。1963年充满文化反思的《轻蔑》,戈达尔希望拍摄一种旨在建树新人和新
世界的
电影。戈达尔说:"拍一部片子就是去问自己'我们站在哪儿'的问题。
   1965年的《狂人彼埃罗》显得更为细腻、丰富,电影的基本元素甚至文学语录
都得到
了充分的运用和发挥,这是戈达尔最富艺术性和文学性的一部影片。《狂人彼埃罗
》充满
了色彩,音乐,诗句,它是唯美的,超现实的,存在的,垮掉的,同时又是暴力的
,黑色
的。这是一部"彻底现代"的影片。在众多的黑白片之后,戈达尔引导着我们进入了
一个令
人惊奇的彩色世界。 
   1967年的《中国姑娘》中,戈达尔发明了一种“电影拼帖”的手法。剧情进行
中,他
不断的用标语口号、字幕和人物画像等进行穿插,使整部电影看起来就象是寻章摘
句、七
拼八凑的大杂烩。现在看来,这种具有后现代特征的电影实验,是戈达尔为了替代
好莱坞
电影而采取的一种策略。戈达尔没有打倒好莱坞,但他树立了自己独特的旗帜。作
为一个
电影导演,他用最纯粹和最有创新性的天才的劳动,开创了一代新的影像和声音,
夸张的说
,自从电影到了戈达尔手里之后,"蹂躏"电影就成为他最开心的事。
 
【在给……起名之前】
   戈达尔的影片谋求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同时他利用电影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
在对白
中注入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这些问题的介绍方式并不外乎多数人的口味;必要的
话,他
还拿出属于不超过初级哲学范畴的论据来。所有这些出自于他的"野心"和对电影的
狂热感
情。对他来说,电影首先是一种道德他要通过电影去追求真理;其次电影也是一种
相当于
形而上学的神圣物;最后则是一种"政治",就是说电影可使他更自由地生存,因为
它为他
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认识周围世界的手段。
   在当代的电影导演中,戈达尔是最有争议的一位。对于很多人来说,他是这个
时代最
重要的电影制作者。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戈达尔更烂的导演了
。这样
极端的现象,在他的电影中也展示了出来,就是电影元素绝对的对立。例如,戈达
尔曾写
到:"美和真理有两极:纪录(片)和故事(片)。你可以从任何一极开始。我自
己是从纪
录片开始,最后得到故事片的真理。这也是我一直和职业演员合作的原因。"
 
【继续放纵】
   戈达尔最好的电影公认是他1968年之前的作品,他的前卫性、颠覆性、预言性
都向世
人一再证明了他永远是世界电影史上最前卫的,现在有些导演动辄说自己前卫,特
别是当
一部又一部的似乎是借鉴了不少戈达尔手法的王家卫电影在叫嚣时,我相信他们都
没有好
好看过戈达尔。
   可是68年之后,戈达尔"消失"了,但他既没有离开巴黎,也没有隐藏起来。他
"消失"
了,是因为拒绝再以过去的手法、以体制内传统的方式去制作影片。他拒绝传统的
电影生
产、分配系统,并不意味他放弃了影片的制作。但他后期大部分(虽然不是全部)的
影片是
不为传统电影系统而存在的,不在体制内的生产或分配系统制作或发行,戈达尔也
就“消
失”了。
   不过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上,68岁的戈达尔带来了他的《爱的哀歌》,这部电影
仍然保
留形式上的前进势头。想想戈达尔的年纪和已取得的声望,再想想那些标榜过自己
对电影
的爱好和造诣的人,你就会知道这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他是真的没有将自己视为
大师,如
当初拍摄《精疲力尽》一样,他们在作品中依旧追问:应该怎么拍?
w

--


父亲留给了我一块面包,我要好好的活着!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3.2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