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ekai (不辞职●不自杀●死守紫丁香), 信区: Movie
标 题: 你看你看明星的脸——好莱坞海报程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23日12:21:22 星期一), 站内信件
方块7(9月18日18:48)
相信你还记得98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泰坦尼克号》,以及它那张曾经充斥街
巷的海报:天空中飘荡着杰克与露茜,海平面上驶来一艘巨轮,它承载着主人公的
命运、爱情,只可惜它有一个不幸的名字:TITANIC……
时光荏苒,一年后又是一部爱情片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这就是《莎翁情史
》。在它的海报上,莎士比亚和他的情人像两樽雕像,深情而凝重的耸立着,地平
线上有人面对着夕阳,身影融入了黑暗,画面最黑的地方一行文字点出了主题:
SHAKESPEARE IN LOVE。
这就是好莱坞海报的典型程式:上半部分是明星的大头像,地平线上的场景烘
托着主题,暗示着故事的时间、地点。至于电影的主题,你可以从明星们的表情中
解读出来:出双入对且缠绵悱恻的一定是爱情片,比如《泰坦尼克号》,《纽约的
秋天》;而一脸正气,暗藏杀机的非动作片末属,比如《断箭》、《勇闯夺命岛》
。
海报中的文字也有它们固定的表达方式:最显眼的当然是片名,毫无例外,它们拥
有最大的字号,最出挑的色彩和最核心的位置;明星阵容的列表一般会出现在顶边
附近,字号稍小,但稍加留意一定会看得很清楚;其它的就是广告语、制作公司、
制作人员这些可选项了,对不起,不是所有的行路人都愿意深究这些,所以它们即
使出现,也是最小的字号,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总之设计师会让你目光扫过海报时,一眼就能看到明星们美丽、温柔、冷峻、
宁静甚至恐怖、扭曲的面庞,然后在你稍一愣神的时候,电影标题已经跳入你的眼
帘。你爱这张脸的主人吗?想了解面具背后他的故事吗?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样一
个场景,这一次他是英雄还是浪子?想知道这一切吗,那就买一张票来影院吧!
程式化的设计是电影工业的产物,这些海报在完成的是它们最基本的职能:广
告宣传。它们被装扮成汤姆·克鲁斯、朱丽娅·罗伯茨;它们出现在报纸,杂志,
网络,地铁站,公交车上;它们的唯一职能就是吸引观众去影院。这也容易理解,
现在和明星不相关的产品都要找明星做代言人,那么制片商砸了几千万银子的巨片
,有什么理由不用现成的资源做宣传呢?
这种海报定式有它可取之处:设计起来比较容易,观众也早已习惯,所以容易
接受;在形式上,它的信息量很大,画面布置也达到了匀称。第一主题的明星
face位于顶端,第二主题的电影名称在中下部与它制衡,在画面的中部,甚至背景
,都留给了设计师发挥的空间。
成功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最要好朋友的婚礼》与《七宗罪》的海报。前者
的趣味性很强,并且巧妙地使明星巨像与中部场景接合。朱丽娅·罗伯茨不仅露脸
,还露了一手。看过海报,谁都知道她要做一件多么荒诞的事,也都留下了这部影
片一定幽默有趣的印象。《七宗罪》的背景在一片朦胧中夹杂着许多元素:烟尘、
光束、划痕、钢铁以及许多不确定的东西,它们所传达的信息也是多样的:经典、
犯罪、混乱、恐怖,此类种种交织着,曼延开来。布拉德·彼特与摩根·费曼的头
像仿佛开放于这片邪恶土地上的神秘之花,再加上七宗罪的描述,让人陷入了宗教
厚墙的包围之中。
程式化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对于设计,它限制设计师的思维;对于大众,它
使人群的视听麻木;对于电影本身,除了能换回高额的票房外,它也不能做出什么
有益的启发与补充。
明星脸运用的最过分的一个例子,当属《邂逅乔·布莱克》。根据爱情片定律
,海报上应该有男女两张脸,但女主角克莱尔·弗兰妮的名气实在比布拉德·彼特
小太多,观众能接受亲爱的彼特和一个陌生女子相拥吗?应该不能,设计师的办法
是把弗兰妮翻了过来,就连后脑勺也几乎全融入黑暗。海报上的光线是否合理都值
得怀疑,但观众们接受了,他们要看的仅仅是布拉德·彼特,至于他的恋人,最好
只是一个概念,并不真的存在。
面对着这样的海报,你应该问问自己,我要看的是明星,还是电影本身呢?
--
人生是一条随时改道的河流
只有大海是终极不变的命运
选择爱你
选择一种无法抗拒的宿命
把所有结果
留给时间与风去证明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72.8.23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1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