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uietsea (大肚子蝈蝈红◎笑看风云), 信区: Movie
标  题: 濮存昕故事: 大器晚成到纵横驰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1月17日09:37:21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关闭窗口

  
濮存昕故事: 大器晚成到纵横驰骋

本栏特约记者:徐林正

总导读:濮存昕告诉记者:“每一个角色的内心深处都是极其光彩的,极其生动、鲜活的
,我说不出来哪个好哪个不好,都是在那段创作经历中极其真诚的表达。1995年是真诚的
表达,1997年也是 ,1999年也是。《最后的贵族》1988年拍的,十多年前的时候,我也是真
诚的表达, 虽然那时好像刚刚出道,但是我回过头来看看,我觉得还可以。你不是一个机械
式的完成,不是一个完成任务式的表演,你是把你的准备,把你对生活的感受真诚地表达出来
。你说演员凭什么干这行,凭什么?凭对生活,对作品,对你要表演的这些人物的理解、想象,
凭这个来演。同时你还要具备艺术表现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这三个‘能力'是你之
所以能当演员最重要的条件。你没有这三条,你不能当好演员。” 
导1 当他读初中的时候,“文革”就开始了,学校不学文化课,面对这求知路上的突然断
层,濮存昕记忆犹新:“数学就学到小数点儿,物理就学个杠杆原理。”后来他一再称自
己的学历是高小水平。
导2 回家的第一个任务抢位子,用汽油桶弄的炉子烤,不烤干的话第二天就只好湿着穿。
东北11、12月份已经寒风刺骨,野外干活必须喝酒,到那里才知道自己能喝那么多酒。
导3 王贵对濮存昕的启蒙影响很大。后来,王贵去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讲课,濮存昕担任
他的助手,王贵写的《陈毅出山》创作谈,濮存昕给自己抄了一遍,深受启发。 
导4 刚开始拍时他很紧张,如其中一场戏是他拿着一束花献给女主角潘虹,应该说:“我
是陈寅”,结果他说成:“我是濮存昕”。成为整个剧组的笑谈。 
导5 甚至有一个观众在报纸中我的广告上写了“哈巴狗,别人让你说什么就说什么,无耻
”寄给我。虽然这种批评有点过激,但是我把它留下来了。
导6 现在我有钱了,我现在有钱了我可以从容地把所有精力放在艺术上,不为五斗米折腰
,我曾经为五斗米折过腰,而现在,我可以不为挣钱而拒绝拍自己认为不好的电视剧。 

戏比天大——人艺院墙下长大的孩子最初思想 

我越来越觉得我是为了当演员而来到这世上的。——濮存昕 

濮存昕说:“我越来越觉得我是为了当演员而来到这世上的。”1953年,濮存昕出生在北
京。他的父亲是北京人艺副院长苏民。濮存昕是在北京人艺的院墙下长大的。濮存昕说:
“我看着人艺很多著名演员从年轻长大, 老了,他们也看着我长大。我印象很深的是谁跟
谁好,谁跟谁吵架了,谁跟谁是一家子,谁跟谁在台上演过什么戏。那时,我似懂非懂地
看话剧,去后台玩,并且和这些大艺术家大知识分子下乡去劳动,一起割麦子,一起在场
院里干活。” 
父亲苏民对戏剧有着执著的追求,对濮存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濮存昕很早就体会到了
“戏比天大”的道理。父亲苏民演戏之前习惯不吃饭,濮存昕常常去剧院给父亲送饭。化
妆室通往人艺舞台有一条长长的黑黑的甬道,甬道的尽头就是灯火辉煌的舞台。但这条甬
道是不让小孩子进去的。濮存昕常常在这条神秘的甬道口等着父亲下场,但当时并没有意
识到他以后的生活会与舞台息息相关。 
濮存昕的小学生涯是在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度过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濮存昕被认为是一位
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就有人让他做一些表演。如朗诵革命诗歌,濮
存昕至今还记得他曾经朗诵的一首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
来人。”濮存昕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表演的快乐是那年快过年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老师
就让濮存昕穿上自己的红呢子大衣,带上一个纸糊的红帽子,脸上粘上棉花,扮演圣诞老
人。他说什么词都忘了,替老师去发放一些奖品,奖品是一毛来钱的小笔记本和橡皮,奖
给在某些学习成绩、手工技术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他的表演受到了大家的称赞和好评
,于是其他班也请他去表演。就这样,作为“演员”的濮存昕大大地露了一次脸。多年后
,濮存昕回忆此事说:“我细细想起,好像是第一次有一种装扮成一个角色的名义,以角
色的名义在表达,你受到了别人的称赞 ,觉得自己这方面还行。” 
小学的濮存昕爱玩爱闹,从来没有当过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之类的“官儿”。许多老师回
忆起当年的濮存昕说:“濮存昕在学习方面不是很突出,但是他热情,爱帮助别人。”就
这样,濮存昕上完了小学六年,当他读初中的时候,“文革”就开始了,学校不学文化课
,面对这求知路上的突然断层,濮存昕记忆犹新:“数学就学到小数点儿,物理就学个杠
杆原理。”后来他一再称自己的学历是高小水平。记者专门就这个问题向濮存昕提问,他
的最高学历难道就是高小吗?濮存昕告诉记者:“在空政话剧团的时候,部队一调查,没
有高中学历的文工团干部,有相当大的比例,为了提高文化素质,部队经国家教委批准,
由部队艺术学院,搞了一个自学考试的活动, 戏剧、舞蹈、音乐,分专业考试取得个中专
文凭,这个专业文凭如果改行干别的了,就不算数了。” 
“文革”开始后,从小爱玩的濮存昕成了红卫兵,成天疯玩,常常几天不回家。1967年初
,濮存昕在北京火车站红卫兵指挥部,和大红卫兵一起遣送那些从外地来到北京串联的人
。他们把没有介绍信的外地人从旅馆中清查出来,直接送到火车站。相当一段时间十三岁
的他几乎吃住在北京火车站。他和其他伙伴经常像《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孩子一样,骑
着自行车闯红灯,胳膊上带着红袖章在马路中间穿行。这无忧无虑无法无天的生活让濮存
昕感到很刺激、很快乐。 
濮存昕真正意义上的文艺表演始于“文革”参加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说快板书,对台词
,舞蹈,他在街头,在火车站,在天安门广场都表演过。这时,濮存昕意识到自己多少有
点文艺细胞。 
1969年3月,中国和苏联在珍宝岛的边境冲突使全国掀起了爱国热潮,一腔热血的少年濮存
昕,和许多知青一道喊着“保家卫国”的口号,去黑龙江插队,就这样,濮存昕在那里度
过了8年的边陲农垦生涯。 

