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razy (雪山), 信区: Music
标  题: 评Audio Research LS 25前级刘汉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Apr  5 11:45:11 2000), 转信

搭配试听器材:Vimak数位讯源,Manley 350与ARC D-115後
          级,Magnepan 3.3R喇叭,参考前级为MBL 6010。

          说起Audio Research的老板William Johnson,假若您曾经见过
          他,就会感受到他是那种不懂得做生意的人。朴素、木讷的
          个性几乎就写在他脸上。假若您从未见过他的面,也可以从
          Audio Research产品长年一个模样的作法中窥知主其事者的个
          性。他的木讷与不善吹捧自己,老实说真是音响界罕见的例子,若音响界要选最不懂得吹捧自己奖,
          William Johnson,肯定中选。一般而言,就算是不善於吹捧自己的老板或设计者,也会尽量将自己的丰
          功伟业行诸文字,发给媒体广为传诵。但是他可没有,像上次我进入他家的网站,想看看有什麽他的
          个人基本资料,结果白走一趟。上面还是那些没有什麽用处的官式资料:公司创立於1970年,目前雇用
          75人,厂房有62500平方尺。从50年代初期开始涉足音响界,60年代中期还开过音响店,William Johnson
          选择在1970年开始了Audio Research的事业。当时正是晶体机大行其道的时候,Audio Research却做的是
          真空管机的生意,虽说他家一直有一些晶体产品,不过也可算是对真空管情有独锺了。

          看似型号多,其实都是相互搭配好的

          虽然William Johnson不善宣传自己,不过产品的型号却不少。在Audio Research的产品系列中,旗舰当然
          是Reference One前级(8495美金)与Reference 600後级(14,995美金),再来就是LS 5MKⅢ前级(5,495美
          金)配VT150後级。在VT 150之下,还有VT 130与VT 100。许多人弄不清楚,为什麽要有100瓦的VT 100与
          110瓦的VT 130呢(VT 150为130瓦)。是不是骗钱呢?其实不是,这是Audio Research的苦心。VT 130其实
          就是VT 150的立体双声道机,它的造型与VT 150相同,但是只用一个机箱,输出功率少一些,价格却便
          宜很多。而VT 100也是立体双声道机,不过造型却与VT 150完全不同。VT 100(4,495美金)上面还有一
          个立体双声道机哥哥VT 200(8,995美金),它们才是兄弟。

          看了以上的家族介绍,我想您应该清楚的感受到,Audio Research就是要消费者龙配龙、凤配凤,您喜
          欢晶体後级,就拿晶体前级(LS9:1,995美金;LS10:5,495美金)去配;喜欢真空管,就可以选LS
          15(2,995美金,取代LS2)或更便宜的LS8(1,495美金)来听。至於这次的主角LS 25,它是用来取代LS15的吗?
          不是!它的售价为4,995美金(台币售价238,000元),可说是与LS 5Ⅲ同等级的产品,只不过因为目前美
          金强势,所以定价低些。您还记得LS 5Ⅲ的音量控制是传统式的吗?而LS 25的音量控制是104级电子
          式。换句话说,LS 25可以遥控,而LS 5Ⅲ则不能。Audio Research的意思是:对於这二部同等级的前
          级,您可以各取所需。

          三段增益调整,适合各类後级

          好了,该说一说LS 25本身了。LS 25的造型我就不必说了,反正从50公尺外您也能认出那是Audio
          Research的产品。前面说过它的音量为104级电子式,当然就已经说明了这是一部面板上所有功能都可
          以遥控的高电平前级。与以前不同的是,LS 25新设了一个6/12/18dB的增益调整钮,供用家自己依照需
          要的增益来使用。在以前,原厂所设定的前级增益是12dB,您也可以要求原厂出厂前就就定在18dB处
          (不另收费)。大概是他们发现这样太麻烦了,所以乾脆就设定成三段增益可调。到底用那一段声音
          会比较好?这完全看您的後级需要多大的增益而定,您可以自己去试。

