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Music 版 (精华区)

作  家: dxtl (Terry) on board 'music'
题  目: 流行乐坛1997
来  源: 哈尔滨紫丁香站
日  期: Fri Jun 27 15:05:48 1997
出  处: dxtl.bbs@bbs.net.tsinghua.edu.cn

发信人: physics (含笑的物理~~真的要忙起来了), 信区: PopMusic
标  题: 流行乐坛1997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Jun 22 08:07:10 1997)

  流行乐坛的1997

  文龙

  流行乐坛,快乐、痛苦或兼而有之的1996年过去了,迎来的是有着某种冲
动的1997年。

  在某种意义上,1997年将是乐坛的一个惊叹号。香港的回归,将使香港多
年来趋于成熟的唱片业操作方式,对正在“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流行乐坛提出更
为严峻的挑战。不敢说香港唱片业已经拥有合理的操作方式,但至少现在我们还没
有找到,所以在此之际我们不妨看看来时的路。

  1996年乐坛,或多或少推出一些专辑,走红了几位新人,但远远不如19
94年那红火的景像令人激动与骄傲。在唱片、磁带销售上,一张专辑卖出几万盒
便已算战绩不错。

  1996年乐坛不景气的原因很多,笔者只想提及其中两点:一是音乐个性不
鲜明;二是音乐制作公司忽略了音乐的本身。

  在红火的1994年,唱片公司推出的作品与歌手定位较为吻合,歌手与音乐
个性均很突出。像黄格选的《伤心是一种说不出的痛》、陈琳《你的柔情我永远不
懂》、潘劲东的《相约》等等。而近两年作品题材选择上,则多以公益性为主,在
孙悦推出《祝你平安》之后,又有《祝福你一生》、《顺其自然》、《祝福》等风
格相似、内容相近的作品接踵而至。公益性歌曲,贴近大众、主题鲜明,政治意义
好,有较好的社会效果,也拥有相当多的听众群。但在另一方面,一类歌曲的相似
性,却也容易让听众过早地“移情别恋”。

  乐坛歌曲失去鲜明的个性,便容易使听众失去兴趣。

  近两年的流行乐和唱片公司养成了一个毛病:勇气不足、信心不足。1994
年的唱片公司,如“天星”、“正大”、“星碟”、“大藏”等,不论其现在的成
与败,但至少它们在当时为流行乐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出了无畏的尝试与很大
的贡献。而今的唱片公司却失去了当年的勇气,在作品选择上一味地迎合大众,投
其所好,变成了歌手追听众,而结果却适得其反。这种做法埋没了歌手本身的个性
,使之成为歌曲的一个傀儡。听众往往反映:“这首歌换了别人唱,也一样能红。


  公司如今在歌手选择上,自费歌手往往是首选,只要歌手有资金制作和宣传。
公司找首好歌,利用传媒关系,便又包装出一位歌星。但这样包装出来的某些歌星
,音乐素质却还停留在卡拉OK水平。这样一来,不但使乐坛整体素质下降,也让
一些素质较高的听众倒了胃口。

  当然,1996年乐坛也有令人兴奋的作品和好歌手问世。如陈明的《寂寞让
我如此美丽》,姜昕的《花开不败》、艾敬的《追月》、李杰的《你的心我的房》
。这些歌手唱着有个性的歌曲,抛开世俗,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音乐路线,反而吸引
了很多歌迷。

  迎合听众,绝不是长久之计!中国流行乐坛只有树立自己的音乐风格,制作出
艺术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作品,才能在音乐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166.111.82.28]

--
※ 来源:·哈尔滨紫丁香站 bbs1.hit.edu.cn·[FROM: dxtl.bbs@bbs.net.tsi]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