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yjun (大侠&奋战江湖&闭关), 信区: People
标 题: 聂荣臻 两弹一星的元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30日14:43:41 星期天), 站内信件
聂荣臻 两弹一星的元勋
国防大学 王志军
聂荣臻元帅
在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代将帅中,早年留洋以图科技强国者不在少数。他们后来
虽投笔从戎,却从未放弃过当年的理想,聂荣臻元帅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曾参
加南昌和广州起义,是红军的创建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又领导科技工作,为研
制“两弹一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生平
■在十大元帅中,只有聂荣臻直接参加了南昌和广州两大起义
■聂荣臻是中国“两弹一星”研制和试验的直接领导者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出生于四川江津县。他8岁入私塾。后人高等小学,
1917年夏考入江津中学。在校内,他接触到《新青年》等杂志,曾与同学相约“我
辈要以报国为根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业”。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因参加
抵制日货运动被校方勒令退学。恰逢当时四川勤工俭学运动迅猛发展,他决定到西
方去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1921年初,聂荣臻到达法国,在那里结识了周恩来、蔡
和森、陈毅、邓小平等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思想上也从“实业救国”转变为
信仰共产主义。1922年,他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秋,他来到莫斯科,进入东方大学学习,后来与叶挺等人被秘密派往苏联红
军学校中国班学习,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培养的宝贵军事人才。
1925年,聂荣臻回国后,先在黄埔军校政治部任秘书兼政治教官,北伐战争开
始后任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负责传达党的指示和调配干部。1927年南昌起义前夕
,他协助周恩来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特别是成功地组织了以叶挺独立团为基础的第
二十五师,参加南昌起义。同年12月,聂荣臻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并身先士卒战
斗在第一线。
广州起义失败后,聂荣臻赴上海转入地下,负责军委的日常工作。他终日兜中
揣一张月票在市内奔走,还练就一身跳电车甩掉特务盯梢的本事。1931年底,他进
入江西瑞金,不久任红一军团政委。作为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率领这支红军主力南
征北战长达五年。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聂荣臻任第一一五师副师长,率
部开赴抗日前线,参与指挥了平型关大战。此后,他率2O00多人进入五台山区开辟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半年多就将部队发展到4万人,建立了毛泽东称赞的“抗日模
范根据地”。1944年8月,聂荣臻赴延安出席“七大”。抗战胜利后,他继续任晋
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后担任华北军区司令员,领导了华北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聂荣臻曾任北京市市长、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等职。1956年
11月,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科学技术工作,后又担任国防科委主任。在
他的组织和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先后试验成功了“两弹”(核弹、导弹)“一
星”(人造卫星)。
晚年的聂荣臻仍然关心国防科研和军队建设,关心国家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大
业。1992年5月14日,这位共和国仅存的一位元帅,安详地离开人世,享年93岁。
背景
■四川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为全国各省之最,聂荣臻所在的江津又为四川之冠
■以“实业救国”的理想始,最后又成为振兴国家科技事业的领路人,其人生
轨迹反映出历史的必然
旧中国的极度贫穷落后,列强依仗“船坚炮利”和优质商品的入侵;刺激了当
年一代青年学子奋起,寻找救国图强之路。聂荣臻的家乡四川虽然相对封闭,然而
自从“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长江水道被洋轮驶入后,渴求外向发展且人口过剩的蜀
中在近代形成了一股出外求学谋生的风潮,这个内陆省份的学子一跃而成为留学日
、法等国的先进。五四运动后的两年中,四川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达492人,为全国