信马由僵——北大荒牧马人的八年磨难 

北大荒长时间的生活,是磨难,也是考验,大悲大喜能增加人对人生的理解能力和承受能
力。这对于一个男演员尤其重要。比如割麦子,北大荒的田垄长得望不到头,你得一垄一
垄、一刀一刀地割,那腰累得像折了一般地痛,至今记忆犹心。……直到现在,我总觉得
我演话剧就像割麦子,一天一场戏,八九百观众,几十场、上百场演出才几万观众,目标
很远,但你必须一步一步往前走。对困难有较强的承受力是那段生活给予我最大的锻炼。
——濮存昕 

濮存昕在北大荒所在单位是黑龙江建设兵团二师15团,属于“文革”期间特殊的一个建制
,北京市十几万热血青年都去了那里。 
1969年8月,濮存昕刚到边疆正碰上三江平原发大水,濮存昕和大家在水中捞麦子,艰难的
生活从此开始。两个月后,他又参加了架线营,架设通往虎林珍宝岛的第三条国防电话线
路,一架就是两个多月。“沼泽地那么厚的冰用镐刨开,用砂轮打磨锋利的铁锹连泥带水
带草根挖出一米多深的坑,杵上线杆再和着泥水埋上,一天的活就干完了。由于穿棉衣干
活不方便,反正一干活全湿,干脆穿绒衣、绒裤尽快干,干完之后爬上来忍着寒风脱个溜
光。赶紧套上干的棉衣棉裤回营地, 回家的第一个任务抢位子,用汽油桶弄的炉子烤,不
烤干的话第二天就只好湿着穿。东北11、12月份已经寒风刺骨,野外干活必须喝酒,到那
里才知道自己能喝那么多酒。一仰头,大半瓶白酒就下去了。”在濮存昕的记忆里,那一
幕幕仿佛就在昨天,感到非常清晰。 
就这样,濮存昕在北大荒牧马,春种,秋收,还经常在田间地头演出,大有在此扎根一辈
子的决心。1970年,濮存昕在业余宣传队演的京剧《沙家浜》中饰演了县委书记程谦明,
这是濮存昕生平主演的第一个戏剧角色,当时连装都是自己化的,那年他才17岁。 
随着时光的流逝,寒冷、寂寞、饥饿、枯燥等艰难的生活侵吞着知青们的热血和激情,濮
存昕那种革命热情保持得不比别人长多少。有一次,参加夏收劳动了一天的濮存昕,拖着
疲惫的身子和灌了铅的双脚走回连队,他看到当地职工,利用田间休息打柴草,腰被压弯
,一步一步走回数里地才能到家,触景生情,濮存昕心里一阵发怵。心想,难道我真的要
在这呆一辈子?他想起来北京的家,“我要回家”的念头猛冷地出现。 
濮存昕爱朗诵。在北京人艺听演员说台词,在中山公园音乐堂星期朗诵会看前辈们表演朗
诵诗歌,渐渐地朗诵成了濮存昕的拿手戏。周总理逝世那一年,濮存昕从北京探亲回到黑
龙江,在文艺演出时给大家朗诵纪念周总理的诗歌,慷慨激扬的朗诵,下面坐的人包括领
导干部毫无反应,一片茫然。 
“边疆是祖国的神经末梢,而且那时消息闭塞,还在还批林批孔批周公呢。”濮存昕因此
感到了孤独,感到精神上的痛苦。 
从那以后,濮存昕明确地告诉自己:我要回家。但返城谈何容易?濮存昕不是独生子女,
没有所谓的“指标”;没有后门儿,考大学也轮不到他;濮存昕思前想后,最终决定走文
艺这条路。当时每年只有12天的探亲假,濮存昕每次回北京都充分利用这12天时间天天找
老师练习发声、练体型,练朗诵。先后考过济南军区文工团、战友话剧团和总政话剧团,
都没考上。主要原因是,黑龙江边上那么远的路程人家嫌麻烦,为了一个演员得跑去黑龙
江去审查,去办手续,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终于“文化大革命”结束了,知青返城了,1977年1月濮存昕回到了北京。但是,他的北大
荒情结却挥之不去,八年的插队经历,对濮存昕的艺术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大荒的
锻炼是大的,比如他放过马,在他拍摄电视剧《曹操与蔡文姬》时,拍马戏便得心应手,
信马游缰,不断地向观众展示他的骑马绝技。有一场戏是曹操要把献帝劫持出来,使阴谋
得逞,到董卓家祝寿的时候,故意马惊了,掉下来,假装胳膊摔折了。拍摄时濮存昕抖了
两下缰绳,马就立了起来,他从马上掉下来,节奏和表演恰到好处,拍了两遍,没有用替
身,赢得剧组人员掌声一片。 
而更大的影响却是精神世界,濮存昕说:“北大荒长时间的生活,是磨难,也是锻炼,大
悲大喜能增加人对人生的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这对于一个男演员尤其重要。男人的形象
中应该有立得稳、担得起的气质,还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面对困难的承受能力,比如割麦
子,北大荒的田垄长得望不到头,你得一垄一垄、一刀一刀地割,那腰累得像折了一般地
痛,至今记忆犹心。这也许对我后来的生活与创作有积极的影响。如果说我这人还比较踏
实,是因为我那时感悟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要做成什么事都得一点儿,一点儿地
干呀!直到现在,我总觉得我演话剧就像割麦子,一天一场戏,八九百观众,几十场、上
百场演出才几万观众,目标很远,但你必须一步一步往前走。对困难有较强 的承受力是那
段生活给予我最大的锻炼。” 

