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yjun (大侠&奋战江湖&闭关), 信区: People
标  题: 刘伯坚 点石成金西北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30日14:39:12 星期天), 站内信件

提起革命烈士诗抄中“带镣长街行”的诗句,人们就会想起刘伯坚。这位曾留学法
国、苏联的四川才子,在争取改造西北军的工作中有过突出的功绩。他临刑前的正
气凛然,更被周恩来等许多同志称颂,并且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光辉楷模。

    ■“川北才子”拒绝当县长,宁愿出国 当穷学生;后来在留苏时担任了三年
“党内驻苏大使”

    ■被冯玉祥特邀入西北军主管政工,后从事我军政治工作直至牺牲

    刘伯坚,原名永福,1895年生于四川平昌县一个开栈房的小商业者家庭。他聪
明好学,靠家中借贷到巴中县上中学,后又考入万县的川东师范、成都的高等师范
学堂(今四川大学的前身)。刘伯坚从小目睹民众苦难,又在校内受到五四运动的
影响,产生了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他以才华出众闻名于川北高原,府尹一度要他
当秘书,并愿任命他为县长。刘伯坚却不愿就这个“肥缺”,毅然参加了留法勤工
俭学,于1920年赴欧,先到比利时,后到巴黎,一边做工一边学习。

    当时,西欧正经受十月革命的冲击。刘伯坚在那里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并于
1922年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共同组建了“少年共产党”(后改名为旅欧共青团),
随即转为共产党员。1923年,刘伯坚赴莫斯科,入东方劳动者大学,并因待人和蔼
及处理问题老成持重,被中国学生推为中共旅莫支部书记达三年之久。当时,这个
支部不但管理中国党员学生的组织活动,还要负责工作分配和生活,被同志们称作
“党内驻苏大使馆”,刘伯坚成了“大使”。

    1926年春,冯玉祥因自己率领的西北军失败,到苏联“考察”并求援,刘伯坚
参加接待。冯玉祥表示要学习苏军的政治工作经验,并邀请刘伯坚回国任国民联军
的政治部副部长。刘伯坚到西北军后,同上层人物建立了很好的统战关系,还积极
用革命思想改造这支从军阀阵营中分裂出的部队。1927年4月,他与西安有名的才
女、共产党员王叔振结婚,在西北军中一时传为佳话。

    1927年夏,冯玉祥受蒋介石拉拢,与共产党分手,刘伯坚也被“礼送”到武汉
。随后,党中央派他再度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与刘伯承等一同学习。
1930年,他回到上海,翌年又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先后任军委秘书长、红军党校政
治部主任。此时,蒋介石将中原大战中被他打败收编的西北军主力第二十六路军调
到江西“剿共”,并由中央军在后面督战。这种“一石两鸟”的毒计激起西北军官
兵极大愤慨。中央军委马上派刘伯坚主持策反工作,终于使该部1.7万人在宁都暴
动,并编为红五军团。刘伯坚随后担任了该军团政治部主任,将这支部队改造成中
央红军的主力之一。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离开江西长征,刘伯坚被留下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20万国民党军队将留下的3万红军(半数系不能远征的伤病员)压缩到赣南一隅,
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在几个月后才接受陈毅的建议,下令分路突围,开展游击战,可
惜为时已晚。1935年3月初,刘伯坚在战斗中左腿中弹,不幸落入敌手。在被囚的
17天中,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3月21日从容就义。

    ■刘伯坚在西北军只待了九个月就被“礼送出境”,但共产党由此积累了改造
旧军队的重要经验。后来蒋介石恼恨地抱怨吃尽西北军的亏

    刘伯坚投身革命所走的道路,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党的第一代先驱者们相似,
即由中国走向世界寻求真理,由追求民主主义转入信仰共产主义;他们在欧洲学到
了革命理论,又回来拯救苦难的祖国,并不惜为此献身。

    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刘伯坚的突出贡献便在于奠定了党在西北军中的影响。这
支旧军队在冯玉祥的带领下,有着相对比较朴实的作风,官兵也大都是较少带兵痞
恶习的穷苦农家出身,但他们毕竟是从北洋军阀部队中分化出来的。刘伯坚利用西
北军中的有利条件,把革命的思想注入官兵中间,同时用自身的模范作用影响他们
,因而才有点石成金、枯木逢春的奇效。

