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endy (森蒂北鼻), 信区: Movie
标  题: 看完再骂也不迟~~2、我是"赵薇军旗装"事件的“始作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Apr 20 15:53:13 2004), 站内信件


1、我是"赵薇军旗装"事件的“始作俑者”(2) 
于蕾  
 

  但是《时装》杂志的纽约工作室从此消失了。同时,杂志被新闻出版署要求停刊整顿
,直到2002年3月才又复刊。

  可以说,杂志最初的"改头换面"是必要的,纽约工作室的成立也是必需的。包括赵薇
的那一组照片,我们拍摄和发表的原始动机同样是很单纯的。而只是因为一个疏忽,这种
后果让人感觉很遗憾。

  
  "赵薇军旗装事件"使《时装》杂志得到了空前的知名度,但是它的效果并不是正面的
。从杂志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我们似乎只得到了一个教训。经过了这个不应该发生的
故事,希望《时装》杂志从此一切顺利。

  我是"赵薇军旗装"事件的“始作俑者”

  我们普遍觉得这组时装图片色调太暗,于是最后选了一张白色调子的图片作为封面,
同时内文的彩页中也选了几张图片。当时谁也没发现,彩页有一张图片,赵薇穿的衣服图
案是“日本海军旗”。

  2001年12月底,正是被"日本军旗装"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我去参加一个唱片公司的
活动。所有的公司都喜欢在年底搞活动,并且规模都做得很大,在当天的现场我遇到了很
多熟人,正在一一打招呼,其中的一个人突然大声对我说--"于蕾,你就是'赵薇军旗装事
件'的始作俑者!我看见杂志了!"他的声音穿透力似乎很强,一霎那,我发现几乎所有人
的目光都投向我这里,我快被这些目光熔化了。

  2001年7月的一个下午,执行主编找我去她的办公室。

  坐下之后,她满面笑容地给我看两组照片,其中一组是杂志纽约工作室在美国实地拍
摄的时装大片,另外一组是在摄影棚里拍的明星宣传照,两组照片的主角都是赵薇。

  "你觉得照片效果怎么样?"主编很高兴地问我。

  我说我觉得不错,"怎么?这期的封面用赵薇了?"我问。

  "是啊,同时还要配合一个人物专访。怎么样?该于大记者出马了。"主编非常会给我
灌迷汤。

  我欣然领命。她把纽约工作室负责人邹雪的电话写给我,说:"马上打电话给邹雪,她
会告诉你赵薇的联系方式,稿子要快,后天上午直接交给我。"

  自从1998年到了《时装》杂志之后,人物专访一直是我做。我的工作特点就是快,因
为在报社工作积累下了好基础。

  赵薇当时正在忙着开拍何平导演的电影《天地英雄》,这是一个男人戏,作为唯一的
女主角她受到了很多关注。这部电影耗资巨大,据说要拍成一部史诗巨片,当时的新闻发
布会引得国内近百家媒体兴师动众地跑到了北京郊区去一探究竟。

  我给赵薇打电话的时候她正在发布会现场,非常嘈杂,而且她的声音和她嫂子兼经纪
人陈蓉的声音非常相似,我一时分不清楚是谁。"现在太乱了,你晚一点再打给我,我们再
约时间。"赵薇说。

  我在办公室耗到晚上8点,又一次拨通了赵薇的电话,她那边还是很吵。

  "剧组的人在吃开机饭,我让赵薇半个小时之后跟你联系,到时候会就安静一点了。"
这次是她嫂子陈蓉接的电话。

  我说采访晚一点没关系,但是一定要尽快做完,因为杂志的周期很紧了。陈蓉很有礼
貌地表示,一定争取当天晚上做完采访。

  只能是电话采访了。大概40分钟之后,我桌上的电话响起,这次是赵薇。

  她的声音听上去有点累。她说自己刚刚接受了十几家媒体的轮访,现在脑子里全是闪
光灯的响声和黑洞洞的一片镜头。

  "你觉得做明星累吗?"我问她。

  "当然累……但是这是我的职业。"她轻叹了一声,说到:"我还是喜欢别人叫我演员。
"

  当时赵薇走红两年多了,她推出了两张销量很好的唱片、接拍了很多个各种各样产品
的广告、主演了几部青春偶像电影,这些全拜"小燕子"之赐。作为一个国内明星,她的走
红速度之迅猛、追星族之众多算是近几年来破了记录的。

  同时,除了接连不断的绯闻之外,也曾经出现了她的好几个年幼的追星族因痴迷偶像
而自杀、离家出走的事例。我知道,赵薇的这个偶像明星做得并不轻松。

  在谈话过程中,我发现赵薇比我想象中要成熟得多,而且她的思路很清晰冷静。

  我问她:"今年你25岁了,是不是已经从'小燕子'似的小女孩变成一个女人了?"