默默无闻——空政话剧团九年磨一剑 

我十分感谢空政话剧团,我没有进过艺术院校。做演员的基本功很多都是在空政学到的,
也包括当兵对一个人一生的操行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尽管我离开空政话剧团已经多年,但
我十分珍视在空政话剧团9年的经历。我事业是从那儿开始的,那9年对我很重要。——濮
存昕 

1977年7月,濮存昕考上了空政话剧团,这一年濮存昕24岁。他是空政话剧团学员班里面年
纪最大的一个, 他学习舞台上的基本技能,练功、练发声,学习专业舞台知识,包括舞台
美术,从最基本的学起 。他在空政话剧团待了9年,9年里他的角色大多是群众演员,演匪
兵甲、乙,也演游击队员,最初他的台词常常只有两个字:“报告”,有时候干脆什么台
词也没有。 
空政话剧团离北京人艺不远,那时濮存昕看到人艺的青年演员有说有笑快乐地在宽敞的排
练厅排戏很是羡慕,他真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当年在院墙下玩的北京人艺当演员。但
是尽管父亲苏民是人艺的领导,但他严于律己的作风根本不会给濮存昕任何一点照顾。 此
时的濮存昕还是那个被人艺的老演员叫着小名“新新”的孩子。 
濮存昕没有埋怨,没有不平,只像当年割麦子一样,跑着枯燥的龙套,一步一步往前走。
他积极要求上进,第一年就被吸收成为中共预备党员,第二年,26岁的濮存昕成为一名正
式的共产党员。 
濮存昕幸运地度过了空政的辉煌期。空政话剧团有三台出名的话剧《九一三事件》《周郎
拜帅》《W.M.》,濮存昕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在《九一三事件》中,濮存昕扮演了一个
只有三分钟戏的飞行员。机会永远向勤奋者敞开,1982年,濮存昕遇到了贵人,这个人叫
王贵。他执导《周郎拜帅》,请濮存昕主演周瑜。5年默默无闻的苦工,终于换回了“丈夫
处世兮立功名”的喷薄而出的吟唱。这部戏充满了很多探索,如表现心理空间无限自由的
舞台造型调度,台上有人说周瑜,濮存昕扮演的周瑜就立即在舞台的一角出现。 王贵对濮
存昕的启蒙影响很大。后来,王贵去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讲课,濮存昕担任他的助手,王
贵写的《陈毅出山》创作谈,濮存昕给自己抄了一遍,深受启发。 
《周瑜拜帅》虽然当年只演了20来场,但这台话剧可谓是濮存昕艺术生涯的转折点,它不
仅使濮存昕成功主演了生平第一个主角,也使濮存昕从舞台的边缘走到舞台的中间。更重
要的,这次成功使濮存昕进入了北京人艺,这座熟悉又陌生的艺术殿堂,这座近在眼前却
又遥不可及的中国百老汇 。当然这也归功于人艺导演蓝天野的不拘一格降人才。 
1985年春节,北京人艺举办迎春舞会,蓝天野老师把濮存昕叫到一边,道:“新新,我想
借你到剧院里排一个戏。” 
濮存昕道:“真的吗?” 
蓝天野就是因为看了濮存昕在《周郎拜帅》的表演,才下决心要借调濮存昕来北京人艺的
。 
他说:“我要排一部戏,觉得你能演,叫《秦皇父子》,想请你来演公子扶苏。” 
1986年夏,濮存昕被借调到北京人艺,1987年一月,北京人艺索性“有借不还”,把濮存
昕正式调入北京人艺。但他依旧忘不了在空政话剧团的日子,濮存昕说:“我十分感谢空
政话剧团,我没有进过艺术院校。做演员的基本功很多都是在空政学到的,我也觉得当兵
对一个人一生的操行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尽管我离开空政话剧团已经多年,但我十分珍视
在空政话剧团9年的经历。我事业是从那儿开始的,那9年对我很重要。” 
在空政话剧团默默无闻的九年苦工,为今后走向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梅开二度:话剧舞台再创辉煌 