    刘伯坚在西北军虽然只待了九个月就被“礼送出境”,但共产党由此积累了改
造旧军队的重要经验。对西北军来说,共产党的良好影响此后长存了二十多年——
在后来一系列重大历史关头,西北军部队连续发起过宁都暴动、察绥抗日同盟军、
西安事变,直至淮海战役开始时西北军最后一支余部还在张克侠、何基沣率领下起
义。

    蒋介石后来恼恨地抱怨说吃尽了西北军的亏,其根源恰恰在于共产党的影响深
入这支队伍,而其中凝结着刘伯坚的极大心血。

    ■西北军官兵反映:“听过刘部长一次演讲,当得了三个月的饷”

    1926年9月,在接受了中共中央、共产国际交派的改造西北军的任务后,刘伯
坚陪冯玉祥穿过外蒙古荒原,进入绥远(如今在内蒙古西部)。当地虽然有十几万
西北军,内部却很混乱。士兵们军衣破烂,面有饥色,对政治概念一片漠然。为了
振奋涣散的军心,刘伯坚到各个军建立了政治工作机构,并办各种训练班,每天工
作都在18个小时以上。这时,中共中央派遣刘志丹、安子文等二百多名干部到西北
军中来,他们都在刘伯坚的统一安排下,分配到各部队,担任政治工作干部。这期
间,刘伯坚表现出的豪迈气概和忘我的工作精神,使不少高级军官感到钦佩,杨虎
城、吉鸿昌、邓宝珊、赵博生、董振堂等都与他交上了朋友。日后,他们有的成为
党的重要统战关系,有的还起义加入了共产党。

    刘伯坚身为新建的政治部负责人,职务超过军长,却在一路上同士兵和下级军
官一样行军,经常同大家谈心。这些在旧军阀队伍中长期生活的人都说:“‘刘部
长’真是没有一点架子,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大官。”刘伯坚的演讲能够道出这些苦
难深重的士兵的心里话,因此大家又纷纷反映说:“听过刘部长一次演讲,当得了
三个月的饷。”由于西北军官兵都知道他是共产党员,由此感到共产党的作风就是
好。

    ■临刑前一刻,他给妻子留下一信。可惜,挚爱之妻牺牲于闽西游击区,不能
看到这些信件。周恩来 对此一直缅怀不忘

    1935年3月4日,刘伯坚在突围时负伤被俘。因国民党政府对他定了5万银元的
赏格,并将照片发到各“围剿”部队,他马上被认出。粤军一些军官自称“爱惜人
才”,劝他暂时办个脱党手续,便可获得自由。刘伯坚却宣传自己的世界观和共产
主义信仰不可动摇,使这些人带着叹息和钦佩之感而退。刘伯坚的一些亲属得知消
息后,想找过去与他有交情的国民党西北系的要人冯玉祥、于右任、邓宝珊等营救
,刘伯坚去信坚决反对,说自己与他们感情虽好,却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如果去求
他们说情,便是“丧失革命者的人格”。 

    解放时缴获的国民党档案中有当时的审讯记录,刘伯坚的铿锵壮语跃然纸上。
敌军故意问:“你们共产党有办法,为什么弄得现在一败涂地?”刘的回答是:“
胜败乃兵家常事。古人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革命火种不息,燎原之
火必将漫天燃起。” 

    广东军阀为了炫耀所谓胜利,故意押着负伤带镣的刘伯坚,在大庾县最繁华的
青菜街(如今改称建国路)走过示众。刘伯坚气宇轩昂,使路旁的人们敬佩不已。
回到牢中,他写下著名的《带镣行》和长诗《移狱》,并写了几封充满感情的家书
。临刑前一刻,他还给妻子王叔振留下一信,里面说:“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
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尽一切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可惜
的是,他挚爱的夫人也牺牲于闽西游击区,不能看到这些信件。翌年末西安事变时
,王叔振的嫂子凤笙将刘伯坚的儿子刘虎生连同几封遗书交给周恩来。周恩来对此
一直缅怀不忘,直至60年代还介绍说:“这些遗作,是我们党在战争年代里流血牺
牲的烈士给他的亲人的最完整的遗书。”

    

    正气磅礴   《带镣行》

    一九三五年,烈士刘伯坚,

    被俘大庾县,过街气轩然。

    牢中留此诗,百载正气传: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珊,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

    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北京青年报》 2001年5月23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37764690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4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