          在面板上,除了增益调整钮外,还有音量、左右平衡,以及输入切换钮
          (Tuner,CD,Phono,Video,Aux1,Aux2),这些就不必细表。而下方一排舌型开关则负责电源开关、立体/单
          声、XLR/RCA端子切换、录音监听、外加处理器以及静音等切换功能。请注意,刚开机时LS 25会自动
          切成静音,大约热机四十秒後才会出声,您可不要以为机器开箱就坏了。此外,Audio Research前级上
          的Phono插座只是要给您加上唱头放大器的输入插座,它并不代表机内有Phono放大。就像舌型开关那
          个Processor般。

          所有的端子都有RCA/XLR二种

          再来,LS 25最吸引人的应该是背板。在背板上所有的输出输入开端子都备有XLR与RCA二种。用了LS 2
          5,您再也不会被XLR端子不够所困扰。此外,它也有二组输出,对於要使用双扩大机的人比较方便。
          要记住,当您从RCA换到XLR端子时,不要忘了在面板上切换过来,否则当然是静悄悄没有声音。

          打开机箱,四支6922双三极管各套著真空管避震圈立在那里,再来最显眼的就是白色的Infini Cap一排躺
          在线路板上。由於只是高电平放大而已,所以线路板上看起来还是很简洁,用於讯号放大的部份反而
          比用於电子逻辑控制还少。也因为前级所消耗的电流不大,电源部份也看不到什麽重装备。当然,纯A
          类放大设计与局部晶体稳压是少不了的。以LS 25的售价而言,挑剔的音响迷可能会觉得电源部份还嫌
          不够「雄壮威武」。但若依事实需要来看,这样应该够了。

          老器材不一定最好,但具有「参考」功能

          在试听LS 25期间,我所使用的参考前级还是MBL 6010,搭配的喇叭是Magnepan MG 3.3R,数位讯源还是
          Vimak,後级则是Manley 350与Aaudio Research D 115。或许有些人想不通,为什麽我老是用这套「老旧」
          的音响器材做参考或搭配,难道别的器材都不如这套器材吗?您错了,目前有许多器材都胜过我的器
          材。问题是,我所需要的是「参考」比较的器材,而不是「世界第一」的器材。我对於自己的器材表
          现了然於胸,因此对於被评的器材就有清楚的比较标准,这样写出来的评论就会比较扎实与可信。否
          则,目前有许多後级胜过Manley 350,有许多讯源胜过早已停业的Vimak,更有许多喇叭好过Mirage M1
          与Magnepan MG 3.3R,我大可换上更好的器材。倒是MBL 6010一直有它的特殊魅力存在,它并不是全面
          顶尖的前级,但是它所具有的特质就是我所喜欢的,没办法,只好继续用它。

          参考器材依旧,试听软体则不同。这次我所用的测试软体就以上期所写的过五关那五张CD为主,再以
          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第三、六、九号交响曲(六○年代那版)以及奥伊斯特拉夫所拉的「贝多芬小提
          琴协奏曲」(EMI版)为辅。过五关那五张CD我就不再重述,卡拉扬那二张主要是检测LS 25的暂态反
          应与动态对比,小提琴协奏曲最重要的就是想听听看小提琴的细节多不多、像不像。以下,就让我们
          来看LS 25的声音表现吧!

          声音表现像小马哥

          若要描述LS 25的整体表现,我要说他是属於较中性的器材,就好像一个人不胖也不瘦,说话不急也不
          徐,外表光鲜而富有精神。以魅力的角度来看,它比较没有散发出特别的魅力,如果用人来代表,我
          觉得LS 25就是小马哥的形象。换句话说,在听LS 25时,您可能不会感受到有那个地方的表现令您特别
          感动或难忘。但是,听久了就会发现这种特质使得它在听各种音乐时,都能平衡应对,没有显出特别
          的偏向。对於吃重味的人而言,这种特质可能是缺点。不过对於讲究四平八稳的人而言,可能会比较
          喜欢LS 25的个性。