演员演一个角色,要明白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他的精神追求是什么,他为了什么活着。
——著名演员于是之当年这样指导濮存昕 

对于濮存昕来说,北京人艺是那么熟悉和陌生,熟悉的是这里有那么多他看着长大变老的
和看着他长大的前辈;陌生的是他起初不适应北京人艺的工作气氛,有点水土不服。开始
排戏的很长一段时间,他根本没有进入创作状态,紧张得要命。但人艺的前辈总是“不遗
余力”地悉心指点。 
在排练《秦王父子》的过程中,蓝天野导演经常让他停下来,重新开始,排练了很多遍。
而扮演秦始皇的郑榕老师耐心地开导濮存昕:“小濮,你不能这样演呀。你不要觉得所有
的台词都是应该强调的。我告诉你一个道理,一般人说一段话都有一个最主要的意思表达
。……你要把每句话都那么强调,你演得很累,观众也听得累。为了你最高的、最核心的
目的,你得轻重缓急地说台词,台词要有思想,要自然地表达潜在的意思,所谓潜台词,
就像溪水,上面的一片叶子跟着水流呀流,到了一个地方形成一个小旋涡。叶子就打转,
尔后又流动起来,水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永远流动着的。”郑榕老师的话对濮存昕有了很
大的启发,他一遍一遍地给自己开小灶, 他常常去景山公园准备角色,闭着眼睛找灵感,
张着嘴巴练台词。 
就这样,濮存昕艰难地融入了北京人艺的“深刻的体验,鲜明的体现”的艺术风格中,而
郑榕的那番开导,濮存昕牢牢地记住了,受益无穷。有一次剧院艺委会来,曹禺带了一群
老艺术家来看戏,这是濮存昕第一次见到了曹禺。但曹禺给剧组和濮存昕泼了一瓢冷水,
他对表演不满意,批评台词不够清晰,曹禺说:“也许我的耳朵不好?” 
那天濮存昕主动向于是之请教,于是之认真思考之后说:“演员演一个角色,要明白这个
角色的内心世界,他的精神追求是什么,他为了什么活着。” 
濮存昕说,我承认当时对表演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上,表演上存在着紧张,不放松的毛病
。后来,林兆华请濮存昕演《纵火犯》中只有三句半台词的群众演员, 他对濮存昕说道:
“来,放松一下,练练。”接着演《巴黎人》,濮存昕终于体验到一种投入而又放松的全
新感受,体会到“我就是角色,角色就是我”的表演佳境。当连排结束后,林兆华兴奋地
张开双臂拥抱濮存昕道:“终于松弛了,太好了。” 
濮存昕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界前辈对他的悉心提携和栽培。如王贵
的最初启蒙,蓝天野的慧眼识珠,郑榕、于是之的真心指点,林兆华的鼓励信赖,还有曹
禺的严厉批评。这些都是濮存昕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使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在人艺众多前辈的指点下,在濮存昕的刻苦努力下,一个起先只能站在人艺舞台甬道口的
濮存昕终于充满信心地站在了灯火辉煌的舞台上。就这样,他在《雷雨》《哈姆雷特》《
李白》《渔人》《天之娇子》《三姐妹-等待戈多》《茶馆》《风月无边》等话剧中都有出
色的表演。成功塑造了濮存昕式的李白、曹植、李渔、哈姆雷特等鲜明的艺术形象,濮存昕
成了北京人艺的绝对主力,同时分别两次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两次获得文化部文华奖
。 