  "我的确觉得自己长大了。而且,好多东西是不知不觉在改变我。我发觉有好多事情不
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一定会发生。我知道自己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
起来,我满喜欢这种改变的。"她说。

  那一次我们在电话里聊了将近一个小时,直到赵薇的手机没电。她给我的感觉是很坦
白和真实,同时也自有一套应对记者的分寸,她对感情问题避而不谈。我想这是长期和媒
体"周旋"的结果。

  隔天我按时交出了赵薇的专访,近4000字,题目是"赵薇:惊变之精变",写了她的近
况和我对于她成熟转变的一些感觉。

  执行主编让我再接再厉,顺便把那组时装大片一并编辑了。在选封面照片的时候,社
长和执行主编咨询了一下大家的意见,看选赵薇的哪一张照片比较好,我们普遍觉得这组
时装图片色调太暗,于是最后选了一张白色调子的图片作为封面,同时内文的彩页中也选
了几张图片。当时谁也没发现,彩页有一张图片,赵薇穿的是“日本军旗装”。

  大家在工作状态里注意的只是图片质量、页码排列和文字是否准确。时尚类杂志向来
和政治离得很远,大家的脑子里普遍都缺乏这方面的意识。而且,我想我们中的大多数人
也许会认识日本国旗,对于日本海军军旗确实没有概念。

  杂志出版之后我曾经给赵薇打过一个电话,是陈蓉接的,她说邹雪已经给她看过杂志
了,她和赵薇都觉得效果不错,还向我道了谢。

  在一切正常地度过了几个月之后,"赵薇军旗装事件"爆发了。

  就这样,我成为了同行眼中的"始作俑者",同时也成为了很多打电话到杂志社的人的
攻击对象。对于这件事情,我承认自己是有责任的。我缺乏这方面的认识,虽然我还是觉
得自己有点委屈。

  不论如何,我应该感谢"赵薇军旗装事件"这段经历,它让我了解到了一个"娱记"所应
该具备的责任感--作为一个"娱记",不仅需要眼疾手快,更需要"心明眼亮"。

  “军旗装”后和赵薇的一次真情对话

  虽然和赵薇的第二次合作没有如期进行,但是通过这一次对话,我们心理上的那片阴
影已经完全消失了。

  2002年7月,一年之后,当"军旗装事件"已经成为过去的时候,《时装》杂志又有了一
个勇敢的决定--重新给赵薇做一次专访,同时拍照。

  社长把这个任务直接交给了我。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吓了一跳,那件已经被遗忘的麻烦事又跳出来了,我想。可是说
实话,我很佩服杂志社做出了这个决定,因为一段时间以来,赵薇和军旗装都已经成为了
大家心里的一片阴影,巴不得早一点把它剔除。

  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是正视问题,我鼓足勇气拨通了陈蓉的手机。一番开场白说得出
乎意料地流利,我首先对杂志给赵薇造成的影响表示歉意,然后说明了我们希望再一次合
作、共同打造新形象的想法。

  陈蓉的态度很温和,她初步同意了我的提议,但是时间却很成问题。"我们明天再通个
电话,我看能不能安排出一点时间。"她说。

  第二天上午,我再次联络到了陈蓉。

  "我们刚刚到了香港,"她有点歉意地说,"过来得很急,而且最近的一段时间都会在这
里拍戏,我想如果再合作需要过一阵了。"

  我觉得有一点遗憾,但是事情也只能如此。

  "你好,于蕾吗?我是赵薇。"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声音,"我们最近要在香港一段时间,
大概一个月之后回北京,到时候我们再联络啊。"

  好象有一片阳光照进了窗子,我觉得豁然开朗:"好啊,等你回来我们再联络。"

  后来赵薇因为的时间问题,《时装》杂志没有能再次与她合作。但是作为"赵薇军旗装
事件"的始作俑者,我心里的那一片阴影已经彻底消失了。

  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结局。

 

--
http://photo.21cn.com/albums/photos/G/U/K/GUKWEI/1036722457.gif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0.46.71.15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