          不软不硬的爽口音质

          在「音质」方面,Audio Research长期一直走的就是中间路线,因此,不软不硬加上爽口可说是LS 25音
          质的写照。您有吃过新鲜的苹果或樱桃吗?它们的味道是香甜的,口感是爽脆的,除此之外还要加上
          多汁。同样是多汁,我想芒果与凤梨就是截然不同的质感。顺著我的描述去想像,除了会流口水之
          外,您还可以想像出LS 25的音质。相形之下,MBL6010的音质比较软质一些。

          LS 25的「音色」属於哪种?不会刺眼的明亮色系,有点蓝又不会太蓝,而6010就带有黄色的暖调。在
          「高频段的量感」方面,它比我的参考机MBL 6010还多,「中频段与低频段的量感」则比6010少一点,
          没有它那麽丰满。请注意,LS 25的中频也不算少,不过是属於有力的「饱满」那种。而6010的中频是
          比较软质的「丰满」,这二者的差异不可不察。此外,各频段的量感多寡并不是问题所在,我们可以
          利用截长补短的方法来调配出整套系统最适当的高、中、低频段量感,这样声音才会平衡。例如,有
          些中低频有驻波的房间实在不适合低频量感很多的器材;有些硬调的空间也不适合高频太多的器材。
          至於中频,我想除非这个空间的声波扩散性很差,造成严重的鼻音感觉,否则一般系统都会需要丰富
          的中频,可惜目前中频够饱满的器材并不多。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中频与中低频加起来太多的话,
          会造成声音速度反应变慢、变钝的缺点,这点不可察。总之,过犹不及。

          对於「各频段的控制力」,LS 25并没有特别的表现,这与一般的前级器材类似。在「音场的表现」
          上,无论是音场的宽、深、位置都没有什麽可议之处。「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呢?我想LS 25在这方
          面也未达最高境界。我在想,如果让Theta以前的老板Mike Moffat来做前级的话,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
          可能会很好,因为他就是喜欢这种特质。

          上乘的透明感既阴柔又清楚

          说到「透明感」,有一天我在电话里与陈其清闲聊,谈到了他做的变压器输入前级。他说许多朋友到
          他家听音乐,初听觉得音色比较暗,听久了之後反而发现细节比较多,也很透明。其实,这就是真正
          的透明感。我一直强调真正表现优良的透明感并不是白热化的亮度,而是阴柔舒服的感觉。近年许多
          器材刻意凸显某些频率,产生透明感很好的假象,但是听久了又觉得不耐听。在真实的音乐厅里,我
          们不会有透明感听久不耐听的问题,因为音乐厅里的透明感就像空气、像微风般那麽自然与舒服。而
          太过强调某频段的假透明感就像看AV时将颜色调得太鲜浓,乍看之下很吸引人,看久了就知道那是假
          的,因为自然世界中不是那样的颜色。

          LS 25的透明感是比较明亮的,不过不会噪耳,也不算白热。与之相比,6010就显得比较阴柔、比较暗
          些。明亮与阴柔间,都需要良好的搭配调整才能发挥真正好处,谁高谁低倒很难说。在「层次感」方
          面,感觉上LS 25比较清楚,6010比较模糊些。定位感二者差不多,不过6010的乐器形体比较大,感觉上
          就比较清楚。「活生感」呢?那部前级听起来声音比较活?老实说,6010虽然比较暗、比较柔软,但是
          听起来比较活,比较有弹性些。

          在「结像力与形体感」上,LS 25的结像比较凝聚,形体感结实,不过尺寸比6010稍小。6010的形体感比
          较膨松,形体中间没有那麽凝聚,而形体周围则比较扩散。「解析力」方面,老6010一向就不是顶强,
          新的6010在这方面则改善不少。我可以这麽说:LS 25的明亮度比较高,感觉上解析力好像比较强。而
          6010比较柔,与LS 25相比,6010就像是Canon镜头,比较柔焦;LS 25则是Nikon镜头,比较犀利。

