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yjun (大侠&奋战江湖&闭关), 信区: People
标 题: 郭永怀 生死之际护公文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Mar 26 19:57:36 2003) , 转信
郭永怀 生死之际护公文
国防大学教授 徐焰
■青年时期的郭永怀
萦念永怀 歌功永怀
荒漠歌大风,昆仑勒铭功。
盖世奇男子,雄立亚洲东。
蘑云腾霄九,长缨贯太空。
韶华许故国,霜鬓苦关攻。
星辰陨落日,夕阳映血红。
思君永怀志,学道循迹踪。
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23名科技工作者以每枚均
由515克纯金制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惟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此勋章的便是郭永
怀。这颗当年夺目的科技之星不幸过早陨落,他的功绩和优秀品格却使人永怀。
生平
■考上“庚子赔款”留学生,登船前发现领到的护照竟是日本政府签发,怒不可遏,
毅然放弃出国
■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被戏称为“三尊大菩萨”之一
郭永怀,1909年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放牛拾柴,因家境贫寒9岁才
上学,先后在石岛镇明德小学、青岛大学附中就读。他成绩一直拔尖,受到校方特殊对待
和奖励,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一个农民的孩子能够走上这样一条道路
,在当时社会极为罕见,因此他特别珍惜学习的机会,于1933年又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毕业后,他被著名光学专家饶毓泰留作助手和研究生。
1937年,卢沟桥炮声响起后,郭永怀与北大师生们一起南迁,历尽艰苦跋涉到达昆明
,在新建的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在上海
登船前,他发现领到的护照竟是由日本政府所签发,怒不可遏,毅然放弃这次机会。八个
月后,郭永怀接到加拿大的留学通知,进入多伦多大学。他只用半年就取得了数学硕士学
位,接着便选择了空气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作为博士论文题目。因导师认为这一课
题难解,他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向航空大师冯·卡门请教,并与在那里学习的钱学森、钱
伟长等结为好友。1945年,郭永怀获得博士学位后,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不久就担任
了副教授、教授。
1956年,郭永怀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携全家回到祖国。经先期回国的钱学森推荐,
他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郭永怀在回国后的12年间,一直追求进步,加入
了中国共产党,把稿酬作为党费上交,并将从国外带回的电动计算机、排风扇交给公家使
用。
1960年,中央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后,105位科学家组成了一支特殊的科研群体。郭永
怀担任了九院的副院长,主管力学部分,并负责武器化的设计指导。1963年,他与科研队
伍迁往青海新建的基地,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经常风餐露宿,解决了许多重要的动力难题,
被戏称为核研究领域的“三尊大菩萨”之一(另两尊是理论、试验部门的负责人)。
1964年10月和翌年5月,我国第一、第二枚原子弹先后爆炸试验成功,周恩来、邓小平
专门为郭永怀等科学家摆了庆功宴。1965年以后,郭永怀在参与氢弹研制的同时,又参加
了人造卫星的设计。与此同时,为了完成援外任务,他还担任研制一种单兵肩扛式防空导
弹的总设计师,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奇迹般地制成了这种超低空的地空导弹。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赴北京汇报。飞机降落时发生坠毁事故,他不
幸遇难,时年59岁。同年12月25日,国家内务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背景
■我党能吸收这样一批既有民族精神又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英才,正是自身具有强大
