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yjun (大侠&奋战江湖&闭关), 信区: People
标 题: 刘志丹 陕北百姓喜欢他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30日14:35:38 星期天), 站内信件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的武装斗争,是一幅群雄并起、“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画面。
在陕甘地区最先树起红旗并创建根据地的代表就是刘志丹。他牺牲后,毛泽东的题
词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这两句话概括了这位西北地区革命代表人物的光辉
一生。
■23岁当第四路军党代表,闻名西北
■在陕甘组织起义,屡挫屡起,终于建立一块根据地。万里长征后,这个根据
地为党中央和各主力红军 提供了宝贵的落脚点
刘志丹,名景桂,字志丹,1903年出生于陕北保安县(今改名志丹县)一个秀
才之家。小时候,他就读于本县的高等小学堂,虽自身家境尚好,却目睹了黄土高
原上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惨景。他爱听当地李自成起义的故事,立志改变社会。
1922年,他考入陕北地区23县仅有的一所中学——榆林中学,阅读到《向导》
、《新青年》等革命杂志,并在学生运动中当上了校学生自治会会长。1924年,他
成为陕北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批团员,1925年转为共产党员。同年秋,他去广
州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翌年秋毕业后又回西北,到冯玉祥部队任第四路军党代表兼
政治处主任。刘志丹这时只有23岁,但在西北军中已成为知名人物。
1927年夏国民党反共后,刘志丹转入地下活动,秘密动员西北军一部于1928年
5月在渭华发动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他担任了起义的军事委员会主席。6月间,
西北军主力向渭河一带反扑,起义军被打散。刘志丹潜回陕北家乡任特委军委书记
,并打入当地驻军和民团进行兵运活动,于1931年秋在南梁一带建立了最初的根据
地。翌年初,他又将所部改编为红军陕甘游击队,年底正式建立红二十六军(兵力
仅一个团)。
1933年5月,红二十六军南下三原时失败,刘志丹突围后又返回陕甘边区的照
金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至1935年春,陕甘红军发展到5000余人,占领了
六座县城,并在二十多个县内建立了根据地政权。此时,南方苏区已相继失败,各
主力红军被迫长征,陕甘苏区虽然人口不多且十分贫瘠,却成为全国硕果仅存的革
命根据地。由于保存下这块革命的落脚点,红二十五军和红一、二、四方面军都长
征到达这里,党中央也最终把大本营放在陕北。
1935年8月,徐海东等率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与当地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
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在10月初错误的肃反中,刘志丹
被捕。随后,中央红军到达,11月初将刘志丹释放出来,并任命他为新成立的红二
十八军的军长。1936年春,红军东征山西攻打中阳县三交镇时,他亲临前沿观察。
敌晋绥军阵地上有一挺机枪正猛烈扫射,刘志丹探出上身用手指着说,要把它缴下
来向陕北苏区献礼。不幸,那挺机枪射来的子弹打中了刘志丹左胸,他昏倒后被抬
下,清醒过来只说了一句要宋政委(即宋任穷)指挥部队,便停止了呼吸,年仅
33岁。
在西北根据地内,刘志丹享有很高的威信。他牺牲的噩耗传来,陕甘苏区中心
瓦窑堡数千人集会追悼,许多人痛哭失声乃至倒地。毛泽东后来也表彰说:“他的
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
磨灭的。”
■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落脚贫困落后的陕北,在于有
一批思想先进并能立足于实际的革命知识分子做中介
“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当年企盼好光景的陕北民谣,几乎
把刘志丹视为救世的圣人,这是因为他确实代表了当地穷苦民众的利益。在渭华起
义后,刘志丹等人用通俗诗的文体发出的布告,道出了当时人民要革命的原因——
“土豪劣绅加财东,剥削穷人真个凶。加以放账驴打滚,卖儿卖女还不清。”“贪
官污吏都打倒,我们要做主人翁。建立苏维埃政权,才能过成好光景。”他能在陕
北屡挫屡起,就是因为有一批批极度贫困的庄稼汉和放羊娃始终跟随着他,并把争
取生存、温饱的希望寄托于他举起的红旗。
科学共产主义本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却能在中国极端贫困落后的陕北高原
落脚,正由于有思想先进并能立足于实际的革命知识分子作为中介。
刘志丹的牺牲,确如毛泽东所说是“出于意外”。不过看似偶然的这一现象,
在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当时红军干部的指挥特点。综观红军时期的各次战斗,指挥
员和党员牺牲率非常高。那时部队中共产党员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多数战斗的牺
牲者中却有一半以上是党员。正因为这些群众领袖在战斗中也是先锋,才能解释为
什么群众能跟随他们一往无前!