影视弄潮,从大器晚成到纵横驰骋 

我所扮演的大多数角色,我说不出来哪个好哪个不好,都是在那时候极其真诚的表达。—
—濮存昕 

媒体经常用大器晚成来形容濮存昕的影视作品。濮存昕第一次主演电视剧是1983年,他在
电视剧《红叶在山的那边》演一个下乡返城知青,为了纪念周总理而被抓进监狱。第一次
出演的电影是《山重水复》,该片根据陈毅《陈毅出山》的话剧改编,濮存昕演的是一个
游击队小战士。 
这些都是名不见经传的角色,濮存昕的名字基本上是无声无息的。当时的濮存昕渴望成名
,渴望一试身手。但30岁以前,没有人找他拍电影电视。当时许多影视剧组也来找过他,
都只是看一眼,眼神没放光,很快就移开了。因此,他不禁有压抑和不平的感觉。 
在大多数人眼里,濮存昕是一块石头,没有人发现这块“矿石”里面藏着最璀璨晶莹的宝
玉。 
这时著名导演谢晋出现了。 
1987年,谢晋筹拍电影《赤壁大战》,到北京选演员。听说濮存昕在话剧里演过周瑜,于
是他就来到空政话剧团大院找濮存昕。谢晋不认识濮存昕,看见一人抱着孩子在院子里玩
,就问:“濮存昕住哪儿?” 
濮存昕说:“我就是。” 
谢晋说:“听说你演过周瑜,我来看看。” 
那个“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周瑜是就是抱着孩子的濮存昕么?谁也不知
道谢晋是否看中了他,《赤壁大战》最终因资金问题没有投拍。 
当代伯乐与千里马的一次见面就这样随意地结束了,濮存昕与谢晋的那次机缘最终擦肩而
过。 
但谢晋毕竟是影视界最好的伯乐,1998年,谢晋要执导《最后的贵族》,让人打电话给濮
存昕,请他去到上海试镜。 
濮存昕至今连自己也感到奇怪,当时居然没有理会这个电话。细数原因有二,第一,他认
为这件事情没准,要去美国,和林青霞演对手戏,他不敢想象;第二,坐飞机去上海的费
用也是一个问题,当时的生活并不富裕。 
但谢晋既然发现了千里马,怎么肯轻易放过,后来他来北京又一次找到濮存昕,带来了剧
本。濮存昕看了之后很兴奋,根据剧本编了三个片段表演给谢晋看。 
几天后,谢晋从上海打电话让濮存昕去试镜。就这样,濮存昕就成了“最后的贵族”,也
吹响进军影视界的号角。 
但事实上,在拍摄过程中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刚开始拍时他很紧张,如其中一场戏是他
拿着一束花献给女主角潘虹,应该说:“我是陈寅”,结果他说成:“我是濮存昕”。成
为整个剧组的笑谈。 
后来,在《最后的贵族》的首映式上,谢晋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又出了一个演员
。”他指的是濮存昕,他成了谢晋的一张王牌。紧接着,1990年濮存昕在谢晋导演的《清
凉寺的钟声》中主演明镜法师,和日本著名演员栗原小卷合演。濮存昕说:“我很庆幸有
这个机遇能参加《清凉寺钟声》这部电影的拍摄,使我有机会接近佛教文化,对我今后的
为人和从艺有极大的促进,我觉得佛教对于我来说不是崇拜,我是将佛教当做文化来接近
的。 弘一大师有一句偈言,‘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以此言他为自己立了
一个号‘二一老人’,我也为自己刻了一个章,叫‘二一之徒’,我妄称自己是李叔同的
徒弟,这个座右铭应该是对我有影响的。” 
濮存昕说:“是谢晋导演真正把我带到电影环境中去的。”谢晋使濮存昕在从影的艺术道
路上一开始便走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 
记者问:这么多年在演艺历程,你觉得哪部作品最成功,达到了最高艺术境界?濮存昕说
:“应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在不断地进步,但不能说现在的表演一定比过去好,几
年前我演的角色现在看虽有不成熟的地方,但真诚是有的。按照江泽民主席的话,与时俱
进。应该说我也包括大家,现在我们的所有的表达都和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成长过程有很
大的关系的。” 
濮存昕说:“我是个影视作品不太多的演员,基本上是两年拍一部电视剧,《英雄无悔》1
995年,《来来往往》1997年, 《光荣之旅 》1999年,《 曹操与蔡文姬》2001年。近几
年拍的,都是低成本制作的电影, 《洗澡》是1997年底,《说好不分手》是1999年底。 
在这之前的电影我认为我演得最好的应该是田壮壮的那个《蓝风筝》 ,这部片子没有发行
,还有一个是夏刚的《与往事干杯》,我认为是一个比较好的片子。不是说哪个就比哪个
强, 最重要的是我自己,每次演一个角色都与以前有些不同,这个不同的概念不只是标新
立异的差别,而是每一次都有一种从零开始、重新真诚地从无到有的创作态度和创作素质
,每一次创作不可能是重复,不可能是轻车熟路。” 
濮存昕是名副其实的话剧、电影、电视三栖明星,谈起其中的关系,濮存昕说:“现在很
多演员是影视和话剧都能演的,当然有很多人没有演话剧的缘分,但是影视剧三种创作方
式,对每一个演员都是特别好的互补的学习空间,有了影视表演功力和经验,当他们演话
剧的时候就可能更自然细腻更自我一些。有了话剧的经历,比如舞台的夸张能增强内心情
绪的能量,对角色的整体把握、连续表演的能力在演电影电视剧时,表现手段会丰富一些
。” 
从《编辑部的故事》中那个玩深沉的诗人,到《英雄无悔》中气宇轩昂的高天,从《来来
往往》中那个活着有点累的康伟业,到《说好不分手》中的体育节目主持人,从《洗澡》
中的大哥,到刚刚拍完的30集电视连续剧《曹操与蔡文姬》中饰演的曹操, 濮存昕成功塑
造了性格各异,充满激情的人物。对此,濮存昕自己有没有偏爱呢?濮存昕告诉记者:“
每一个角色的内心深处都是极其光彩的,极其生动、鲜活的,我说不出来哪个好哪个不好
,都是在那段创作经历中极其真诚的表达。1995年是真诚的表达,1997年也是 ,1999年也是
。《最后的贵族》1988年拍的,十多年前的时候,我也是真诚的表达, 虽然那时好像刚刚
出道,但是我回过头来看看,我觉得还可以。你不是一个机械式的完成,不是一个完成任务式
的表演,你是把你的准备,把你对生活的感受真诚地表达出来。你说演员凭什么干这行,凭什
么?凭对生活,对作品,对你要表演的这些人物的理解、想象,凭这个来演。同时你还要具备
艺术表现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这三个'能力'是你之所以能当演员最重要的条件。
你没有这三条,你不能当好演员。” 

艺术家庭——对濮存昕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人对我说:你倒是什么都没耽误啊!确实,孩子大了,父母也会有一种成就感。——濮
存昕 

