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Music 版 (精华区)
作 家: dxtl (Terry) on board 'music'
题 目: 崔健:在一无所有中呐喊(7)
来 源: 哈尔滨紫丁香站
日 期: Tue May 27 11:53:08 1997
出 处: bbs@bbs.orange.sjtu.edu.cn
发信人: Jeff_Tian@bbs.ustc.edu.cn (Nikki), 信区: rock
标 题: 崔健:在一无所有中呐喊(7)
发信站: 中国科大BBS站 (Fri May 23 15:46:48 1997)
转信站: sjtubbs!sjtunews!ustcnews!ustcbbs
寄信人: lights
标 题: 崔健:在一无所有中呐喊 --续二
发信站: 华南理工大学 BBS木棉站
日 期: Fri Dec 20 12:42:17 1996
。。。。。。。。。。。。。。。。。。。。
事实上,崔健的《一无所有》一方面包涵着对如今种种贫穷和落后现状的悲叹,
另一方面则是对传统精神祭坛的倒塌之后,也就是西方人所说的“上帝死了”之后的
一种精神虚空的叹息,但是这一切并不是一个悲剧性的闭幕词,而是一个激起人们忧患
意识的大前奏!“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这是中国古人早就明白的道理。然而,
如果当一个民族连自身的贫穷落后都不敢承认,相反还每天在《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之类的歌声中自我安慰,那么这个民族的振兴还能有指望吗?
“《一无所有》……它唤醒了年轻人的灵魂,为自己的未来而使劲地呐喊。”
这才是崔健《一无所有》的真正魅力所在。
至于《一块红布》,那位诗人兼文化界最高长官说的一点不错,它确实有点政治的
涵义,(请注意:我这里指的所谓政治涵义均是接受者所赋予的社会学注释,其中也包
括这位诗人兼长官。因为崔健本人从没说过他这首歌有什么政治涵义)但这又有什么可
大惊小怪的呢?文艺为政治服务不是我们国家历来的口号么?看来问题的全部关键还在
于:《一块红布》中所体现出来的这种政治是对某种政治现象的针贬而不是赞颂。我们
已经知道,《一块红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代人对以红色为象征的十年文革的忏悔
和反思,是对以红色为象征的“革命理论”和政治谎言孳生的“当代宗教”的反叛。而
这种忏悔、反思和反叛都标志着一代人被历史愚弄之后的觉醒和崛起。这有什么不可以
的呢?也许有人会说,这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还提它干嘛?不!我认为,这种想法比
文革本身更具有危害性。因为假如一个民族对自身的悲剧如此健忘,那么这种悲剧的再
度重演就是不可避免的。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善于欣赏悲剧、也不善于记住自己悲剧的民
族。翻开中国的大戏考,真正的悲剧并不少,但大多数人总是喜欢在自欺欺人的大团圆
中以阿Q式的自我安慰来补偿现世生活中的不幸和痛苦。或者,当今人满腔怒火唾骂鸦
片战争八国联军日本鬼子对中华民族的野蛮侵略时,我们又有多少人深思过之所以会造
成这种悲剧的自身悲剧又是什么?——中国人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我们为什么要挨打?
清王朝为什么腐败透顶却仍张牙舞爪?龚自珍到后来为什么唯恐天下不乱?谭嗣同等六君
子为什么被杀掉?“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袁世凯为什么要复辟帝制?1957年
为什么会出现反右斗争?陈世忠的预言为什么如此准确?一代红卫兵为什么会如此愚蠢
地接受历史的愚弄和欺骗?而所有这一切的最终问题都在于: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为什么
会接二连三地出现这种属自身文化性的悲剧?我们的文化病根究竟在哪里?
。。。。。。。。。。。。。。。。
1978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彻底否定“文化大革
命”,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宣言。因为她第一次勇敢地面对自身的错误而予以果断的否定,
这既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又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正是在此基础上,从七十年代末期开始,
在文艺界掀起了一股所谓“伤痕文学”“伤痕美术”之狂潮,它充分表现出一代人对文
革的控诉和反思。更重要的是,这种反思在很大程度上已开始对这个民族自身文化的思
考。
但是作为总是慢半拍的音乐,从那时一直到崔健的出现,还只是在邓丽君、李谷一
以及苏小明之类的柔情细语中消解往日的情感冰冻。一直到1986年,《一无所有》
的问世,才标志着“伤痕音乐”的出现(这词是本书首次使用的)。紧接着一批所谓
“西北风”作品的出现,即是这种“伤痕音乐”的发展,而到了《一块红布》那里,
“伤痕音乐”才在美学上达到了一个高峰。可以这么说,自崔健的《一无所有》和
《一块红布》以及作为一种崭新的音乐形式——摇滚乐的出现,标志着音乐从此作为
一种文化力量,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了美术、电影、戏剧、舞蹈界,甚至也把文
学界抛在自己的身后。而作为一种“伤痕音乐”,它的全部涵义与“伤痕文学”与
“伤痕美术”在本质上没什么两样。不错,它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但只要一个人还算
是一个爱国者,或者只要他对否定文化大革命不表示反对,那么,以往那一切想入非非
或自作多情的感叹还有什么意义呢?
1990年3月26日,西安有位记者在采访崔健时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
“你认为摇滚乐在中国普及之后,会对中国文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崔健是这样回答的:
“中国人有一种服从心理,就象我们只有一块肌肉比较发达,而其它部位都有病。
我希望我们都能通过摇滚乐去发现我们身体其它肌肉及其功能。一个人不可能只有一块
肌肉发达,作为一个人有很多欲望,很多要求,我希望我们能看到自己身上被某种东西
所坏死的不正常的细胞能恢复起来。我们不要总觉得自己很渺小,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
伟大的地方。记得 Beatles有一首歌其中唱到:‘当我十四岁的时候,就是一个伟人!’
在中国文化中我认为应该铸进一种概念,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伟大的。这种伟大,
就是让人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具有独立存在意义和功能的人,而不要老是只知道服从,服
从只能使人泯灭自己,使自己越来越变得渺小,这样就会无形中扼杀自己的创造能力,
而一个社会之所以进步的原因就在于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创造力和伟大的一面去塑造和
构成。我希望我的摇滚乐能帮助别人去发现自己和认识自己。”
--
※ 来源: 中国科大BBS站 [bbs.ustc.edu.cn]
--
※ 来源:·哈尔滨紫丁香站 bbs1.hit.edu.cn·[FROM: bbs@bbs.orange.sjt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8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