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awangwan (霸王丸), 信区: Music
标  题:  荒 漠 乐 思 (转载自旧日《蓝马》)
发信站: 紫丁香 (Sat Sep 20 16:55:02 1997)

发信人: Adah (教授维克多), 信区: popmusic
 标  题: 荒 漠 乐 思 (转载自旧日《蓝马》)
 发信站: 日月光华站 (Mon Jul  1 10:07:27 1996)

     这是一篇老文章。我想热爱摇滚的同志肯定有许多会对它不满意。不过,这
 也算是一家言吧。另外,这篇是作者在大二时写的,时隔数年,我想现在他肯定
 也会对其中的某些部分很不满意的。

                            荒 漠 乐 思

   音乐,你抚慰我的心灵;音乐,你让我在困境里依然有着幻想。你让我忘却忧
 伤,你让我四肢麻木,在刹那间再次陷入生之沉醉。往事……晶莹的酒杯……时空
 迭现……。在魔咒的驱使下,我成了巨人,有提坦们的威风,用拳头捣碎这个废墟
 般的世界。时而,我又漂浮在空中,目光很深、很远,微笑着俯视人世沧桑。━━
 我不就是上帝吗?

   大陆的摇滚乐与一般的港台流行歌曲,差别并不如一眼望去那样大。归根究底
 ,它们都是我们这一时代的产物,都是当代社会中心灵的某种呼唤和需求,无法诉
 诸言语,而只能借助于音乐的魔力。统而言之,我对流行已感到了厌倦━━然而哪
 一种音乐存在着都有它的价值━━流行之为流行总有它的道理。流行歌曲中尽管有
 太多的包装和伪装,尽管翻来复去多半是那几个久已陈腐的主题,尽管它过多地注
 视于自我,尽管……,我有时仍禁不住要被那些明知有掺假的东西所感动。甚至我
 不想承认受到了欺骗。这是大多数人的悲哀,也是音乐的悲哀。这就是社会,或者
 说,命运。
   而摇滚则是歌者自身的一种呐喊和超越,  它传达歌者与听众所共有的某种感
 受,赤裸裸地表现出人之本我,真实地反映了人的异化。━━然而,我对没去听崔
 健的演唱会并不感到十分遗憾。━━闭上眼,我就可以想象出那时的场景。崔健在
 台上忘我地高吼。 看台上人声嘈杂,哨声、呐喊始终不歇。 人群舞动着,红布飞
 扬,仿佛永无停息。置身于这种环境和音乐节律中,人无法不感到悸动━━恰如同
 一个美妙的和弦所给予人们的震动。 人类的本能在这种乐声中得到了极大的宣泄;
 歌者在呐喊中超越了自我,听者于参与中共同感受了这种生之狂喜。
   这并非扬摇滚贬流行,亦非云流行乐与之绝对不相通,更非认为流行乐中没有
 真正震憾人心的上佳之作。事实上,人们有时需要摇滚,有时也需要流行。而罗大
 佑的作品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两者相结合的产物。 那些心灵的独白, 那些叹
 息,那些呐喊,那些希望,都是我所心爱的。还有齐秦的一些歌━━此刻飞入脑海
 的是那首《一面湖水》━━也是一种美且真实。 有人说罗大佑已从一个诗人 “蜕
 变”成为商人,我无法同意。罗大佑在后期作品中逐渐减少了反抗意味而走向了大
 众化,在我看来绝非遗憾。 音乐不是少数人的专利,社会有权利向音乐家要求美、
 真实和抚慰。发现美并引导大众接受真正美的东西,不正是艺术家的职责之一吗?
   此外,摇滚乐本身远未臻于完美。摇滚强调重金属乐器的表现作用,节奏和音
 型往往偏于疯狂或怪诞,它所表现的题材是很有限的。摇滚最主要的主题似乎一直
 是社会压抑感和对绝对自由的追逐,在这方面的表现可以认为是成功的;然而它的
 结果是没有结果。摇滚中体现了一种很强的反抗和个人主义,这我看来与社会是没
 有希望调和的。此中牵涉到审美意识与功利意识的问题;我一直认为这两方面不该
 矛盾。 我无法想象一个不自由的人歌唱着自由会是快乐的。然而许多摇滚歌曲中,
 人仿佛都是赤裸裸、无依无靠的,凭着个人的冲动追逐着永远也得不到的幸福。乐
 声消逝后,生活一切依旧。不同的是,万体馆中多了不少碎瓶子,或许还有个把人
 身上挨了那么几下子。━━崔健(此处暂不提其他摇滚乐手)宣称他的摇滚属于严肃
 音乐;而问题在于,有多少人真的是很认真地看待它呢。摇几下,发泄一下,轻松
 一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这么一回事。摇滚在某种意义上,与流行歌曲相近,是
 一剂药性猛烈的忘忧草。摇滚歌手的声音在荒原里听起来仍是那么虚弱。我不知道
 是否有人会满足于这种境界,我确切知道的是,大多数平凡人最终都转而相信
        “爱和曾爱过,这就够了。 不必再作其他希求。在生活的黑暗褶子里,是
     找不到其他的珍珠的。爱是完美的幸福。”
 人们此时需要的是某种幻想、温柔、宁静来给予慰藉,许多人喜欢流行乐也就不足
 为奇了。━━在社会潮流的冲击下,摇滚带来的印象随即很快被淡忘,不久之后就
 湮灭了。从这意义上说,摇滚依然是一个失败。

   漆黑的舞台,暗淡的光束罩着孤独的歌者,人们在歌声中流泪。

   完美的文化和艺术无法在纯精神中达到理想境界。我们在一片荒原之中。
   黄沙滚滚而来,向四处蔓延;大多数人根本没感觉到黄沙来了,或许是视而不
 见。火种许多被压灭了。黑暗。 人群如沙粒般散开。要有光,要有水,要有温暖。
 于是有了许许多多对外封闭着的两人世界;人们闭上眼,假想出绿洲,凭生之本能
 挣扎着。━━然而,依然有几点萤光亮着,总有人在祈祷着、寻找着。世上总有人
 相信,那里存在着一个“是”;人不是为了盲目的冲动活在世上的。凭人的智慧和
 双手,会出现比从前美一千倍的世界; 丢失的火种会重新被点燃,阿波罗会重现,
 赫利孔山的泉水重又叮咚作响,一个神奇的世界将诞生……━━废墟意味着一个更
 美好的世界,只要有人耐心留存着火种,为明天付出汗水和辛劳。
   我们在传递生命之灯。



--
※ 来源:.紫丁香 pclinux.hit.edu.cn.[FROM: 202.118.226.8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5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