濮存昕出生于革命家庭,父母都是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父亲苏民原名濮思洵,苏民是
当年做地下党员时的化名。40年代便致力于进步话剧运动,在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他先
后扮演过《雷雨》中的周萍、《蔡文姬》中的周近等许多角色,并从事导演和表演教学工
作,曾任北京人艺副院长。 
母亲1957年被打成“右派”,但她一直坚信,自己始终是忠于党的。“文革”结束之后,
母亲把平反以后补发的工资全部交了党费。 
作为北京人艺副院长的苏民一辈子没有向人艺要过一间房, 老两口至今仍住在五六十平米
的两居室里。 
父母对濮存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苏民父子同在剧院,一导一演合作过《李白》《天之
娇子》《蔡文姬》三部话剧。 
谈起自己的家庭濮存昕说:“我和我爱人在一起有20多年了, 我的女儿已经18岁,上高中
,长得挺顺溜的,一米七的个子上街可以挽我的脖子了。有人对我说:你倒是什么都没耽
误啊!确实,孩子大了,父母也会有一种成就感。” 

濮存昕的敏感话题

对于濮存昕,社会和媒体有太多太多的说法,记者专门挑选几个带有敏感性的关键词对濮
存昕进行提问,濮存昕坦然作答。 

大器晚成 

问:媒体经常用“大器晚成”来形容你的演艺经历,你对此怎么看? 
答:都是别人说的,从我嘴里说不出这种话来。因为你出道很晚? 参加这个专业工作,我
24岁以后才真正开始学演戏。当我30多岁了,还什么都没拍过,没人理我。 我真正所谓的
在全国观众中走红了,出名了,是在45岁之后。我没有上过专业艺术院校,没有经过所谓
的正规学习,正规的训练, 这儿听一耳朵,那记一个小笔记。都是东看西看 ,就这么学
的。我是名正在进步还能进步的演员。 

中国首席“师奶杀手” 

问:有许多媒体称你是“中国首席‘师奶杀手’”,指的好像是很吸引女性观众(其实也
很吸引男性),你对这种说法怎么看? 
答:有什么了不起,人家拿你开玩笑,媒体为了炒作新闻,加点作料,加点气氛,不过如
此,大家伙开开我的玩笑,从来没有认真过。 从娱乐新闻的社会需求上看,没有我肯定就
有另外一个人, 娱乐圈在这个时间这个位置上,一定得有一个人满足这个市场这个话题。
 比如小燕子赵薇,没有赵薇一定还有张薇或者李薇,社会一定需要这么一个人。 

流行符号 

问:“而这一个明星,一经出世就迅速被当流行符号拍卖,并迅速在此高速运转的影像时
尚消费中被巨大的离心力抛离出去。”好像对你拍广告曾有一些批评。 
答:流行不是贬义词,我们继承传统,温故知新,如果说我们做的比较好的话,其实我们
也在继承传统同时也在创造传统。这是真的,你是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半个世纪前,赵丹
等老前辈们,代表了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艺术风貌。王心刚等老前辈他们代表五六七十年代
中国艺术风貌。 我们今天,二十一世纪了,历史给予了我们位置,生命、年龄给了我们表
演的权利,你现在是人艺的台柱子,老百姓也认为你是台柱子。你自己一生的责任和社会
联系在一起,你有责任有义务成为这个时代的一名演员。和观众发生了联系,和观众发生
了交流,观众认可了你,锁定频道看你,掏钱买票进剧院看你。 
我们老前辈处的时代没遇上今天的信息时代,朱旭老师演了一辈子话剧,80年代初他演了
一个叫《奖金》的电视剧,播映后的第二天他走到大街上,很多人问他:“奖金发了没有
?”他当时感慨颇多:“毕竟电视剧厉害,昨天晚上放了今儿就有那么多人认出来。”有
了电影电视剧的创作空间,演员的创作生活比过去丰富多了,拍一个好的电视剧一晚上能
有上千万人在看,你在观众中也就有了知名度。 
企业借助演员的声望推广他们的品牌,这也是这个社会非常流行非常合理非常自然的一件
事。我们从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中能体会到中国的革命者那清贫清高清廉的伟大情操,
位卑不忘报国的情怀。然而今天我们的时代不是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了,我们的生活实现了
方志敏的理想,国富民强了,我们有了钱也不见得没有情操,问题不是一个人要不要挣钱
、富裕起来,而是富起来之后你怎样面对财富。通过一些对我拍广告而挣了钱的批评,我
感到真的很多观众在意你,批评你:“你是有文化的,你怎么能做广告。”甚至有一个观
众在报纸中我的广告上写了“哈巴狗,别人让你说什么就说什么,无耻”寄给我。虽然这
种批评有点过激,但是我把它留下来了,我知道在社会中,很多人是在乎你的。很多很多
人喜欢你,也有很多人不喜欢你,真别觉得自己了不起,还有人这么骂你呢。赞美我的信
可能不留了,那些批评我的信要留下来。 

濮存昕个人基金

问:大家关心你的广告,可能与收入有关。
答:三句话,该挣钱的地方要挣钱,不该挣钱的地方半分都不能要,该掏钱的地方一定要
掏, 可以说是我的财富观。 
抗洪救灾了,你一定要掏钱吧,台湾地震了,你一定要掏钱吧。你有钱了才能去掏钱,否
则掏三五百的,那多丢脸,你又不是下岗职工。现在我有钱了,我现在有钱了我可以从容
地把所有精力放在艺术上,不为五斗米折腰,我曾经为五斗米折过腰,而现在,我可以不
为挣钱而拒绝拍自己认为不好的电视剧。 
我在中国青年基金会设立了一个个人基金。 为西藏1000所小学担负报纸订阅,这是我在青
基会的爱心基金做的一个项目。 另一个项目是艾滋病家庭孩子的上学问题,我现在只做了
西部地区的27个孩子。我将一直供他们上学,能上大学就上大学,能上高中就上高中。我
是个被媒体完全公开的人,我一天到晚收到的求助信很多,我很惭愧地说,我做得很少,
我现在做的只是教育方面,我自己学历很低,我不希望我的下一代像我一样。 