各省之最。这批四川学生中,又以聂荣臻所在的江津人最多,共有40多人。
他们起初多是胸怀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理想,远涉重洋到西方学习科学知识
。当时的欧洲正值十月革命后社会矛盾加剧、各种思潮活跃之际,不少留法青年由
此接受了马列主义学说。聂荣臻在1922年给父母的信中曾写道:“拯父老出诸水火
,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这表明他已经完成了决心先实行社会革
命的思想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戎马半生的聂荣臻感到终于有条件实现青年时科技救国的理想
,欣然接受了领导国家科技工作的重任。历史似乎在这里转了个弯,其实这也是中
国特定的国情使然。如果不以革命彻底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
也不可能有科技强国的前提。聂荣臻后来曾说:“我的前半生参加了组织和建立武
装队伍的工作,后半生找致力于组织和建立科技队伍的工作。”这是元帅才自己一
生的概括和总结。
故事
■毛泽东曾对白求恩说:“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
■黄土岭上巧设伏兵,折断日军“名将之花”
抗日战争初期,聂荣臻深入日本侵略军后方创建根据地,更显示出独当一面的
统帅之才。1937年秋平型关大捷后,115师主力力转往晋西南。聂荣臻遵照八路军
总部的指示,带一部分兵力与主力分手,从五台山区向周围广阔的地域发展,创建
了敌后第一块最大的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当时,中共中央对此给予高度赞扬,
称这些经验将成为全党全国在抗战中最有价值的指南。1938年3月,毛泽东曾对准
备前往晋察冀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风趣地说:“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
典小说,叫做《水浒传》,里面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
。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
晋察冀根据地处在华北战略腹地,对日军来说如芒刺在背,因而一再出动重兵
“扫荡”,必欲除之而后快。在晋察冀根据地残酷的反“扫荡”斗争中,聂荣臻领
导根据地军民与日寇周旋,一再从敌人的合击圈中跳出来,并在拖疲日军后给予其
沉重打击。1939年11月,在聂荣臻直接指挥下,八路军在河北涞源县城东南的黄土
岭巧妙设伏,歼灭前来“扫荡”的日军800多人,其指挥官阿部规秀中将也被八路
军的迫击炮击毙。此人在日本军界被捧为精通“山地战”的“名将”,没想到在黄
土岭一命呜呼。日本北支那方面军统帅多田俊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在中国的抗战史上,于战斗前线当场击毙日寇中将衔军官此为首次。一向污蔑八
路军“游而不击”的蒋介石也不得不发来电报,称此战胜利“足见我官兵杀敌荣勇
,殊堪奖慰”。
■邓小平来到聂荣臻家中,为他的工作安排转达了中央设想的三个方案,聂帅
毫不犹豫选择了“科技”
■他的部分骨灰安放在大西北导弹试验基地的烈士陵园中
新中国成立之初,聂荣臻任代总参谋长,为抗美援朝事务日夜繁忙,一次竟累
昏倒地,被迫休养。1956年10月,当时的总书记邓小平来到聂荣臻家中,征求意见
说:“中央设想了三个方案,一是中央已决定调陈毅专搞外交,他分管的科学技术
工作由你来抓;二是接替彭真任北京市市长,因为你以前当过北京市市长,现在算
是官复原职;三是继续主管军工生产和装备工作。三个方案由你选择。”聂荣臻马
上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对科学技术工作我倒很有兴趣。”
经报中央批准,聂荣臻上任后首先主持制定了十二年科学规划。1959年7月,
中央决定用八年的时间制造出原子弹,接着又提出国防工业应以抓尖端为主,“两
弹为主,导弹第一”。毛泽东当时戏称,造原子弹是造一个“大炮仗”。在苏联撤
走专家,国内又遇经济上的天灾人祸时,原子弹研制工作是“上马”还是“下马”
也出现了争执。聂荣臻坚决主张“两弹”也继续搞下去。他操劳过度住院,陈毅来
看望他时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现在腰杆子还不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
了,我的腰杆子就硬了。”
此后,根据中央的决心,聂荣臻统一组织全国大协作,于1964年10月16日终于
成功爆炸了第一枚原子弹;1966年10月成功实现了导弹与原子弹的结合;1967年6
月又成功爆炸第一枚氢弹。而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多,苏联用了四年,
法国用了八年多,中国只用了两年八个月——尖端武器的研制速度让世界惊叹不已
。聂荣臻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聂荣臻元帅逝世后,根据他的遗愿和家属的意见,他的部分骨灰安放在大西北
导弹试验基地的烈士陵园中,以陪伴那些在戈壁中为研制“两弹”而献出毕生精力
乃至生命的科研人员以及参与此项工作的广大指战员。
《北京青年报》 2001年5月14日
--
▁▁▁▁▁▁▁▁▁▁▁▁▁▁▁▁▁▁▁▁▁▁▁▁▁▁▁▁▁▁▁▁▁
▏警告 ×
▏ 珍视生命,爱惜水源!为了您和朋友的健康,请勿灌水。
▏ ▁▁▁▁▁
▏ |非法操作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4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