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yjun (大侠&奋战江湖&闭关), 信区: People
标 题: 高君宇 共青团的开拓者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30日19:06:15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墓畔哀歌》
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
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红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爱心。我愿意
燃烧我的肉身化成灰烬,我愿放浪我的热情怒涛汹涌,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
———石评梅
在党的早期历史上,有一位被称作“中国青年革命的健将”的活动家高君宇。
他师从李大钊,是青年团的发起人之一,做过孙中山的秘书,在莫斯科亲耳聆听过
列宁的教诲。他与才女石评梅圣洁又凄婉的爱情故事,佐证了周恩来那句“革命与
爱情没有矛盾”的名言。
生平
■“五四”运动中,高君宇等十几个学生冲进曹汝霖的住宅,痛打章宗祥
高君宇原名尚德,字锡三,号君宇。1896年生于山西省静乐县(今属娄烦县)
。1912年考入山西省第一中学,因才华出众,以“十八学士登瀛州”而享誉省城。
少年高君宇对社会政治问题非常关心,订购了《晨报》、《申报》、《康梁文钞》
等进步书刊研读。
1915年,他参加了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斗争,捐
款翻印“二十一条”全文广为散发,组织游行和街头演讲,声援蔡锷等人护国反袁
斗争。翌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学习。
在当时进步思想的发源地北京,高君宇受到激进的新文化和新思想的影响,很
快成为学生运动的领袖。1918年5月,他参加了反对北洋政府签订《中日共同防敌
军事协定》活动,成为近代中国学生运动史上第一次公开的游行请愿活动。
1919年5月4日学生爱国游行时,高君宇是组织和参加的骨干之一,和许德珩等
十几个学生冲进赵家楼,痛打签订卖国条约的官员章宗祥,演出了“五四”运动壮
丽的一幕。随后,他代表北大学生参加了学联的领导工作。
■高君宇参加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筹办图书馆,命名为“亢慕尼斋”
■共产国际代表来华帮助建党,高君宇是重要对象之一
■高君宇曾做过孙中山的秘书,协助孙中山平定商团叛乱
1919年10月,高君宇担任邓中夏主持的平民教育讲演团骨干和领导,同邓中夏
一起在城市、农村讲演,宣传进步。1920年3月,他参加了由李大钊指导、有19名
学生秘密组成的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与其他会员一起筹办了附属研究会的图
书馆,命名为“亢慕尼斋”(共产主义的译音)。
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维经斯基来华帮助中国先进分子建党,高君宇也是重要对
象之一。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高君宇是首批成员之一,
成为山西省的第一个共产党人。
高君宇于1922年7月党的“二大”上当选中央委员,担任党报《向导》的编辑
。翌年在党的“三大”上担任了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1924年年初,他又同李大钊
、毛泽东等一起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参加了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曾担任过孙中山
的秘书。
广州商团叛乱时,高君宇的指挥车曾被叛军子弹击穿,他裹伤再战,协助孙中
山迅速平定了商团叛乱。1924年10月,他随孙中山北上,到北京因肺病住进德国医
院治疗,并抱病出席了1925年1月在上海开幕的中共“四大”和3月的国民会议。同
年3月,高君宇因猝发急性阑尾炎割治无效不幸逝世,年仅29岁。
背景
■建党前一年,他组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当选第一任书记
“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启蒙的思想解放高潮,身为中年人的陈独秀创办《
新青年》,唤起了一代年轻人走出旧《四书》、《五经》的思想束缚,由追求科学
、民主进而追求革命。
此时风华正茂的高君宇,作为李大钊、陈独秀的学生,紧紧跟随着这一时代,
并成为代表当时最先进思想的弄潮儿。
当时的年轻人最容易接受新思想,建立共产党和建立革命的青年团组织几乎是
同步进行的。高君宇不仅是党的创始人,同时还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即共青团前身
