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yjun (大侠&奋战江湖&闭关), 信区: People
标 题: 陈潭秋 伤痕是他的勋章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3月30日19:09:41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都是来自学堂的知识分子。在他们中间,虽出现过毛泽
东这样的军队统帅,却只有一人以战士之勇持枪作过战,火线负过伤,那就是来自
武汉的代表陈潭秋。这位当初在绿茵场上身形矫健的记者,有着铁一般的意志,最
后壮烈牺牲于天山脚下。
生平
■既是中英文俱佳的才子 又是绿茵场上的健将
■以教师身份主张剪发、读新书与女师学潮中的骨干相爱
陈潭秋,原名陈澄,潭秋为其字,1896年出生于湖北黄冈县一个书香之家。他
祖父中过举人,是当地名流,父辈家道中落,还有能力供他上新式小学,并到武昌
入省立一中。因五哥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同盟会员,潭秋从小便受其革命思想影响
。1914年他进入武昌中华大学补习,1916年又考入高等师范学院(武汉大学前身)
英语部。
在中学和大学期间,陈潭秋酷爱文学,精英语,同时也以校内的足球健将和长
跑能手著称。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他是游行的带头人,并被推选为武汉学生代
表之一到上海联络各地学联。
通过阅读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并经董必武介绍,他在思想上接受了
共产主义。同年秋大学毕业后,他担任了湖北人民通讯社记者,并到董必武主持的
武汉中学兼任英语教员,该校后来成为了湖北建党的发源地。
1920年秋,董必武在武昌抚院街寓所里秘密召集陈潭秋等人,发起成立了共产
主义研究组,随后又建立了半公开的社会主义青年团(S.Y.)。
1921年7月,陈潭秋同董必武一起去上海参加中共成立的“一大”,会后在中
共武汉区委分管组织。他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到女子师范发动学生反对封建式的管
教,主张剪发、读新书。女师学潮中的骨干徐全直随后参加了共产党,并与陈潭秋
相爱成为夫妻。
■中共召开“七大”时代表们不知他已牺牲 仍选他为中央委员
1923年京汉铁路发生了“二七”大罢工,陈潭秋是组织者之一,事后遭通缉,
转赴安源从事职工教育。
1924年秋潜回武汉,组建中共武汉地委并担负领导。1927年7月武汉政府反共
,陈潭秋因身份暴露转赴江西任省委书记,秘密配合南昌起义。
翌年他调任顺直省委(北方局)任组织部长,后曾到中央组织部协助周恩来工
作,1930年又到沈阳任满洲省委书记。他到哈尔滨布置工作时被捕并受刑,坚不吐
实,关押两年后获释。出狱回上海后,于1933年转移到中央苏区。他的妻子徐全直
因分娩未能同行,随后被捕就义于南京雨花台。
陈潭秋到苏区后任福建省委书记,又转任中央临时政府粮食人民委员(部长)
。在反“围剿”斗争中筹足了军粮,保证了部队供应。1934年秋红军长征后,他留
下来任中央分局委员,翌年初率一部突围到闽西,途中作战负伤,赴上海治疗。7
月又去苏联,入列宁学院并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
1939年夏回延安途中,在新疆接替邓发担任中共驻新代表和八路军办事处负责
人。
1942年新疆军阀盛世才勾结蒋介石反共,陈潭秋被扣押,1943年9月27日遇害
。
从建党到牺牲,陈潭秋历任华中、东南、华北、东北、华南和西北党的负责人
。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时,代表们因不知其牺牲噩耗,仍选他为中央委员,其
功绩始终为党内同志怀念。
背景
■带有“叛逆”的湖北文化特色造就了敢于造反狠斗的“九头鸟”
陈潭秋烈士出生的湖北黄冈,地邻武汉,为新旧文化相交之地,近代革命史上
涌现不少突出人物。与陈潭秋一同走出家乡、投身党的队伍并且颇具名声的,便有
“黄冈三林”中的林毓英(即张浩)、林育南及后来入黄埔军校的林毓容(即林彪
)。
陈潭秋学习成长的地方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位于华夏大陆中央却从不
被定为国都,一向为商业和交通枢纽。三镇顺江堤建起的闾巷,没有中国传统都市