■九死一生、屡折不挠创建根据地;一生清贫,牺牲时的遗物只有几份文件和
六支香烟
刘志丹从1928年渭华起义失败后便苦心经营,为创建根据地奋斗了七年之久。
1929年,他到陕甘边界的桥山,见当地是“三不管”的地方,一些土匪搞几支枪就
能在此割据一座山头,便动员陕西省委的党员说:“连土匪都可以在这些地方称山
大王,弄得军阀无可奈何,为什么我们共产党人不可以在这里闹革命呢?”翌年夏
天,他拉起一支200人的队伍上了永宁山。当地民谣传唱:“刘志丹练兵石峁湾,
要把世事颠倒颠。”不久,在敌军“围剿”中,队伍被打散,刘志丹也被关进监狱
,党组织通过疏通杨虎城的关系,他才得以释放。
此后,他又三次拉起队伍,三次被打散。1933年5月,红二十六军(只千余人
)南下,在蓝田几乎全部覆没,刘志丹带着剩下的十余人在深山老峪中转了两个月
。突围时多数人牺牲,他一个人脱险后也从一个高崖摔下,负了重伤。在几天无食
又无法行走的垂危关头,幸亏遇到一个失散的战士,才把他扶下山。刘志丹在地下
党的照顾下伤刚好,便要返回陕北。他化装成货郎,在挑子的上层放货,下层放驳
壳枪。他不仅返回了陕北,还靠那几支驳壳枪再次打开了局面。
在陕北的斗争中,刘志丹长年奔走在四季只能披身老羊皮、连内衣都没有的穷
苦百姓中间,自己穿的也是粗布衣和草鞋。大家都用“咱们的老刘”称呼他。他牺
牲时的遗物,只有几份党内文件和六支缴获来的香烟。
■在党内收到要逮捕自己的命令,毅然赴保卫局。蒙冤获释后以大 局和团结
为重,要求挨整的同志“过去了的事情都不要放在心上”
刘志丹长期在军阀部队中开展兵运,在民团和土匪的夹缝中创建根据地又需要
利用矛盾,难免要经常同各色人物打交道。某些极“左”的人便一再攻击他“右倾
”,甚至听信诬告,认为他“同国民党部队有秘密勾结”。
1935年秋,红二十五军到陕北后,主管肃反的保卫局长下命令给十五军团部其
他人,让他们把刘志丹逮捕后押送瓦窑堡。送信的通讯员不认识刘志丹,恰好把命
令送到他本人手里。此时,陕北红军、地方游击队以及当地群众对刘志丹都非常爱
戴,他本人却为避免引发红军内部冲突,毅然对那个通讯员讲:“你把信送到军团
部,我自己去瓦窑堡了。”
刘志丹主动来到瓦窑堡后,极“左”的保卫局长竟称他“反而不跑,是狡猾地
以使党对其信任”,仍把他和一批陕北干部关押起来。半个月后,毛泽东所率中央
红军到达陕北,得知当地正进行错误的“肃反”,马上下令“刀下留人”。周恩来
亲自审查并辨清这一冤案后,当面怒斥那个保卫局长:“像刘志丹这样的‘假革命
’,是越多越好。像你这样的‘真革命’,一个没有才好。”中央马上决定释放刘
志丹等人,并把那个保卫局长撤职,给予“最后警告处分”。刘志丹出狱后,告诫
因刚挨过整而情绪激愤的陕北干部——“过去了的事情都不要放在心上”,以大局
为重,还是团结对敌。他自己以身作则,不计恩怨,照常工作,从而使中央红军、
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军这三个“山头”集合到一起的干部很快能打成一片,共同壮
大了陕甘根据地并向宁夏方向扩展。周恩来后来一再赞扬说,刘志丹同志对党忠贞
不贰,很谦虚,最守纪律。
公历一千九百四十三年五月,烈士陵园落成。周恩来副主席为之题诗:
志丹陵园哀诗如丛
上下五千年,
英雄万万千。
人民的英雄,
要数刘志丹。
陕甘宁边区主席林伯渠老,亦有挽诗盛赞:
长使丹心贯日月,
拼将热血洗乾坤。
拯民卫国更忠党,
史绩不刊千古存。
《北京青年报》 2001年5月29日
--
● ●
▊××× 金 还 封 年 天 慰 公 脑 了 自 皇 奉 ×××▊
▊××× ____ ╚ 封 人 灌 下 遂 甚 移 手 从 帝 天 圣 ×××▊
▊×××|侠李| 钦 脑 封 水 ╔ 大 感 动 提 朕 诏 承 旨 ×××▊
▊×××|印大| 此 黄 人 不 今 赦 欣 办 电 用 曰 运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4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5.70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