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crther (macarthur), 信区: Movie
标 题: 导演莱尼.瑞份斯塔尔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4年01月03日12:51:46 星期六), 站内信件
http://www.netandtv.com/newspage/htm2003-9/2003910161954887991.shtml
瑞芬斯塔尔逝世了,享年101岁。她走得很平静,没有感受到任何痛苦,就象躺在她的床上
睡着了一样。
1.1902年,她生于柏林一个商人家庭,先是以一个芭蕾舞者成名。有一天,她在等一
列地下铁的时候,瞥到月台对面的一张电影海报,宣传的是阿诺德.范克博士(Dr.
Arnold Fanck)导演的“高山片”《命运山峰》(Mountain of Destiny),这张海报催眠
了她,她先是找到了《命运山峰》的主演路易.特兰克(Luis Trenker),说她想在他的
下一出戏里和他演对手戏,并请他把她的照片寄给范克博士,魏玛影界的“高山片之父”
。那张照片上咄咄逼人的美也把阿诺德催眠了,他马上请她主演他的下一部电影,演对手
戏的是路易.特兰克。到20年代末,瑞芬斯塔尔已是当时的一个偶像,她的高山攀援几乎
憾人心魂,赤着脚,抛弃绳索,向人的极限挑战,向至高无上的力量进军。在那荒无人烟
的积雪地带,自然环境所携带的震慑力兼具大美和大恐怖,而瑞芬斯塔尔的美因此也超越
了“女性、性感、人间”这些范畴,这让塑造了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的冯
.斯登堡(Josef von Sternberg)极为欣赏,对她说:“我可以把你塑造得跟黛德丽一样
举世闻名。”但是另一个人比斯登堡更欣赏她,或者说,更有条件欣赏她:阿道夫.希特
勒把她变成了国社党电影的首席指挥。她也藉此极为天才地成了纳粹政治的美学诠释人。
1933年,希特勒请她为国社党的大会拍摄纪录片,这部影片没有公开放映;但她不久
就接受了希特勒的个人委托,为国社党的1934年纽伦堡军事阅兵拍摄纪录片,这就是她最
为世人激赏和诟病的《意志的胜利》(Triumph of the Will,1934)。摄制期间,第三帝
国向她提供了任何一个导演都梦寐以求的工作条件:无限制的经费,一百多人的摄制组,
包括16个摄影师,每个摄影师配备一个助手,三十六架以上的摄影机在同时开工,再加上
无数的聚光灯听候调配。无与伦比的拍摄条件让瑞芬斯塔尔首创了电影史上的很多摄影技
巧;在大场面的把握上,至今没有一个导演可以声称超越了她。她用情节剧的摄影机角度
来记录这场宏大的阅兵里的个人和整体,又用瓦格纳歌剧的手法来表现这场庞大阅兵的主
角──希特勒成了人间之神。在这部毫无情节可言的杰作里,瑞芬斯塔尔把“纯粹”和“
秩序”当作主人公来塑造,她把希特勒的政治理想表达得不仅前程灿烂,而且显得无限动
人。这部影片后来获得了威尼斯影展的金奖。
之后,她受国际奥委会所托,为1936年在柏林召开的奥运会拍摄一部纪录片,《奥林
匹亚》(Olympia,1938)因此成了她的经典之作。1938年4月20日,《奥林匹亚》首映,
正好是希特勒的49岁生日。她的这份辉煌礼物后来在电影史上得过四个大奖,但同时也永
远地成了她的污点,因为在当时和现在的众多影评人看来,她把“奥运会转化成了法西斯
仪式,旁白中不断出现的`战斗`、`胜利`字眼,都透露了创作者的法西斯信念”(焦雄屏
,《电影法西斯》)。不过,这部影片所记录的人体之美和仪式之美的确让以后的电影人
叹为观止,人和速度和力量的结合在瑞芬斯塔尔的摄影机之下,显得象神话一样。法西斯
美学波澜壮阔地侵入人心,她先是把竞技变成宗教,然后又把宗教变成“意志的胜利”。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21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8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