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yjun (大侠&奋战江湖&闭关), 信区: People
标 题: 李四光 推翻洋人的断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25日19:59:48 星期二), 站内信件
李四光 推翻洋人的断言
国防大学副教授 张文杰
■地质学家李四光
石迹耿千秋 毕生作写照
李四光早年为悼念一个好学生曾写过此诗,亦为其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的光
辉写照。
崎岖五岭路,
嗟君从我游。
峰峦隐复见,
环绕湘水头。
风云忽变色,
瘴疠蒙金瓯。
山兮复何在,
石迹耿千秋。
李四光,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者和领导人。他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的研究和教育
事业,成就卓著,蜚声海内外,是我国冰川学研究的奠基人。他独创的地质力学理
论,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生平
■他是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送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他自幼就读
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
。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
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
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
,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
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
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
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
途中,为了解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还特地取道莫斯科。
■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接到密令,要李四光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新中国的
政协委员职务,否则予以扣留……
从1920年起,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
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
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他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
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
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打
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
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
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夫妇二
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
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
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8年,李四光由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
成为共产主义战士。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
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
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背景
■鉴于李四光在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地位,蒋介石多次表示要其出任教育部长、
大学校长或驻英大使,都被他拒绝。
■抗战期间他两次见到了周恩来。后来他说:“我在周先生身上产生一个最大
的感觉———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
李四光一生经历了中国社会几次大的变革。辛亥革命的经历,使他得出应以科
学来改变旧中国面貌的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这种“科学救国”的理想已
是难以实现的幻想。北洋政府时期,军阀之间混战不已,没有一个管老百姓的死活
。李四光曾化名在报上发表过一些讽刺、责骂的文章。南京政府时期,他亲眼看到
国民党的腐败和对科学的不重视,看到爱国青年仍然受到追捕迫害。1933年,中央
研究院总干事兼“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铨被特务暗杀,李四光非常气愤,
把刚鉴定出来的一个古生物化石新属以杨铨的名字来命名,用这种科学家特有的方
式表示纪念与抗议。鉴于李四光在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地位,蒋介石多次表示要其出
任教育部长、大学校长或驻英大使,都被他拒绝。
在困顿与痛苦中,李四光逐渐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性。抗战期间,他
在重庆两次见到了周恩来。后来他说:“我在周先生身上产生一个最大的感觉——
—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就有了希望。”这也是他在国外那么热切地怀念祖国、那
么坚定地返回新中国的一个根由。
故事
■外国专家私下对李四光说,如果这些遗迹在国外被发现,早就被公认是冰川
遗迹了
冰川的分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重要依据,李四光对冰川的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精
力。有些外国人对中国的冰川进行过考察,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李四光
却提出“让事实说话”。1921年,他回国后在太行山的沙河县、山西大同盆地口泉
附近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虽遭一些外国专家傲慢地否定,他却没有丧失勇气和
信心,继续带领学生在太行山、九华山、天目山、庐山等地考察,又发现了许多有
力的证据。1933年,李四光以《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为题,在中国地质学会
第十次年会上作了学术演讲,会后专门请中外学者到庐山实地考察。有的外国专家
私下对李四光说,如果这些遗迹在国外被发现,早就被公认是冰川遗迹了。此后,
李四光加紧了对第四纪冰川的考察,先后在扬子江流域、黄山等地发现了大量遗迹
,最终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其研究成果对掌握地下的水文和构造,对发展建
设事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问:“如果中国真的贫油,要不要走人工合成石油的道路?”李四光
根据数十年对地质力学的研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
解放初期,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后就遇到石油短缺的困难,当时全国所需石
油80%至90%都依靠进口。1953年底,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把李四光请到
了中南海。毛泽东十分担心地问李四光:“有人说‘中国贫油’,你对这个问题怎
么看呢?如果中国真的贫油,要不要走人工合成石油的道路?”
李四光根据数十年来对地质力学的研究,从他建立的构造体系、特别是新华夏
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毛泽东、
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
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
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
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
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1968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有关方面向国务院报告,当天清晨7时某地将发生
7级地震,周总理紧急找到李四光……
1968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周总理紧急找他,说有关方面向国务院报告,当天清
晨7时某地将发生7级地震,请国务院批准立即通知居民搬到室外去住。周总理问:
“李老,你的看法怎样,真是这么急吗?”李四光马上给当地的一些地应力观察站
打电话了解情况,根据无异常变化的反映及自己的分析判断,对周总理说明不必发
警报。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李四光的判断:该地没有发生强烈地震。
李四光晚年仍极大地关注地震研究。他经常分析大量的观察资料,还冒着动脉
瘤破裂的危险,多次深入实地考察地震的预兆。逝世的前一天,他还恳切地对医生
说:“只要再给我半年时间,地震预报的探索工作就会看到结果的。”
他把自己一生的辛勤劳动都献给了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北京青年报》 2001年6月27日
--
落叶无声,...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4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7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