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sdf (变量), 信区: Music
标 题: 罗大佑的音乐创作(评论) PART 5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Apr 3 19:06:15 1998), 转信
<图片>发信人: MHTAB.bbs@bbs.dlut.edu.cn (慕容), 信区: PopMusic
标 题: 罗大佑的音乐创作(评论) PART 5
发信站: 碧海青天 (Wed Sep 24 10:19:08 1997)
转信站: sjtubbs!sjtunews!DUT
Origin: rose.dlut.edu.cn
家
的发行, 让许多人感到错愕莫名: 原本被定位成[抗议歌手], [愤
怒青年]的罗大佑, 在这张专辑里显得温情而内敛, 几乎完全感受不到
他前两张作品处处可闻的悲壮气势. 当时任职滚石企划经理的詹宏志
说得很直接: 的创作可能更成熟, 音乐可能更花钱, 更精致, 更动听,
但是的温情与保守, 证明所谓的[抗议歌手]是十足的谎言.]王明辉则
认为, 里呈现的罗大佑[应该是一种经过长期观察,思考环境跟人的依
存关系之后所引发的一种心灵上的疲倦, 那个时候他好像有一种[急着
要找到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的情绪]. 讽刺的是, 向来被视为风格最保
守的反而是罗大佑专辑中送审未通过的歌曲最多的一张.
事隔多年, 罗大佑对这张专辑的处境有更清楚的体会, 他表示当
时自己承受的压力已经超出所能容忍的极限, [自己觉得有很多东西扛
不下来了. 也就是说自己想讲的话已经到了一个顶点]和 翁>掀起的风暴使他被冠上[抗议歌手]之类的头衔, 甚至在当时的政治
环境下同时遭到来自政府当局和党外势力的压力------前者嫌他不规
矩, 后者嫌他不够激进, 风格上的丕变, 其实也代表着打破这促既定
形象的企图. 可惜当内在外在的矛盾都没有获得解决时, 当时的罗大
佑并没有办法独力从这个盘根错节的网络解脱出来. 回头去看, 罗大
佑认为这是一张[企图跳出某个框框, 却又受限于更大的框框], 以致
仍然无法充份淋漓施展的一张作品.
的音乐处理, 的确是罗大佑迄此做最精致, 层次最丰富的一张,
为了追求和前两张的摇滚曲不同质感, 罗大佑亲自赴日聘请资深作曲
家三枝成章为他编曲, 专辑中大部分的歌是在东京录制的.
八分多钟的曲子里加入了胡琴, 月琴, 把乌等传统乐器, 层层叠叠的
音效, 细腻的编曲结构加上罗大佑吟哦式的唱腔, 透露出和前作完全
不同的企图: 则是他首次收录的台语歌, 都替这张专辑增添
了一份贴近故乡土地的眷恋之情, 不仅诚恳地道出创作者内在的渴盼,
也和前作处理爱情时低调抑郁的情绪大异其趣, 是罗大佑专辑中首次
出现明朗温暖, 情绪诉求[正向]的情歌. 浓郁深情的以及潇洒中掩不
住落寞的深切内省之作, 都是罗大佑炉火纯青的
经典歌曲. 而这首唯一对现实直接批判反讽的作品. 反倒和整张专辑
的基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这张专辑出版之后, 罗大佑终于认清他已经撑不下去到了必须离
开自己的----台湾, 远赴重洋让一切[归零]的时候了, 这张专辑为惊
天动地的[黑色革命]划下句点: 那个让无数年轻人顶礼膜拜早已成为
图腾的的黑色身影,就这样不知不觉永远走进了历史.
青春舞曲
是从罗大佑一九八三, 一九八四两年岁末演唱会的实
况录音中选出十一首歌做成的合辑, 出是台湾流行音乐史上第一张演
唱会实况专辑. 据他自己回忆, 早在出版之前就已经打算推出演唱会
实况录音, 而且有出版双专辑(double album)的意思: 但整个计划却
因种种缘故一再延宕, 等到终于问世, 罗大佑已经收拾好
行囊,在唱息内页写道: [也到了我告别一段时间的时候了, 我总不能
骗你说我脑袋里充满着音符......]
这是一张经常被忽视的专辑, 许多人以为它[只不过是现场演唱会
的实况录音], 就匆匆跳过不听, 殊不知这样便错过了罗大佑有脱下黑
衣, 远走他乡之前. 替我们留下最精彩动人的四十分钟,
其实有许多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时罗大佑是第一个以[个人身分]办大型
演唱会的歌手, 在完全没有前例可循的情况下, 所有相关的细节都必
须----从头摸索. 当时参与罗大佑演唱会的工作人员是在不知不觉中[
就地创造历史], 完成了今日看来仍然令人咋舌的高难度工程, 而现场
收音的不尽理想使罗大佑后来不得不重新进录音室, 为,
和重录和声. 也替专辑中某些部份做了若于修补, 而这些[非
绝对真实的修正]也还算谨守分寸, 不致于影响整张唱片所要忠实传达
的临场气氛.
几首在原专辑中并不算最抢眼的歌曲, 在舞台上重获新生. 不能了解的事]节奏放慢. 乐器回归淡薄之后. 那些复杂的长句反而有
了许多让听众参与思考的空间, 罗大佑认为这才是他真正属意的诠释方
式. 而原四平八稳的中板曲式, 在这里成为迎面扑来的炽热摇滚乐,
是罗大佑最放肆的一次演出, 也使这首原本有些劝世腔调的作品变得
怒火袭人. 在里,罗大佑不仅即兴添加了一些歌词, 后来
还独自坐在钢琴前, 把这首歌唱成了柔情万种的晚安曲.
的每一首歌都有水准以上的表现, 从乐手名单可以看到罗大佑网罗了
当时台湾最优秀的演奏人才, 个个都身经百战, 名震一方, 整张专辑
一路听完毫无冷场, 闭上眼睛便彷绋置身爆满的中华体育馆, 要跟着
台上足蹬白球鞋的黑色身影一起嘶吼高唱.
但也是在中华体育馆的舞台上, 罗大佑面对成千上万骚动的歌迷,
第一次感到这种巨大的压力是他无法只身着空荡荡的舞台, [有种被击
败的感觉]. 他不知道把自己当着千万人面前掏乾净之后, 还能剩下什
么来面对自己[我确实是演唱会中那个最孤独的人]他如此写到. 罗大
佑在出版后不久终于离台赴美长住, 这张唱片就这样成为
他[黑色时期]最后的纪念品.
--
※ 来源:.碧海青天 bbs.dlut.edu.cn.[FROM: 202.118.67.46]
------------------------------------------------------------------------
[分类讨论区] [全部讨论区] [上一篇] [本讨论区] [回信] [下一篇]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quark.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9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