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yteek (反腐先锋@我有问你意见吗.COM), 信区: Movie
标 题: 好莱坞导演之马丁·斯科西斯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2月16日12:35:10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在好莱坞这个充满艺术泡沫的圈子里也存在着这样一位导演:在好莱坞工作近
三十
年,却从未因商业目的而拍摄一部“大片”;在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等人依靠上亿
美圆
和电脑特技吸引观众的同时,却始终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以电影冷静地剖析着社会
和人
类的种种顽症;在好莱坞只崇尚商业结果的环境下,却一直坚持自己的意愿,不遗
余力
地追求电影语言的探索,这个与众不同的导演就是有“电影社会学家”美称的马丁
·斯
科西斯。
1942年11月17日,马丁·斯科西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市的一个熨衣工家庭,父母
都是
虔诚的意大利裔天主教徒。斯科西斯一家所处的皇后区是纽约著名的“小意大利”
区,
这里居住着大量意大利移民的后裔,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宗教文化和生活理念。多
年以
后,这种“小意大利”式的生活背景赋予斯科西斯以无数灵感,他的作品始终带有
美籍
意大利裔文化的烙印,其中《谁在敲我的门》、《穷街陋巷》和《愤怒的公牛》等
影片
就完全以这片街区为根基创作的。
与自己作品中那些从小就跟着黑手党东跑西颠的小意大利佬不同,童年的斯科
西斯
因患有先天性哮喘病而丧失了在户外嬉戏、跑动的自由。长时间在室内独处、以书
为伴
的斯科西斯,不但形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并且开始对艺术和神学产生兴趣。每
当斯
科西斯病情有所好转后,父亲查理就经常带他去看电影。可能是源于父亲的影响,
也可
能是由于那些电影给他带来了少有的快乐,少年时代的马丁·斯科西斯就对电影产
生了
一种特殊的感情。从中学开始,斯科西斯近乎狂热地泡电影院,收集有关电影的杂
志和
海报,电影已经成为他生活无法脱离的部分。
由于家庭的影响,高中毕业的斯科西斯原本打算成为一位牧师,然而神学院考
试的
落选却使他鬼使神差般地迈进了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的大门。于童年观看的好莱坞及
欧洲
经典影片不同,大学期间的斯科西斯接触到很多“新浪潮”电影,他被这些电影崭
新的
思想与技法所深深吸引,也从此下定决心要拍出属于自己风格的电影。在纽约大学
接受
专业电影教育的同时,斯科西斯还亲自指导了《你这么好的女孩在这里干什么》和
《那
不仅是你,穆瑞》两部短片。
1966年成绩优异并已取得硕士学位的斯科西斯在纽约大学留校任教,值得一提
的是
当时他的学生中就有后来名声大噪的奥利佛?斯通。在这段时间里,斯科西斯利用
课余时
间拍摄了一部影射越战纪录短片《剃须记》,并参与了一些影片的剪辑工作。
1967年,
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斯科西斯踌躇满志地着手拍摄自己编导的第一部剧情长片《谁在
敲我
的门》。一个偶然的机会,正在纽约大学进行电影短期培训的女学生莎尔玛·斯库
梅克
进入剧组,协助斯科西斯进行后期剪辑。莎尔玛·斯库梅克的剪辑风格与斯科西斯
的电
影手法相得益彰,这次成功的配合也开始了他们两人此后三十余年的无间合作。但
是除
此之外,这部付出很大心血的处女作却没有给斯科西斯带来其他任何好运。在芝加
哥影
展上,《谁在敲我的门》这部反映美国意大利裔青年生活的低成本影片没能引起人
们丝
毫的注意,更不用说发行商的青睐。为拍摄此片已经从学校辞职的斯科西斯大受打
击,
对当时浮华的美国电影失去信心,决定去欧洲发展,于是前往荷兰闯荡。然而事与
愿违
的是,在荷兰斯科西斯也没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他所追求的电影无法为制片人理解
,在
阿姆斯特丹的那段日子里,他不得不一直以剪辑为生。1968年底,斯科西斯再次回
到母
校纽约大学任教。1970年5月,美国东海岸群众反对越战的运动达到高潮,斯科西
斯为其
中精神感动,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拍摄了出色的纪录片《街景》。与此同时,一位
B级片
商同意发行《谁在敲我的门》,这部尘封已久的处女作终于有机会与观众见面了。
(注
:B级片是美国六、七十年代的一种低成本影片,一般作为好莱坞影片的加片在影
院放映
。)
w
--
父亲留给了我一块面包,我要好好的活着!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3.2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6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