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yjun (大侠&奋战江湖&闭关), 信区: People
标 题: 冼星海 创作巅峰在延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Mar 26 20:06:11 2003) , 转信
冼星海 创作巅峰在延安
国防大学图书馆主任 马祥林
■为《黄河大合唱》谱曲的冼星海
怀念冼星海
南国箫手早闻名,
文化名都苦追寻。
救国军歌感肺腑,
黄河合唱荡激情。
高亢抗战发怒吼,
大众救亡谱呼声。
崭新音乐拓历史,
领袖题辞慰生平。
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音乐也是战斗的武器。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吟唱着诞
生在抗日烽火中的《黄河大合唱》、《我们在太行山上》等作品,并深深缅怀这些激昂旋
律的作者冼星海。这位共产党员音乐家用他辉煌的一生,奏出了激励全民族奋进的高亢之
声。
生平
■十几岁已有“南国箫手”之称;在巴黎学习音乐,靠在餐馆跑堂、理发店打杂等维
持生活,于街头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
■放弃优厚待遇,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正是在延安的一年半,他
进入创作的巅峰期
■1999年11月,阿拉木图市的弗拉基米尔大街被命名为冼星海大街,江泽民主席访哈
时还到其故居凭吊
冼星海,曾化名“黄训”,原籍广东番禺县,1905年生于澳门贫苦的船工家庭。他出
生前父亲就已去世,靠母亲做佣工和祖父接济生活。他6岁进私塾。祖父病逝后,他失学而
随母亲去了新加坡。
他于1918年回国,因交不起学费而入了广州的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所办的义学,参
加了学校的管乐队。此时,他已经表现出音乐方面的天赋,擅长吹奏单簧管(也称黑管,
民间称“洋箫”),故有“南国箫手”的美誉。1926年春,他卖掉了心爱的小提琴,在朋
友的资助下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靠在学校图书馆任助理员维持生活。他
师从萧友梅博士和知名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翌年,冼星海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主
修小提琴和钢琴,后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
1929年,冼星海来到素有世界音乐文化中心的法国巴黎学习音乐。他靠在餐馆跑堂、
理发店杂役等维持生活,在塞纳河畔梧桐树下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后
来,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师从著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杜卡斯,
写下了早期作品《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风》等。1935年夏,他谢绝了巴黎音乐学院的
挽留,回国投入抗日救亡。
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了洪深领导的上海演剧第二大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矿井,宣
传救国救亡。不久,他又到武汉,进入周恩来、郭沫若领导下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
工作。他创作的《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歌曲深受人民喜爱。
1938年冬,冼星海放弃优厚待遇,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延安“女
大”兼课。在鲁艺,他负责音乐理论、作曲的主要课程,还教授音乐史及指挥。在延安的
一年半,他进入创作的巅峰期,谱写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
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在政治上,他追求进步,于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临
行前,毛泽东在家中请他吃饭并饯行。翌年,苏德战争爆发,该片制作停顿。他想经新疆
回延安,却因当地军阀盛世才反共、交通中断而未成,被迫羁留于哈萨克的阿拉木图。在
供应十分困难的战时条件下,他相继完成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一交响乐”)、《
神圣之战》(“第二交响乐”)、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交响诗《阿曼该尔达》和以中
国古诗为题材的独唱曲。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战争结束时,他虽回到
莫斯科治疗却未能愈痊,于1945年10月在克里姆林宫医院病逝,年仅40岁。
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辞“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1999
年11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市的弗拉基米尔大街被命名为冼星海大街。江泽民主
席访哈时还到冼星海当年的故居凭吊,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这位音乐家的永久怀念。
背景
■在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他完成了一生中主要作品的大部分创作,而且为
党培养出一大批音乐干部
冼星海是中国民族新音乐事业的先锋,一生中创作了200多首大众歌曲、4部大合唱、
2部歌剧(其中一部未完成)、2部交响乐、4部交响组曲、一部交响诗、一部管弦乐狂想曲
,以及许多器乐独奏、重奏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还写了许多音乐方面的论文。
音乐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命运。冼星海在西方求学期间,饱受西方列强对弱小民族
的歧视。回国途经伦敦时,英国海关竟不准他入境,被扣几个小时。回国后,他曾指挥上
海工部局的管弦乐队演奏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可这个乐队从指挥到演奏者却没有一个
中国人。他深切体会到民族受压迫的苦难,从而走上追求革命的道路,并以音乐发出了解
放的呐喊。
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学成回国成了名人。国民党想利用他写颂歌,惟利是图的商人
也重金收买让他写“桃花窝里美人多”之类的商业歌曲,他都不为之所动。他精心为进步
电影《复活》、《雷雨》、《大日出》、《夜半歌声》配曲,而且为了抗日救亡不要任何
报酬。
在延安时期,冼星海不仅在组织上入了党,艺术创作也达到了崭新的境界。在全延安
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他完成了一生中主要作品的大部分创作,而且为党培养出一大批
音乐干部。应该说,这也恰恰是他周围革命环境影响的结果。冼星海与聂耳一样,把音乐
当成争取大众解放的武器,人民也在歌声中永远记住了他们。
故事
■20岁左右才开始学拉小提琴,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
■在巴黎音乐学院得到“荣誉奖”后,主考老师问他要什么,他只说了“饭票”两个
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冼星海在音乐上可谓大器晚成。他在20岁左右才开始学拉小提琴,被同事们戏谑地称
为“宰鸡能手”———拉小提琴像杀鸡一样难听。他刚到巴黎时,也是大部分时间用于解
决温饱。后来,他遇到那里的中国留学生马思聪,并由他引见了法国巴黎歌剧院首席小提
琴奥别多菲尔和音乐大师加隆。大师们钦佩他的毅力,破例免去了他每月各200法郎(约合
10块银元)的学费。他根据唐朝诗人杜甫著名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创作的奏鸣
曲《风》,排上了巴黎音乐学院新作品演奏会节目单,并在电台播出,从此有了名气。
1934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他是该班几十年
来的第一个中国考生,由于衣着不够华丽,险些被法国门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场。考试后,
主考老师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
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5分钟,现场谱完《救国军歌》交给学生唱,在场的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
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党中央决定每月给冼星海15元津贴,而当时朱德的津贴只有
5元
冼星海回国后,参加了上海学联到郊区救亡宣传的活动。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
阻止学生,对峙时剑拔弩张。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冼星海
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倚墙只用了5分钟就写出曲谱———“枪口朝外/齐步前进/
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随后在场的老百
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也成了旷世千古的绝响。1939年5月11日
,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
合唱》,在场的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首长连声叫好。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
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
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党中央决定每月给冼星海15元津贴,而当时朱德总司令每月津
贴只有5元。另外,鲁艺的助教有6元,教员有12元。冼星海每星期能吃两次肉,两次大米
饭,每餐多加一个汤。这些都体现了党组织对特殊人才的尊重。
《北京青年报》 2001年6月06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5.4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