生命力的体现
新中国成立后,在我们这个焕发了青春的古国中,涌现出一大批威震海内外的风云人
物。研制“两弹一星”中的科技人员便是其中的光辉代表。
近代中国科学落后,像郭永怀这样满怀救国之志的知识分子便走出国门学习。当年他
们身在美国,心却始终在中国。掌握世界最先进的科技知识后,他们便冲破重重阻碍返回
故园。中国共产党能吸收这样一批既有民族精神又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英才,正是自身具
有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1955年,党中央下了决心后,中国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制造的落后基点上起
步,仅用十几年时间便掌握了核弹(包括原子弹和氢弹)、人造卫星的制造技术。中华大
地上能创造出这种令世界科技界普遍认为不可思议的奇迹,不仅在于拥有一批像郭永怀这
样的世界级的科学家,而且还在于他们有着举世无双的奉献精神。
近年来,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一定要发扬五六十年代搞“两弹一星”的那么一种精
神,那么一种干劲,尽快把我们的科学技术搞上去。可见,这种精神在今天仍是最宝贵的
。
故事
■他选择到康奈尔大学任教,但事先声明只是暂时服务,将来要回国
■因拒绝为美国服兵役,不能接触机密资料;为避免美方阻挠回国,他竟在同学聚会
时把十几年写好的文稿投入篝火
郭永怀在抗战的烽火中出国留学,曾目睹日寇的飞机在头顶横行,决心选择对航空起
决定作用的空气动力学专业,将来服务于中国的国防事业。他以一个跨音速流动的高难课
题取得博士学位后,美国许多名校和企业都来聘请。郭永怀选择了到动力学科居世界领先
地位的康奈尔大学任教,但声明只是暂时服务,将来要回国。他从事的学科研究经常接触
一些机密资料,美方便送给他一张表,上面有一项是:“如果发生战争,是否愿为美国服
兵役?”不同意便会失去涉密资格,但郭永怀毫不犹豫地在表上填了个“不”。尽管他在
学术上受到重重限制,却时时关心新技术,记在本子上或装入脑海。1947年,他在西南联
大就相识的女友李佩来到美国,不久同他结婚。李佩介绍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和行将灭亡
,共产党则代表了中国的希望,这使郭永怀更坚定了回国信念。
1950年,钱学森想启程回国被扣押后,郭永怀的行动自由也受到了限制,连去英国讲
学都不被批准。这更使他义愤填膺。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议达成侨民可自由回国的协议
后,钱学森便马上离开。美国移民局又派人劝说郭永怀,得到的回答也是坚决要回国。为
避免美方以他掌握重要资料为由再加阻挠,他竟在同学聚会时把十几年写好的文稿投入篝
火。妻子李佩开始痛惜不已,不过随后知道“装在他脑子里的科学知识是属于他自己的”
,美方无法扣下。1956年秋,郭永怀携全家回到祖国,毛泽东亲自接见了他。
■一生简朴,一支钢笔从中学时代一直用到牺牲
■飞机失事临难的最后一瞬间,他与警卫员抱在一起,用身体夹住了装有宝贵科研资
料的公文包
从外貌看,郭永怀身体瘦弱,年不到半百便已双鬓斑白,平时不苟言笑,总爱沉思。
他工作起来,精力却是超人的。1963年迁往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海基地后,他与许多同事
都有了高原反应。为了及时研究新情况,郭永怀频繁往来于北京和基地之间,每次又会增
加一次身体不适应,严重损害了健康。有人劝他少跑一些,他为了工作全然不顾。在生活
上,郭永怀的简朴也出了名,一支钢笔从中学时代竟一直使用到牺牲。
周恩来叮嘱郭永怀等科学家不要乘飞机。郭永怀为赶进度仍经常飞来飞去。1968年12
月初,他在青海基地发现一个重要数据,急于赶回北京研究,便搭乘了夜班飞机。12月5日
凌晨,飞机飞临北京机场,距地面约400米时,突然失去平衡,偏离跑道,扎向1公里外的
苞米地,腾起一团火球。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
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
包,竞完好无损。可以说,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想到的只是用身体
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
周恩来得知郭永怀牺牲的消息,眼睛顿时湿润了。钱学森更是伤感不已地叹息:“一
个全世界知名的优秀力学专家离开了人世。”如今,我国空气动力中心大院的松林山上建
有一座纪念亭,上面刻着张爱萍将军所书的三个大字———“永怀亭”。
《北京青年报》 2001年6月26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5.4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