预防艾滋病宣传员 

问:你担任了“预防艾滋病宣传员”,最近还主演了第一部艾滋病题材的电视剧《失乐园
》,你有什么感触吗?尽管一般情况下艾滋病是不会传染的,但大家依然对此很恐慌,你
对此怎么看? 
答:预防艾滋病,遏制它的蔓延,最有效的办法是把医学常识告诉大家,我们社会对艾滋
病的知晓率很低。首先要知道, 艾滋病人跟一般的病人是一样的,我们跟他正常的生活接
触是不会被感染的。对艾滋病的恐慌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治疗方法,
但是,如果了解到基本的医学常识,你会打消怕被感染上这个顾虑,艾滋病病毒只是通过
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这三个途径对健康人产生感染威胁。这三条传染途径如果杜
绝了,绝对不会感染艾滋病,这个道理已经经过医学界的确认。 
也许你一生中见不到一个艾滋病患者,你也不必非要去找,但是预防艾滋病的医学常识要
了解,就像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果瓜要洗净一样的当做常识去了解。对艾滋病人的不歧
视意识的确立,就像所有文明标准的确立一样,每个人心目中都要有。因为艾滋病患者除
了三个传染途径,对你没有任何伤害,没有任何影响。如果同事、朋友、家人,得了艾滋
病,你排斥他,歧视他,不允许他在自己的生活空间中出现,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人家一
点不会影响你,你没有必要也没有权利对他不公正。就像一个癌症患者,一个糖尿病患者
一样,他不会传染你。 
为了有效地宣传预防艾滋病,我终于和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合作,在西部农村、一个艾滋
病患者家庭,做了一个与艾滋病患者生活一天的节目,并和他们一家包饺子吃,事实证明
正常的生活接触是不会传染的,他的妻子两个孩子六年来都是健康的,这个节目效果很好
,收视率很高,比我搞10次演讲还有效。 
问:好象你刚参加艾滋病世界大会回来? 
答:我刚从巴塞罗那参加世界艾滋病大会回来,我给政府写了四点建议 :第一,当前所有
公益广告牌,没有一个是和艾滋病有关的。献血有公益街头广告,连储蓄都有公益街头广
告,政府是不是应该指定主要街道的公益广告应该有多少数量是预防艾滋病内容的。 第二
, 对艾滋病易感人群,专门编写发放预防艾滋病的小册子,图文并茂。这些易感人群包括
,吸毒人群,吸毒可以慢慢戒,但你千万别染上艾滋病了。还有从事娱乐服务性行业的,
流动人口包括长途运输司机等等。第三, 以国家的名义,拍一部有关艾滋病的MTV,请最
好的作曲家请最好的歌手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电视台频道密集播放。这个宣传比我这儿出席
一个活动,那儿搞一个采访效果好多了。 第四, 北京有一个图文详实的青少年禁毒教育
基地,能不能指令性地让青少年、中学生在校6年期间,用一个半天看一下这个展览,当作
人生的必修课,这个事意义很大。那么其他城市基本上没有这样一个基地。能不能指令性
地划一个地方,把展览办起来。很多人认为,这个事是无关紧要的,与我无关,但是我想
告诉大家,艾滋病疫情的严重性会像洪水一样,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准备应对艾滋病
对我们的挑战。 
问:好像你在随时随地宣传预防艾滋病? 
答:我很庆幸,这是我演艺生涯之外为社会做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主要原因是我是一个
演员,算是个好演员,我才能做这个事情。你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个知名演员,有一个新
鲜的事情发生了,濮存昕在讲艾滋病,记者也来了,老百姓去街头了,愿意参加我主持的
活动,电视台的节目也参与了很多。我在外面拍电视剧,10天以上的,我马上跟当地电视
台联系,愿不愿意搞一个艾滋病宣传讲座。八百一千人的会场,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作
成宣传教育片。这种方式不同于一个专家,一个医生,一个官员的报告会。 

功夫在诗外 

问:你曾经说过,你有两个与其他演员不同的地方,一个是有过下乡插队的经历,一个是
在北京人艺的院墙长大。是否可以这么说,你所表达的一切,都与你的经历有关或者说“
功夫在诗外”? 
答:是的。你现在所表达的一切,无不和你的经历,和你的阅历有关,对生活的理解到什
么份上,你对艺术,剧本,小说,台词,字里行间的想象力能到哪,你感受到什么东西,
这绝对和你曾经历过的东西,和你阅历中你看到过的东西,有很大的关系。还有一个可以
探讨的问题,什么是本色演员啊,什么是演技派演员啊,其实两者是分不开的。 你个人所
有的修养,你个人所有的性情, 你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的那些丰富,决定了你是不是能
够演好角色,同时你要是没有技巧、没有技能,感受再多你也出不来啊。这根本不可能分
的,既有本色又有演技,才能演好角色,我演的每一个角色里绝对是濮存昕式的。充满了
我个人真切的体会和感受,是以我的感受来表达的。但名义是角色。这个角色给了我一个
高度,给了我一个坐标。我向他扑去,但同时我在拥抱他的时候,是我自己在表达,以角
色的名义来表达我自己,但绝对不全都是自己。不适合这个角色的,我根本没有去利用它
。 是把我身上所有所有和这个角色有关系的潜质同角色的表演连在一起。如果你生活中根
本就是一种平淡无味的一个人,没有任何准备的一个人。你即使有再大的技巧也演不出来
, “功夫在诗外”这句话的道理,应该是这样的。你生活本身的状态决定了你的创作状态
。 