          卡拉扬是音响迷误解最多的指挥

          说到「速度感与暂态反应」,以及「强弱对比与动态对比」,在此我要多做一些说明。在一般情况
          下,许多音响迷喜欢用打击乐来测试暂态反应与动态对比。其实,一个杰出的指挥与乐团搭配起来的
          管弦乐演奏也同样能测暂态反应与动态对比,只不过一般比较差的器材无法显现这种精妙处而已。在
          此我举一例说明,卡拉扬的演奏就是「整体平衡性」以及「暂态反应」、「动态对比」等三项表现的
          最佳试金石。我听过几次柏林爱乐的现场演奏(包括阿巴多指挥的,可惜就是没听过卡拉扬所指挥
          的),从柏林爱乐的现场表现中,我充分感受到这个乐团的确是世界第一流的乐团,他们那种神乎其
          技的精准、整齐画一,以及强大的动态对比、细微的暂态反应无一不是信手拈来,听起来无论是什麽
          高难度的表现对他们而言都轻而易举。在卡拉扬的指挥下,柏林爱乐的这些特质更是发挥得淋漓尽
          致。也因为如此,在LP时代,由於唱片本身的讯噪比、动态范围的限制,没有听过卡拉扬现场演出的
          音响迷大部份无法从唱片中体会卡拉扬演奏的好处在那里。到了CD时代,虽然讯噪比与动态范围解决
          了,但是如果音响系统整体平衡性不够好的话,听卡拉扬所演奏的音乐还是一件痛苦的事。为什麽?
          往往是快速的暂态反应被拖慢了,动态对比也被压缩了(这二个问题扩大机与喇叭都有责任)。更常
          见的是庞大的气势出不来来,反而是高频段太尖锐,中频段与低频段嫌薄弱,整体的音乐显不出迷人
          的平衡性。这就是为何卡拉扬的指挥在全世界被尊为帝王,但是在台湾却不为音响迷喜欢的原因。在
          此,我真要为卡拉扬叫屈。

          听得出这三首曲子的妙处吗?

          为了让读者们印证以上我的叙述,我建议您拿卡拉扬所指挥的贝多芬第三号与第六号、第九号交响曲
          来试试看。我选这三首曲子没有什麽特别的意义,只是它们容易欣赏,而且大家都很熟而已。在第三
          号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到处都充满著快速的暂态反应与动态对比,您应该听到像旧时母亲用细竹枝打
          小孩般那麽快速的音乐爆发收放(暂态反应);也应该听到许多从很小声到很大声的庞大「动态对
          比」。假若您感觉不到这些,那就是您的音响系统速度(暂态)反应不够快,扩大机的功率与喇叭承
          受功率的范围都不够大。

          而在第六号交响曲中,华尔特所表现的是恬静的、夏日午後的田园,卡拉扬则是生机蓬勃、春天早晨
          的田园。前者充满圆融平衡的美,後者的青春活跃生命力几乎要压不住。这二位伟大指挥的不同个
          性,应该都能够在您的音响系统中充分表露。至於第九号,那种庞大的气势与动态更不用说。可惜的
          是,假若先前我所说的暂态反应与动态对比表现不好的话,不仅这二位指挥的鲜明个性在您的音响系
          统上都将大打折扣,原来他们所营造出来那种细微多变的力度层次也将被抹平或模糊化。

          24bit与16bit之比

          我不知道以上我所举的例子,以及我所说有关暂态反应、动态对比的话能否精准的传达给您?总之,
          我可以说卡拉扬的指挥就好像24bit的系统,它所对应的电压变化层次要比16bit(一般指挥)多了不知多
          少。如果您的音响器材能够充分表现这些细微的暂态反应与动态对比,音乐听起来就更有活生感与生
          命力,也就更吸引人。反之,您所听到的将会是平板、死板、没有生命例的音乐。

