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ujialun (水过无痕), 信区: People
标  题: 孙中山,嘿嘿,没有老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10日20:46:12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孙中山 
朝代 近现代 
性别 男  
身份 农民领袖 
事迹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清末武装起义决策者,中华民国创始人。 
描述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清末武装起义决策者,中华民国创始人。名文,
字德明,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878年(清光绪四年)赴美国檀香山,就读于意奥
兰尼和奥阿厚书院,接受欧美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1883年回国。1886
年起先后入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和香港雅丽氏医院附属西医书院,1892年毕业后
在澳门、广州行医,结识爱国青年,寻求救国道路。1894年6月上书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
革新政治主张,未被采纳。遂放弃改良主义思想,决心以武力推翻清朝统治,拯救中国。
11月在檀香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随即组织华侨兵操队,聘请
丹麦教官进行军事训练。1895年在香港设立兴中会总部,密谋在广州举行反清武装起义,
事泄逃亡日本。1896年10月在伦敦被清政府驻英使馆诱捕,脱险后于次年再去日本,筹划革
命。1900年10月派郑士良等在广东惠州发动起义,失败。1903年在日本东京秘密创办革命军
事学校,聘请日本军事专家传授军事技术和战术。1905年8月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联合
光复会等反清团体,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提出以推翻清朝政府,
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进一步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
民主义。1906年与黄兴等人制定《革命方略》,为各地举行起义,夺取政权,建立共和制,
规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原则,强调建立一支贯彻同盟会纲领、由同盟会领导的国民军
,以期通过武装革命实现其政治主张。1906~1911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宣统三年),与黄兴
等革命党人积极发展革命组织,联络会党和新军,在湘、粤、桂、滇等省连续策划和发动十
多次反清武装起义。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渐确立城市暴动、突然袭击、以弱敌强、速
战速决的战略思想(见辛亥革命战争)。
  1911年武昌起义后,12月25日由欧洲回到上海,29日被各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华民
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宣告中华民国成立,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
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压迫威胁和革命党人动摇妥协,被迫接受与袁世凯达成的条件
,在清帝退位后,于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4月1日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8月同盟
会联合统一共和党等四个政团组成国民党,被选为理事长。为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于191
3年7月发动“二次革命”(即讨袁战争),旋即失败。次年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华革命党,被选
为总理。1915年夏末,决定组织中华革命军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军的总司令部,
随后分别任命陈其美、居正、胡汉民、于右任为总司令,积极组织反袁的武装斗争。1917
年秋在广州联合一部分国会议员和西南军阀,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当
选为军政府大元帅,发动和领导护法战争,出师北伐,反对段祺瑞撕毁约法和解散国会。次
年受西南军阀排挤,愤然辞职赴沪。1919年10月将中华革命党正式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任
总理。1920年令陈炯明率援闽粤军于8月回粤驱逐桂系军阀势力,随后返回广州重组军政府
。1921年4月,重建中华民国政府,当选为非常大总统。7月致函廖仲恺,提出《十年国防计划
》纲目62条,包括国防方针、军备、科学、作战、军制、训练、教育等内容,指出中国欲为
世界强国,免受侵略,则须努力扩充军备建设。12月在桂林设立大本营,准备由桂入湘,北
上讨伐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1922年3月因湖南军阀赵恒惕拒绝北伐军过境和陈炯明暗中
牵制,决定班师回粤,改道赣南北伐。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后,亲率海军舰队与
叛军交战50余天,终因势单力薄,被迫退避上海。1923年初策动滇、桂军驱走陈炯明叛军
,2月返回广州,3月建立名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的广州革命政府,就任大元帅。此后,
督率滇、桂、粤诸军击退陈炯明叛军对广州的多次进攻。
  在屡遭挫折陷于绝望之际,得到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帮助,总结失败教训,认识到
有军则有权,单纯依靠会党、新军和军阀,革命断难成功,遂决心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
队。1923年8月派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党务、政治和军事,并聘请苏
联人M.M.鲍罗廷等到广州担任顾问。1924年1月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从而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与此同
时,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黄埔军校,自兼军校总理,聘请V.K.布柳赫尔(化名加
伦)等苏联红军将领为军事顾问,仿照苏联红军建军原则,在军校设立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
度,并以校军为基础,着手创建革命军。9月乘江浙战争爆发之机,亲往韶关督师北伐,进军
湘、赣;10月下令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北京政变后,应冯玉祥等电邀于11月抱病赴京共商
国是,行前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立场,主张召开国民会
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北上途中痛斥段祺瑞临时政府的卖国政策和召开维持军阀统治的善
后会议。12月31日抵达北京后,病势日重,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在《国事遗嘱》中明确指
出,为完成国民革命,“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革命的一生,重视武装斗争,并在领导武装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建立一支忠于
党的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孙中山反帝反封建的指导思想是:抵御外敌入侵实行守势战
略,精神与物质并重,政治与军事相辅,国防与民生兼顾,外交与武力配合,以实业为基础
加强国防建设;进行国内革命战争则采取攻势战略。还提出武力与国民相结合,武力为国
民之武力的建军思想。孙中山一生著述宏富,其中有许多是论述军事方面的问题,主要见于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实业计划》、《国防十年计划》等(见孙中山的军事思想)。
这些著述对革命战争和中国近现代军事思想的发展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
为什么不做梦呢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23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