的方整格局,于是乎“街道不分南北,长幼不分尊卑”,这种带有叛逆色彩的地域
文化特色,造就了一方在近代敢于造反狠斗的“九头鸟”。西方列强的炮舰商轮沿
长江深入,京汉、粤汉铁路又在武汉交会,更使内陆的武汉成为海洋文明与内地时
尚的交融碰撞点。正是在这种人文环境下,从武昌起义开始,中国近代的革命风云
一直在楚天激荡,在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英豪烈士,陈潭秋又是其中之佼佼者。
出身书生但没有迂腐之气,家境优裕却无纨绔作风,能夺标绿茵场,愿与穷工
人交朋友,敢持枪上火线,这些构成了陈潭秋的完整形象。今人缅怀这位兼有记者
、党务干部、战士几重身份的开天辟地者,也不能不由衷地表示敬佩。
故事
■出身贫苦的林祥谦没想到———
大学毕业的陈潭秋主动与他交朋友
“二七”大罢工的烈士林祥谦的事迹天下传扬,而指引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正是
陈潭秋。1922年以后,陈潭秋以记者身份经常深入工厂和京汉铁路,调查疾苦,并
办工人识字班。当时刚刚由包惠僧介绍入党的工人项德龙(后改名项英)向他汇报
,说江岸机器厂有一个青年工人林祥谦在同伴中好打抱不平,威信很高。于是,陈
潭秋便约他见面。
出身贫苦的林祥谦当时在社会上一直被人看不起,想不到一个大学毕业的记者
能来见自己,还主动提出交朋友,心中很感动。陈潭秋便经常与他促膝谈心,从工
人为什么受压迫谈起,直讲到只有实行共产主义才是最后解放之路。林祥谦有了阶
级觉悟后,要求加入党组织,并和项德龙等出面组织建立工人俱乐部,并担任了江
岸分工会的委员长。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罢工,军阀吴佩孚派兵镇压,林祥谦被捕后拒绝
下复工命令而遭杀害。在军队包围江岸工人俱乐部,外面枪声大作时,陈潭秋让其
他同志转移,自己率几个工人坚持到深夜才撤离。“二七”斗争虽然失败,史册上
却留下了他们的姓名。
■据有些老同志回忆
一见到这位右耳缺损的领导人便肃然起敬
1935年以后,陈潭秋无论走到上海、莫斯科、新疆,与他见面的人都会发现其
右耳缺损了一块。在血与火的年代里,人称“伤痕是战士最光荣的勋章”。据有些
老同志回忆,他们与陈潭秋第一次见面,看到他头部的伤残便马上肃然起敬,知道
这是一位弹雨中冲杀出来的老战士。
陈潭秋作战负伤,是在1935年2月从闽西突围的途中。红军长征后他留在江西
瑞金,面对国民党军日益紧缩合围圈,一再主张尽快分散以进行游击战争。中央分
局书记项英经过一段迟疑后终于同意,陈潭秋便与谭震林带一个加强营翻越武夷山
西进。路上连遭敌正规军和民团的截击,在上杭附近被包围。此时营长牺牲,陈潭
秋便挥枪指挥战斗,被一颗子弹打中右耳,滚下悬崖时又摔伤了头部。经二十天且
战且走,才到达闽西的永定境内,带伤与谭震林、邓子恢一起组织游击战争。
一天拂晓,他们的驻地被敌“清剿”队包围。面对危境,陈潭秋主动要求带领
一个警卫班掩护,让其他领导人率大部队冲出去。突围开始后,他先举枪连续开火
,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待大部队脱险后,陈潭秋才率身边的战士突围,结果
这一个班在山边全部牺牲,他自己躲进一个山洞幸免被敌搜出。随后他在当地群众
掩护下找到闽西党负责人,并转往上海治伤。
这种临危不惧的精神,陈潭秋保持到生命最后一刻。他在新疆被捕后,重庆派
来的国民党特务和新疆军阀盛世才的打手连续数十天对他进行拷打,使用压杠子、
灌辣椒水等酷刑,他却始终不屈。盛世才为献媚于蒋介石,在夜间将他用棍棒打昏
然后勒死,再拍下照片交前来联络的宋美龄带回重庆。解放后,烈士的遗体被找到
并葬于乌鲁木齐南郊陵园,时时受人凭吊。
为矿工写的歌
党内老一代中有许多人爱写旧体诗词,陈潭秋却好白话文,喜欢写通俗的新诗
。文如其人,他的新诗中也洋溢着活泼欢快的气息,1924年在安源煤矿所写的《五
一纪念歌》,就曾在当地矿工和小学生中广为传唱:
五一节,真壮烈,世界工人大团结!
发起芝加哥,响应全世界。
西欧东亚与美洲,年年溅满劳工血!
不达成功誓不休,
望大家,齐努力,切莫辜负五一节!
《北京青年报》 2001年4月28日
--
· Y↑ │ ╮ │ ·
├2 │ ├─┼── lyjun
│ ╭┴╮ ╰╯ │
├1 │ │ ─┼─
0│ 1 2 │ │4 5 6 7 │8 9 10 11 12 X 大侠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4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81毫秒