          让我们话说回头,LS 25在「暂态反应」以及「动态对比」方面的表现如何呢?LS 25的速度感与暂态反
          应比较快,不过6010在这方面的表现已经可以令我满足。而强弱对比与动态对比方面,我则认为6010还
          是幅度大些,气势磅礴,感觉上它的馀裕比较大。

          所谓「乐器与人声的质感、空气感」表现,说得直接些就是谁比较像真的?LS 25在这方面的表现很
          好,小提琴的细微摩擦、钢琴的触键、吉他的弹拨等等都没话说,具有高级前级所应有的表现。而在
          「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上,LS 25也没有问题,不会胖嘟嘟;也不会腿肥腰肿,它是体态健美匀称
          的。

          细节与空间感的关系

          说到「细节再生」与「空间感」,这二样东西就好像连体婴般,细节越多,感觉上空间感的描绘也就
          越清楚,空间感「越真实」。不过,空间感越大并不表示细节也越多,这是读者要注意的地方。有时
          候,空间感越大会感觉里面空洞,没有充满东西。基本上,我喜欢空间感里充满东西,也喜欢真实的
          空间感,这二样要求与细节再生就具有绝对的关系。LS 25的细节再生如何?它的细节看得比6010清
          楚,不过空间里的东西没6010多。在尺寸上,LS 25的空间感比较大,但论起空间感的真实,6010则好
          些。

          最後说到整体平衡性了。「音响二十要」以「音质」、「音色」、「高中低各频段的量感的分布与控
          制力」做起始,再以整体平衡性做总结,这里面的顺序已经说明它们的重要性(最後二项器材个性与
          搭配推荐与器材表现无关)。以整体的平衡性而言,在我的系统与空间上,LS 25的高频段会比较突出
          (我的空间吸音较少),其馀都没问题。也因为这样,LS 25的个性表现的是青春的、较活泼的女子美
          态。如果您喜欢比较突出的高频,LS 25会正和您意。假若您想让高频收敛些,在搭配上,可以用中频
          、低频比较饱满的线材来辅助。

          听音乐的整体感受

          Audio Research虽然是一家老公司,作风也属保守,但是产品的声音却不老也不保守。它一点也不慢、
          不模糊。整体的聆乐感觉是年轻的、明朗的、反应迅速的、绝不拖泥带水的。以古典音乐、爵士乐与
          流行音乐三方面而言,我认为LS 25都能够掌握得很好,没有多大的偏颇。若真要分出听不同音乐的感
          觉,我认为它在爵士乐上的表现最好,爵士乐里那些钹、铜管、贝斯、钢琴以及套鼓都展现出鲜明的
          特色。听古典音乐时会感觉到LS 25太乾净了些,少了一些音场中的东西。若听流行音乐,速度感很
          够,高频与中频的冲击性都很够,不过在我家里低频的冲击性会嫌不够沈重。

          最後,我要请读者不要误会,以为我拿比较贵的6010(台币四十几万)来与比较便宜的LS 25相比,就
          是有意提高LS 25的地位。或者,从另一个角度看,比较贵的赢面比较大,便宜的当然吃亏。以上这二
          种想法都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是需要一部比较熟悉的前级当「参考」,藉此来做详细说明,让读者们
          了解LS 25的表现而已。或许有人会说MBL 6010我从来没听过,你讲了半天又那能比较?这是盲点,不
          过评论就是如此,我也无法解决。对於尚未有过的经验,您只能用想像来做补偿。至少,透过二者的
          「比较」能够提供更多的资讯,您的想像会更精确些。

          LS 25,对於拥有最高标准的音响迷而言,它当然不是最好的。但是对於绝大部份的音响迷,它是一部
          相当好的前级。

--


天涯何处无芳草,活人能让!憋死?
天涯处处皆芳草,活人让!憋死了。
命苦不怨中国政府,点儿背就怪美国社会.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202.96.151.222]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crazybaby.bbs@smth.o]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3.5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