)的创始人之一。
1920年秋,他就受组织委托组建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当选为第一任书记。
翌年5月,又到故乡山西,成立了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年底,高君宇等54人赴苏联参加远东共产党和各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
,受到列宁的接见,还被大会选为执委会委员。
回国后,他又出席了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参与
制定了团的纲领,当选为第一届团中央执行委员。人们回顾共青团的历史,不能忘
记这位开拓者。
故事
■如今的北京陶然亭公园内,有高君宇和恋人石评梅之墓,述说着两枚象牙戒
指引发的动人情话
高君宇对陶然亭情有独钟。陶然亭建于清康熙年间,从清末到民初就是仁人志
士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高君宇和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人曾在这里
召开秘密会议,商讨中国革命前途,同时也和石评梅经常在此漫步。
石评梅是高君宇生命中最挚爱的女性,生于1902年,山西平定人,是“五四”
时期著名的青年女作家,著有《涛语》、《祷告》、《偶然草》等书。他们在同乡
会上相识,共同的进步追求和兴趣使二人相互吸引。高君宇家中曾有过包办的不幸
婚姻,在心灵受过创伤后对石评梅有火一般的恋情。
石评梅虽然也爱对方,却因初恋失败抱定独身主义的宗旨而固守着“冰雪友谊
”的藩篱。高君宇内心十分痛苦,但仍然以尊重的态度写道:“你的所愿,我愿赴
汤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愿,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
”
为了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高君宇特意从广州买了两枚象牙戒指,一枚连同
平定商团叛乱时用过的子弹壳寄给北京的石评梅作为生日留念,另一枚戴在自己手
上。石评梅戴上了这枚特殊意义的象牙戒指,“用象牙的洁白和坚实,来纪念我们
自己静寂像枯骨似的生命。”
高君宇患病动手术后于第二天突然去世,对石评梅犹如青天霹雳,后悔当初没
有接受他的求爱。她在高君宇的墓碑上题写了他生前的诗句:“我是宝剑,我是火
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并作《墓畔哀歌》表达刻骨的
思念之情:“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
的围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红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爱心
。我愿意燃烧我的肉身化成灰烬,我愿放浪我的热情怒涛汹涌,让我再见见你的英
魂。”
1928年9月,年仅26岁的才女石评梅因悲伤过度,在泣血哀吟中走完短短的一
生,人们也把她葬于陶然亭内的高君宇墓旁,“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
荒丘”。
■高君宇在返京探望石评梅的途中特意在天津看望了邓颖超,并把周恩来的求
爱信转给了她,促成了一对革命伴侣
■邓大姐说:“我和恩来对君宇和评梅女士的相爱非常仰慕,对他们没有实现
结婚的愿望,却以君宇不幸逝世的悲剧告终,深表同情。”
高君宇为人热情,好交友,与同时代的革命家有着很深的友谊。是他促成了周
恩来和邓颖超的结合。
1925年年初,高君宇和周恩来互相吐露了心中的爱情隐秘。27岁的周恩来当时
虽为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在恋爱问题上毕竟还有些腼腆,正暗恋着天
津达仁女校的教师邓颖超,但一直未能向心爱的姑娘表白心迹。高君宇欣然当起了
鸿雁传书的使者,在返京探望石评梅的途中,特意在天津看望了邓颖超,并把周恩
来的求爱信转给了她,促成了一对革命伴侣。
周总理和邓大姐对这段情一直念念不忘,新中国成立后,他们曾几度到陶然亭
的墓前凭吊。1965年6月,周总理在审批北京城市规划总图时,特别强调要保存“
高石之墓”,他说:“革命与恋爱没有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有教育。”邓大姐
也撰文表达对他们的缅怀:“我和恩来对君宇和评梅女士的相爱非常仰慕,对他们
没有实现结婚的愿望,却以君宇不幸逝世的悲剧告终,深表同情。”
《北京青年报》 2001年4月28日
--
小鱼说:你看不见我在流泪,因为我在水里
小河说;我能看见你在流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4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5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