濮存昕式的曹操 

问:不久前你主演的《曹操与蔡文姬》,它是你的转型之作吗?好像在这以前你说过,人
过四十,不会再接“小生戏”了? 
答:曹操是一个太丰富太复杂的角色,我和曹操不期而遇,这是我感到很庆幸的事情,好
象以前我只能演哈姆雷特,现在我可以演奥赛罗、李尔王这类角色了,这也许是年龄的变
化的结果。在少年时期我们就看《三国演义》《说唐》,我48岁的时候终于有一个机会,
没演周瑜,没演赵云、吕布,而是演曹操。要知道建安时期的英雄豪杰,所有人都是失败
者,唯独他是成功的,所以说曹操是个了不起的人,然而他又是一个矛盾的、复杂的一个
人物,他是一个宦官养大的私生子,而这么一个人想得天下,后来真的得了天下了。他又
是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他是大军事家、谋略家、政治家,毛主席对曹操的评价颇高。他
还是一个大性情中人物 。人性中的那些非常矛盾的一种状态,能那么协调地集中在他的身
上。是特别可演的一个人物 。 
问:你演的这个曹操与《三国演义》的曹操有什么不同吗? 
答:这部电视剧不同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一个群英会,曹操只是诸多英雄人
物中的一个。而且我们这个《曹操与蔡文姬》是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不同于罗贯
中,从另一个视角来演绎《三国志》,我们只用了《三国演义》中两段情节,一是美人计
、一是杀吕伯奢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根据《三国志》演义的。今天我们开拓了另一个
角度,把曹操和蔡文姬,放在了一起来演绎历史,我认为不是戏说,我认为这个剧本不是
一个简单的猎取一个题材来改头换面,编成一个通俗的故事 ,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我首
先相信了这个剧本, 我相信观众也会相信这个剧本。 真正一个好演员他能演见功力的角
色 ,当然有很多题材,但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题材领域是传记式的历史人物,你把你自己和
想象中的角色结合在一起弄出了一个濮存昕式的曹操,就像其他形象,如唐国强式的“毛
泽东”,孙飞虎式的“蒋介石”, 王铁成式的“周恩来”,他们都演的非常非常出色。当
一个演员能在表演的创作中进入另一个完全没有预期的人生过程,在世俗生活中根本就不
可能感受和表达的一种人生经历,这是别人做不到的。 


责任编辑:辛加坡 

濮存昕艺术简历 

1970年 17岁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时大演革命样板戏,在京剧《沙家浜》中饰演了平
生第一个角色县委书记陈谦明。 
1982年 空政话剧团,在话剧《周郎拜帅》中饰演了第一个主角周瑜。 
1983年 第一次拍电视剧《红叶在山那边》,饰演男主角吴轲。 
1986年 借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话剧《秦王父子》,饰演公子扶苏。 
1987年 1月正式调入北京人艺。 
1988年 第一次在电影中饰演男主角,在谢晋导演的《最后的贵族》中饰演陈寅。1989年10
月首映。 
1990年 在话剧《雷雨》中饰演周萍。 
在话剧《哈姆雷特》中饰演哈姆雷特。 
1991年 在德国话剧《沃依采克》中饰演吹鼓手。 
在话剧《巴黎人》中饰演罗德兰。 
在电影《清凉寺钟声》中饰演男主角。 
1992年 在话剧《李白》饰演李白。 
1993年 在话剧《海鸥》中饰演柯斯嘉。 
在电视剧《杨贵妃》饰演李瑁。 
电视剧《梧桐梧桐》中饰演男主角。 
在电影《蓝风筝》饰演老刘。 
1994年 在电视剧《长天烽火》中饰演男主角大哥。 
在话剧《阮玲玉》中饰演穆天明。 
1995年 在电视剧《英雄无悔》中饰演高天 
1996年 在话剧《渔人》中饰演钓神。 
在话剧《天之骄子》中饰演曹植。 
1997年 再次复排话剧《雷雨》,饰演周萍。 
在电视剧《来来往往》中饰演男主角康伟业。 
1998年 在话剧《三姐妹-等待戈多》中饰演维尔什宁和流浪汉佛拉季米尔。 
在电影洗澡中饰演男主角。 
1999年 在电影《说好不分手》中饰演男主角腾远峰。 
在话剧《茶馆》饰演常四爷。 
在电视剧《光荣之旅》中饰演贺援朝。 
2000年 在话剧《风月无边》中饰演李渔。 
2001年 在话剧《蔡文姬》中饰演董祀。 
在电视剧《曹操与蔡文姬》中饰演曹操。 

主要奖项 

1993年、1994年两次获得“文华奖”。 
1994年、2002年两次获得“梅花奖”。 
2001年获第二届金鹰电视艺术节最受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 

1977年到1986年任空政话剧团演员,现为北京人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北京市政协委员;国家卫生部预防艾滋病宣传员;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等。 
 

--
    我觉得能不能长生不老,能不能吃到唐僧肉并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以后我们好好生活,把孩子带大。不要像
我一样当山贼。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248.14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4.4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